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日本“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作为市场经济的衍生物,时一个企业具有重要作用.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强国.其成功奥秘来自于企业旺盛的活力,而日本企业管理成功的经验则在于其强大的企业文化.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而我国的大多数企业认识不到"人"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多数员工没有归属感,频繁跳槽,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因此要学习日本"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2.
企业文化理论始创于美国。二战后针对日本企业对美国经济的挑战,美国一些管理学家研究和总结日本企业管理经验而创建了这一理论,并开始在美国企业界推广。如今,讲究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蔚然成风,企业文化已达到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程度。为什么美国企业如此看重企业文化呢?美国人有着独到见解: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之一。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种理论提出来的时间都不长,但却很快形成了一股热潮,并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不论是理论界的研究,还是企业  相似文献   

3.
当新旧世纪交替的时候,世界发达国家对管理的认识已经进入了一个较高的境界——管理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文化。日本经济的崛起,主要是日本企业管理水平高。集中表现在日本企业的家族主义企业文化——以人为中心的团队精神。中国管理文化建设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自美国企业文化理论1984年传到中国至今已有近20年历史,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历程,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日本企业界,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里的恒常德目(五常):“仁、义、礼、知、信”借鉴过去,用进了企业经营管理当中,对其员工进行基础的思想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使日本经济迅速崛起,是当时美国的四倍。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学者,通过对日本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进行了大量研究之后,发现其秘诀就在于企业文化。于是提出了企业文化这个东西,并带回美国,用于企业,之后,结出了,丰硕成果。所以,有专家说:企业文化开花在日本,结果在美国,而其根,却在中国。  相似文献   

5.
张莉 《科技创业月刊》2011,24(14):70-71
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是企业文化之间的竞争。日本经济的快速崛起得益于其"人本主义"的企业文化,中共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同样是"以人为本"。探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分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内涵、结构、特征及功能,探索构建人本型企业文化的主要途径及措施,将有助于企业进一步增强自身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日本经济奇迹般增长并超过了美国,美国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发现推动日本经济快速崛起的关键因素是日本的企业文化。美国在学习了日本的成功经验后,动员多方面力量进行企业文化研究,并将企业文化理论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之中。短短几年时间,美国企业又重新造就了其竞争优势。现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市场经济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没有文化底蕴支撑的经济,就像是驶进沙漠中的跑车。法国前文化部长朗哥有句名言:"文化是明天的经济"。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破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脱节的、僵化的文化理念和观点的束缚,实现向贯穿于全部创新过程的新型经营管理方式转变,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日本经济奇迹般增长并超过了美国,美国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发现推动日本经济快速崛起的关键因素是日本的企业文化。美国在学习了日本的成功经验后,动员多方面力量进行企业文化研究,并将企业文化理论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之中。短短几年时间,美国企业又重新造就了其竞争优势。现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市场经济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没有文化底蕴支撑的经济,就像是驶进沙漠中的跑车。法国前文化部长朗哥有句名言:"文化是明天的经济"。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破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脱节的、僵化的文化理念和观点的束缚,实现向贯穿于全部创新过程的新型经营管理方式转变,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8.
今天,文化建设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日本和西方一些国家,十分重视文化战略的研究和实践。特别是在八十年代,企业文化被称之为企业管理的主旋律。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经营风格,价位体系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是企业职工在长期的活动中所拥有价值体系模式,在美国称之为基本价值观(—primary values)。企业文化在不同的企业体现出不同的模式。但一般来讲,企业文化是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的,价值观是其主体观。企业的竞争风格、行为模  相似文献   

9.
产品质量是21世纪企业竞争的关键要素之一,而企业质量文化决定了企业的产品质量。通过系统解构日本企业质量文化的构成体系发现,日本质量文化已经形成了由质量文化内层、中层和外层构成的相互支撑的完整体系。对我国企业质量文化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后,借鉴日本企业质量文化的形成经验,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和社会层面提出我国企业质量文化构建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的兴起源于企业管理的发展要求,随着人才素质和人才结构以及环境、政策的变化,企业管理的意识不断增强,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改善管理方法,强化管理意识,创新管理思维,同时人们通过对美日企业成长的比较与总结,发现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的提高和发展起着潜在的却又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理论源于美国、日本,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中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出中国特色,以下我将以海尔集团为中国企业的代表,同美国、日本两国的企业文化进行对比,探讨三国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1.
日本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深受日本民族精神和日本宗教信仰的影响,既充分表现了日本民族的功利性和实用主义,又体现了西方科学文化和东方儒家文化的融合,具有独特而丰富的精神内涵.日本企业文化是其技术创新的精神密码,既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也存在一定的制约作用,必须加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前经济市场建设中,随着竞争体制的转变,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局势也是非常严峻的。面对这样的经济竞争局面对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企业内部的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形象价值的代表,也是企业竞争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企业的经营管理与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在经济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和发展有着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创建健康而向上的企业文化是调动企业所有员工的工作热情,以实现企业经营目的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立脚于这一点,通过企业文化的理念入手,探讨了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德国拥有一批世界级的公司,这些公司除了有驰名世界的品牌外,还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德国企业文化明显区别于美国的以自由、个性、追求多样性、勇于冒险为特征的企业文化,也区别于日本企业强调团队精神在市场中取胜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5.
杭润娥 《金秋科苑》2013,(20):101-103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中一种新兴的企业思想和理论。这种理论强调以人为中心来促进各项企业发展,侧重于精神在经济中的巨大作用以及文化力在经济中的渗透和催化作用,承认文化力必然会转化为经济力,旨在建立一种完整的企业形象和内在精神。和谐的企业文化是指以人为中心,由经营决策者和广大员工共同创造,在本企业所形成的符合现代化企业发展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社会形象和企业作风。  相似文献   

16.
企业文化是经济工作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分析了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和联系,指出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辩证的统一,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集团主义”经营管理思想使日本在二战废墟中一跃而起,迅速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行列,特别是终身雇用制和年功序列制功劳卓著。但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下,这种日本式的管理思想,也严重阻碍了日本在外企业的本土化。这些经验都值得我国企业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王英  王莉 《大众科技》2008,(3):166-16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企业管理的不断探索,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文化管理成为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文章从理论上分析和阐述了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以核心价值观来引领企业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经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综合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国有经济实现突破性飞跃的重要手段。本文论述了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联系与区别,提出了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入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创新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存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特点、忽视内在文化建设、脱离实际等方面,因此必须创新企业文化体系、创新企业制度文化、创新企业人才培育文化,进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