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  魏建美  卢慧  万余花 《大众科技》2014,(10):174-176
农业科技园区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模式。农业科技成果依托农业科技园区得到大力推广转化运用,农业科技园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现实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农业知识产权与园区的融合关系,文章提出从整合多方资源,以园区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知识产权产品品牌战略,建立完善知识产权奖惩体系等加强园区知识产权战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及沿海地区、大中城市郊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科技园区已经发挥出越来越强的先导示范和孵化带动作用,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为了交流全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经验,探讨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园区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新路子,加大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及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支撑,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健康发展,中国农学会、中国农科  相似文献   

3.
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等7部委于2001年联合启动的首批2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之一。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有关委、办、局和科技界、企业界、金融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园区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按照科技部《农业科技园区指南》和《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等文件的要  相似文献   

4.
王春梅  谭亚云 《今日科苑》2009,(21):111-111
本文以中宁县枸杞GAP标准化生产示范园为例,通过研究其在农科教、产学研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特色农业科技园区的主要功能,希望能为其他特色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建设提供良好的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天津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首批启动的中国2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之一,也是天津市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001年,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等6部委联合启动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项目。同年,津南农业开发区被评为首批启动的中国2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之一,并命名为天津津南农业科技园区。津港公路贯穿园区南北,津晋、丹拉高速公路分居园区两侧。2003年,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开园即被确定为天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国农业科技园区政策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农业科技园区政策变迁展开研究。研究发现,21世纪以来农业科技园区政策变迁可大致划分为原始政策均衡、政策停滞、创新发展及均衡重塑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均有显著特征,而驱动农业科技园区政策变迁的因素主要为政策扩散失灵与政策转移失序、社会需求拉动及技术变化推动、管理工作得当和服务导向驱动。未来应考量政策变迁动力耦合机制,关注农业科技园区政策效益的扩散,以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近日,科技部公布了第七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验收结果和第八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通知,我省内江、南充2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验收,德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功获批建设。至此,我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增至10个。近年来,科技厅坚持把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作为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着力发挥园区的要素聚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创业孵化  相似文献   

8.
"用工业的管理理念来促进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催生出一大批科技龙头企业."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周文静说, "这些科技龙头企业引领着园区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先进成果技术的推广辐射."  相似文献   

9.
"用工业的管理理念来促进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催生出一大批科技龙头企业。"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周文静说,"这些科技龙头企业引领着园区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先进成果技术的推广辐射。"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分布特点及经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先行者山东省为省域案例,系统梳理山东省农业科技园区的4个发展阶段,阐释其空间分布特点及产业特征,并基于DEA模型从总体运行水平、规模报酬趋势等方面对山东省各地市的园区运行效率进行评价分析。研究表明,山东省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效率总体较好,但个别园区由于投入结构与投入规模不合理致使园区DEA无效。针对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问题,结合山东省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实践及经验,提出注重科技资源投入效率、完善园区管理体系、促进园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建议,为我国农业科技园区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技成果对农业发展产生直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对农业技术成果必须采取有效的知识产权引导和保护。农业是弱质产业,相对于其他领域,知识产权体系更为薄弱,知识产权弱势成为制约成果转化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农业科技企事业单位在服务工作中遇到的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和冲突与知识产权管理混乱等问题,通过知识产权管理、申请与保护、调动知识产权再开发等措施,加速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对象,系统地分析了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研究了农业科技园区的空间布局、运行特征和发展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日前,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公布了对全省93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估的结果,全省20个园区评估结果为"优秀",我市市中区省级科技园区、东兴区省级科技园区、资中县省级科技园区等3家省级农业科技园获评优秀园区。在全省参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市州中,我市是唯一一个全部达到优秀等次的市州。省级农业科技园是农业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现代农业技术集成应用与转化的重要载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园地,更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14.
宋秉斌 《科技广场》2012,(12):54-62
为了有效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制定并实施农业知识产权战略,大力提升农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强化对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面临新形势的基础上,剖析了江西省农业知识产权建设现状,最后着重针对性地提出了江西省农业知识产权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农业科技园区工作是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和载体。近年来,科技厅持续推进全省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园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已经批准认定省级农业科技园区93个,获得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批复9个,形成了产业特色鲜明、模式运行典型、科技示范显著的园区发展格局,实现了全省21个市(州)的全覆盖。总体来看,我省现有农业科技园区布局较合理,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近日,科技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第七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通知》(国科办农﹝2015﹞76号)文,批复我省绵阳、遂宁、巴中农业园区升级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至此,我省已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9个,总数继续保持西部第一。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农业科技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我省新入围的3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机构和投资机构健全,品牌创建思路清晰,电子商务基础良好,围  相似文献   

17.
在种业振兴战略背景下,重点关注种子龙头企业与农业科技园区的协同创新。文章利用2013-2015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以及种子企业公开年报,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种子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园区作物育种两个子系统及其协同创新复合系统进行协同度测量,并对其中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区域两系统的大多序参量有序度逐年增长,其中种子龙头企业普遍高于农业科技园区,育种体系建设相关指标对子系统有序度贡献率最大;中部地区种子龙头企业、东部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子系统的有序度最高,但两系统的复合系统协同度整体水平偏低,处于中度失调状态。因此,我国未来应继续加大对种业发展的支持,加强子系统各要素的配合,促进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科技园区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正内蒙古乌兰察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2013年9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014年7月成立内蒙古乌兰察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内设综合科、招商科、农业科技科3个科室。园区(核心区)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和察右前旗境内,分南北两区,共占地约17.36平方公里。2015年1月,乌兰察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  相似文献   

19.
新疆昌吉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对策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昌吉农业科技园区是新疆第一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经历了六年的发展历程,在各个方面已取得突出成就,但其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基于新疆昌吉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调研,对园区发展进行评价,并针对该科技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社会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含量日益增加,知识产权的社会地位逐步提高。知识产权在经济发展各环节的重要性得到历史性提升,已经成为国家、区域、行业、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经济、科技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特别是近两年来,随着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江西重大战略的出炉,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增强知识产权意识,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创新氛围,成为创新型江西建设的重要前提。加强行政部门的引导和服务,完善自主创新体系,成为推动创新型江西建设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