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是以人为主体的事业,人是生命的主体、生活的主体,也是生产的主体。教育与生命、生活、生产相辅相成。只有基于生命的教育才会促进生命的发展;只有善待生活的教育才能享受教育过程,提高教育的成效;只有服务生产的教育才能体现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与生命、生活、生产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教育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直面生命、关怀生命、臻于生命的事业,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只有自己的生命意义被开掘、被彰显,才能充分享受并引领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宜昌市伍家岗区教育局把教师发展作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来推进,将学习和研究作为唤醒其生命自觉的动力源,以《学  相似文献   

3.
王莉 《湖北教育》2010,(2):42-43
教育是直面生命、关怀生命、臻于生命的事业,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只有自己的生命意义被开掘、被彰显。才能充分享受并引领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宜昌市伍家岗区教育局把教师发展作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来推进,将学习和研究作为唤醒其生命自觉的动力源,以《学习型组织建设和制度创新》课题研究为载体,着力打造教师发展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教育、生活、幸福三者以人为联结点,水乳交融。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以幸福为目的。故教育以人的幸福为终极目的毋庸置疑。生命教育是引领人们通向幸福生活的阶梯。只有实施生命化的教育,才能引领受教育者在当下生活中寻求幸福,在教育过程中感受幸福。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教学成果已经不是教学的唯一目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活的每个瞬间都是对生命的享受,生命与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生命教育理念,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分析,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享受生命。  相似文献   

6.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教育是心灵的事业,只有教师能够感受到生活充满希望、充满阳光,工作过程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劳役,是自我实现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付出,他们才能创造出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因此,学校的管理者就要充分关注教师的职业生命价值,为教师的个体发展和提升生命质量创设广阔空间,以满足教师发展的心理需要,使教师认识到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可以取得骄人的成绩,也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是一种独特的生命,完美的生命需要教育。教育归根结底就是生命教育。关于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就是广义的生命教育。生命起于身体,以身为本演绎人生是自然主义的身体哲学,其中共包括物、身、心三本体,我、你、他三主体和松、动、静三本能九条人生公理。生命教育遵循自然主义的身体哲学将会变成一种“自然的”过程,即:物身心共建生命,松动静展开生存,我你他享受生活。  相似文献   

8.
胡凡中  刘效莉 《师道》2008,(4):38-39
教育的本体是人,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成长。这是教育的根,是教育的本性。 叶澜教授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只有回归生命,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与力量;只有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才能发现学校教育所蕴含的生命资源。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本体是人,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成长。这是教育的根,是教育的本性。 叶澜教授曾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只有回归生命,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与力量;只有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才能发现学校教育所蕴含的生命资源。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唯知识教育与为生活教育的阐释,指明教育之最终鹄的不在知识,而在生活,在美且善的生活;教育本身意味着生活,享受教育的过程即是体验幸福的经历;教育终究是张扬人的生命活力,使人能不断地创造美好生活;为’生活的教育即是为“人”的教育,教育回归生活就是要求教育看到人、回归人。因此,使教育拥有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便成为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唯知识教育与为生活教育的阐释,指明教育之最终鹄的不在知识,而在生活,在美且善的生活;教育本身意味着生活,享受教育的过程即是体验幸福的经历;教育终究是张扬人的生命活力,使人能不断地创造美好生活;为生活的教育即是为"人"的教育,教育回归生活就是要求教育看到人、回归人.因此,使教育拥有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便成为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本体是人,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成长.这是教育的根,是教育的本性. 叶澜教授曾说: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只有回归生命,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与力量;只有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才能发现学校教育所蕴含的生命资源.  相似文献   

13.
影片通过讲述杜拉拉的升职过程,展现了现代人的科技生活和科层生活。在现代科学和理性精神主导下,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以科层制为代表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舒适的生活享受。但在享受这种现代化生活的同时,不能忽视现代人为此付出的代价,过度追求效率和理性、将人视为无生命的机器,都会使现代人异化为发展的囚徒。在体验影片男女主人公职场生活的同时,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现代人的生存、发展模式,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7):F0002-F0002,F0003
教育应该追求生命成长的过程与体验,关注学生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共同成长、最优成长、和谐成长和全面发展。成长教育就是从生命成长的需要出发,以生命自然生长规律和教育生态发展规律为依据,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构建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成为完整的人、富有创造力的人、适应社会生活的人。学校教育只有尊重生命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回归教育的本真。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成长."教育是为人的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的发展服务的,这就要求我们学校将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每一个学生,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本",让我们的教育洋溢着生命的温暖,创设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学是人的生命活动的一种形式,教学本身具有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生活对于教学也有着丰富的意义和价值,教学只有回归生活才能显示出其活力与价值。教学不是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准备,而是要纳入到学生现实的生活中。回归生活的教学就是要促进学生向有意义的人的发展与构建,提升人的生活意义和生命意义。只有回归生活的教学,才可以促使主体多元智能的有效生成。  相似文献   

17.
<正>教育生活不仅是伦理的,还是审美的。值得追求的教育生活需要教师主体走向生活的细节深处,去日常体验、累积经验,理解生活世界中的人和事实本身。马克思说:"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人的生命活动特殊性体现在不是一般意义的"生存",而是要追求这种生命存在及其生活的意义。教师情怀的生成源自生活,又超越生活,以教育生活为慎思和审美对象,呈现的是教师职业生活道德化情感意志力和审美化追求心灵力量,进而生成热爱教育、守望教育、享受教育职业精神和人格境界。  相似文献   

18.
秦选强 《班主任》2005,(6):10-12
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学生的品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动地表现;回归生活,注重人在生活中的动态生成过程,这是德育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认可和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回归生活,德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生命的"情弦";回归生活,这是人本理念下的小学德育改革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务和服从于主体,都要充分调动主体的自觉性、积极性。只有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好习惯的养成更需要时间。学生存在个性差异,教育绝不能“一刀切”。追求高效课堂,就是追求凸显以学生为主体、关注生命成长、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以人为本,提升人的生命质量。而生命的一切成长都需要时间,揠苗助长、急功近利,往往欲速则不达甚至适得其反。在教育集体浮躁的当下,只有放慢脚步,才能真正领略教育过程中的润泽和芳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