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原产我国,又名仙桃;果实营养丰富,保健作用显著,尤其是Vc含量高并具有抗癌功效。但是,按照一般果酒工艺酿制的猕猴桃酒,Vc等保健价值高的营养成分存留量低。我们在1983年分析猕猴桃果实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实验室小型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出低温酿制新工艺;1984—1985年在杭州青云食品饮料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温度梯度驯化得到了一株适用于工业中高温生产酒精的工程菌——Z.mobilis基因工程菌。对该工程菌株进行温度、发酵起始pH、接种量、发酵周期以及添加营养盐的优化试验最终得到该工程菌株的最佳发酵工艺,即发酵温35℃,发酵起始pH 6.0,接种量为10.0%,发酵周期48h,添加营养盐10 mg/L是最佳发酵工艺。最佳发酵工艺下,酒精得率为94.0%,酒分9.5%(v/v)。  相似文献   

3.
以枸杞和荞麦面为主要原料,安琪牌葡萄酒活性干酵母为糖化发酵剂,采用生料液态发酵工艺酿制枸杞荞麦保健酒。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对原酒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了发酵温度、酵母的用量、荞麦酒的添加比例对枸杞荞麦酒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保健酒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鲜枸杞浆料与荞麦酒的添加量为3%,葡萄酒酵母的添加量为0.1%,发酵温度为28℃,经过发酵、陈酿后的成品酒呈酒红色,酒体饱满,风味独特,营养价值丰富,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4.
发酵玉米芯酶水解液生产木糖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假丝酵母(Candida sp.)菌株经驯化后显著地提高了对水解液中发酵抑制物质的耐受力,从而增加了木糖利用率和木糖醇得率。玉米芯经酶水解得到水解液,在30℃下采用假丝酵母菌株直接发酵生产木糖醇。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为:接种量5%(体积比),种子龄20 h,氮源组成:2.5 g/L的酵母浸膏,2.5 g/L的胰蛋白胨,250 mL三角瓶装液100 mL,初始pH值6。在此条件下,木糖醇得率达65%。该方法大大降低了预处理的成本,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孙雪雁  金世芳 《科技通报》1998,14(6):429-432
采用高能电子束辐照处理四株不同的酵母菌株 ,筛选赖氨酸含量较高的突变株并研究电子束对酵母的辐照效应 .试验表明 :电子束处理酵母的最佳剂量为 4 .14~ 4 .83k Gy,临界致死剂量为6.8k Gy,起始剂量为 0 .69k Gy,不同菌株对电子束的敏感性不同 ,其敏感性强度分别为产朊假丝酵母 >产香酵母 >热带假丝酵母 >面包酵母 .发酵试验表明 :不同剂量的电子束处理酵母 ,其胞外赖氨酸含量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 ;其变异幅度为 84~ 2 90μg/ ml,经电子束处理的酵母其胞外赖氨酸含量比出发菌株赖氨酸含量平均提高 10 .9% .在剂量为 4 .83k Gy,致死率 80 %的条件下 ,酵母胞外赖氨酸变异幅度最广 ,产生高赖氨酸菌株的突变株比例为最大 ,达到 16.5% (胞外赖氨酸含量在 1.4 mg/ ml以上 ) ,在突变体选育方面具有较大的可选择性和可行性 ,为该菌的菌种改良提供了一条遗传育种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选用原生质体融合法构建的优良苹果酒酵母菌株S.cerevisiae21#,通过Box-Behnken实验设计,研究了苹果酒发酵工艺参数:温度、发酵液pH值、接种量对苹果酒品质的影响,以苹果酒品质模糊综合评判结果为响应值,建立了苹果酒品质与发酵工艺参数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通过模型的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S.cerevisiae21#酵母菌株酿造苹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21.3℃、pH 3.36、接种量8.24%。  相似文献   

7.
海棠果酒的酿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海棠为原料,通过酵母菌的发酵作用酿制海棠果酒的生产工艺,并通过实验确定果胶酶酶解海棠果浆最佳条件为:酶添加量700u/100g、PH值4.5、温度45℃、酶解时间为120Nin。同时研究了海棠果酒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调整糖度为15%、酵母接种量0.3%、发酵温度25℃。  相似文献   

8.
以一株纯化稳定螺旋霉素生产菌株(SPM16-92)为出发菌株,采用新型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进行诱变选育,经过大量诱变选育工作,筛选出四株突变菌株,相比出发菌株,突变株SPM16-303效价提高了21.7%,且性状相对稳定;以生产稳定菌株SPM16-92为实验菌株,在发酵瓶培养前期分别添加不同的前体,结果表明,在发酵开始20h左右时,添加0.5%的正丙醇发酵效价能提高10.3%;以突变菌株SPM16-303为出发菌株,验证添加前体工艺,在突变提高基础上还能提高6.7%,突变菌株以添加前体工艺验证,相比原工艺生产菌株效价提高了28.4%。  相似文献   

9.
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是长碳链二元酸发酵生产中的常用菌种,而热带假丝酵母突变株HP-2-48是一株高产DC12的优良生产菌株。本文对十二碳二元酸的发酵进行了研究,考察了青霉素钠盐、尿素、丙烯酸、pH值对菌体生长、产酸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讨论,并据此建立了长碳链二元酸新的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10.
浆果冰酒的酿造比较容易受到外界自然因素的影响,所以造价昂贵。本文针对就有的冰酒酿造技术进行了优化和改良,对于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变化规律做出了总结,并且对不同酿造工艺所产出的冰酒做出评价,来选定最优的酵母菌。然后我们对于其温度和酸度以及糖度对于成酒质量的影响做出对比,通过正交法来确定了蓝莓类冰酒的最佳发酵条件。在温度为25度,出事糖度为18°Bx,并且酸碱度pH值为3.4,酵母添加总量为5%的时候,该产品有最优的质量。其酒质量劲爽,并且伴有浓郁的果香,所以最为符合冰酒的质量特点和要求。  相似文献   

11.
酵母茵筛选中得到可以耐14%的酒精度,在酸度较大的环境(pH3.5~4.0)中可以很好的生长繁殖,而对照菌株的最适ph是4.5~5.0之间,并且具有很强的耐酸性能。这在奶酒后期的发酵中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能够在相同的条件下,提高产酒精量与降糖量,使奶酒的整体风味非常好。基于此,本文对甜乳清发酵型乳清酒酵母茵的筛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残次果酿醋     
利用水果酿制食醋是近年来国内酿造业的新技术。目前,国内水果产区大量的落果、残次果和罐头厂的下脚料果皮、果核等,如能加以利用,生产果醋系列食品,将会获得明显效益。 一、原料及菌种: 原料:各类水果(葡萄、苹果、梨)和落果、残次果及果皮、果核、麸皮、稻糠等。 菌种;糖化麸曲、酒精酵母、醋酸菌。 二、生产过程: 基本工艺路线:原料→混匀→水润料→蒸料→降温→糖化麸皮 洒精酵母糖化酒化→醋酸菌醋酸发酵→  相似文献   

13.
酒及麯是怎样发明的? 中国的酿酒法是世界上独特的一种。对这种方法的发明过程及年代意見不一,下面的說法我觉得比較合理。水果、特别是漿果成熟后落到石凹处,破烂后由水果皮上带来的酵母菌把水果汁中的糖发酵成酒  相似文献   

14.
对产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的14株菌株进行筛选,其中9251菌株产酶活性最高,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对Trichoderma viride 9251的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在优化的培养条件下,发酵液产酶活性达85U/mL。同时,还考察了金属离子对9251菌株产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筛选及其环境适应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孙晓华  罗安程 《科技通报》2005,21(2):236-241
以滤纸平板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从采集的样品中筛选出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38株菌株。采用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进行粗选,得到10株透明圈较大的菌株。将这10株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培养,测定其酶活力,得到4株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菌株。对这4株菌株进行碳源、温度、pH值的适应性研究。结果发现,真菌3和真菌6的适应性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一株产纤维素酶的诺卡氏属菌株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秸秆和牛粪干的增殖培养,从中分离、纯化获得42株菌株。经滤纸条崩解实验、溶菌圈大小测定及CMCase(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测定,筛选得到1株代号为GNA120对纤维素降解具有优势的放线菌,初步鉴定为诺卡氏菌属(Nocardia spp.)。实验确定该菌株的最佳产酶条件为:温度28℃;pH值5.6;硫酸铵作氮源时产酶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7.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生长和发酵与其己糖转运蛋白家族紧密相关.酵母己糖转运蛋白家族包括Hxtlp至Hxt17p、Ga12p、以及同源蛋白Snf3p和Rgt2p这两个葡萄糖感应器.其中Hxt1p~Hxt7p对酵母生长及发酵发挥重要作用,缺失这7个蛋白的酵母无法从培养基中摄取己糖进行生长和发酵.根据对己糖的亲和力的不同,这几个转运蛋白可分为低亲和力转运子.包括Hxt1P和Hxt3p;高亲和力转运子,包括Hxt6p和Hxt7p;以及中等亲和力转运子Hxt2p和Hxt4p;而Hxt5p在生长发酵过程中没有发现有任何诱导表达.本文介绍了Hxt1p-Hxt7p等己糖转运蛋白在酵母生长发酵不同阶段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期为构建高乙醇发酵效率的工业酵母菌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首次报道从温州浅海海水中筛选得到的一株产几丁质酶的亲水性单胞菌属细菌(Aeromonas hydrophila sp.)。在探索了碳、氮源和环境因子对细菌产酶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均匀设计法优化得到了较佳的产酶发酵培养基配方(g/L):胶体几丁质5.0,蛋白胨12.0,尿素2.0,MgSO4 0.5,K2HPO4 0.3,NaCl5.0,初始pH 6.5。在接种量6%,培养温度28℃,180 r/min的较佳工艺下振荡发酵5 d,该菌产酶活力达到1.89 U/mL。  相似文献   

19.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的一株高活性的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17,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培养时间、碳源、氮源、碳氮比、初始pH值、接种量等培养条件,选择乳糖作为碳源,乙酸铵为氮源,碳氮比为20:1,发酵初始pH值为6.0-7.0,接种量为3%,在此最优组合的发酵条件下以温度30℃振速160rpm培养24h,絮凝活性可提高25%-38.3%。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20,(23)
为了开发一种新型红树莓益生菌发酵饮料,本研究以从红树莓酵素中筛选出的优势菌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WD-1)为供试菌株进行红树莓果汁的发酵,测定了乳酸菌的发酵特性及其发酵后相关的代谢产物。结果显示,发酵后总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比红树莓原果汁有较明显的降低,而总酸含量、有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较发酵前都有显著升高。研究结果将为开发新型树莓发酵饮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