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中,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从以学生发展为本出发,积极倡导个性化阅读,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那么在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精神,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中得到飞扬呢?  相似文献   

3.
从新课程标准以及许多关于学生阅读的理论文献中,我们都可以看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生的的阅读同样如此,所以,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个性化阅读的概念,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给学生较大的思考感悟空间,  相似文献   

6.
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条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根据阅读教学的目标,从阅读心理、阅读兴趣、阅读情感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张扬他们的阅读个性,让他们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语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个体,阅读教学应努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个性体验,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强化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地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三年来,在对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中,本人对个性化阅读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新的体验。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教师们普遍重视了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指出的。的确如此,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因为任何他人都无法替代阅读主体的阅读感受。个性的禀赋、素养,时代文化的差异,在阅读过程中会暴露无遗。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让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震颤,进而进发个性阅读的火花。  相似文献   

11.
李宝华 《成才之路》2011,(13):74-74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快乐阅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其阅读的个性与创新意识,意义深远。个性化阅读,我们应该给予学生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呢?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它的核心是关注和重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但是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文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此视野观照下,对文体的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里强调的是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18.
阅读,作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能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能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19.
黄娟 《双语学习》2007,(8M):18-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怎样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课程理念坚决摒弃繁琐分析,摒弃抽象说教,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语文老师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