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找眼睛。当教师发现有的幼儿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不注意听课时,不妨和小朋友们做个《找眼睛》的游戏。“小朋友,现在老师要来找你们的眼睛,你们仔细看看,老师的眼睛里有没有你的眼睛。”这时,小朋友们就会两眼紧盯住老师。这种方法常常用于一节课的开始。二、“录音”。“小朋友,你们的小耳朵就是录音机,现在请你  相似文献   

2.
慎用 跷跷板     
教简单应用题时,一教师出示一幅左边坐有7个小朋友,右边坐有5个小朋友的跷跷板图,并叙说:有12个小朋友在玩游戏,请同学们根据跷跷板图编应用题.……;有个学生是这样编的:“左边有7个小朋友,右边有5个不朋友,右边还要上去几个小朋友,跷跷板两边就平了?”教师顺着学生编的这道题提问:“右边到底还要上去几个小朋友,跷跷板就平衡了呢?”众学生说,上去2个就平衡了;但有一学生认为,只要上去一个大胖子就行了。结果引起哄堂大笑。教师则  相似文献   

3.
教师:(另一位教师抱着兔子在门外敲门)“听!谁来了?”(教师开门)“喔,客人来了,小朋友你们看是谁?”众幼儿:“小白兔。”“兔子。”“小兔子。”“兔儿。”教师:“是兔子。”(先请三位幼儿学说,然后请全体学说。) [评:教师注意动物名称的规范化。] 教师:[兔子想走,教师用手托在怀里,另一手顺毛抚摸免子的背部,然后让它蹲在桌子上。)“你们看,兔子头上长着什么?”幼儿:“长着两个耳朵。”“有着长长的耳朵。”教师:“对!兔子头上长着两只长长的耳朵。”(教师请未举手幼儿回答)。未举手幼儿:(边做手势)“兔子头上长着两只长长的耳朵。”教师:“小朋友,看看兔子头上还长着什么?”幼儿:“有两只眼睛。”“兔子头上有两只红红的眼睛。”  相似文献   

4.
老师亲切地问秋秋:“秋秋,昨天是你生日,请你讲讲你是怎样过生日的好吗?”秋秋顿时活跃起来,回答说:“我吃了好多好多蛋糕,还点了六只蜡烛。”老师接着说:“小朋友过生日时,爸爸妈妈要给你们买大蛋糕,今天,要请小朋友画生日蛋糕,你们想一想生日蛋糕是什么样的?”老师的话音一落,就有好多个小朋友把手举了起来。老师请了三位小朋友到黑板前面来画蛋糕。蒋小飞画了一个有花边的蛋糕,蛋糕旁边还有一把叉子和一把刀子。小海画了一个圆形蛋糕,还画了五支蜡烛,蜡烛头上画了光环,表示在燃烧,他指着画说道:“我五岁,点五支蜡烛。”小松在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91~93页“几分之一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好玩吗?生:好玩!师:那好,老师今天就带你们去游乐园看看(投影出示课本主体图),你看到了什么?生1:有的小朋友在折纸片,后面还有一些大树。生2:我看到小朋友在玩积木。生3:我看到四个小朋友在分月饼。生4:我看到三个小朋友在分西瓜。生5:我还看到三个小朋友在喂鸽子。师:同学们回答的都不错,请你们细心观察,他们是怎样折、怎样分的?生1:我发现有两个小朋友把一个月饼分成一样大的两块。师:…  相似文献   

6.
一、课堂教学节录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这事让春姑娘知道了,她高兴极啦!看,她给我们全班小朋友寄来一张请柬,春姑娘邀请我们做什么呢?(全班小朋友的眼睛瞪得圆溜溜,直盯着老师手中的请柬。)师:哇!原来春姑娘邀请我们到郊外春游呢。你们想去吗?(小朋友们高兴地回答“想”。)师:那我们就一起出发吧!(播放歌曲《郊游》。师生唱着愉快的歌走向“郊外”。)师:快到了,快到了,老师想给小朋友们一个惊喜,请大家闭上双眼,等老师说“睁开”,你们再睁开眼好吗?(小朋友们整齐地回答“好”。教师在黑板上勾画一幅春景图。)师:看,图上都画了什么?小…  相似文献   

7.
那天,我给小班幼儿上美术课,学画小鸡。我出示了范画,问小朋友小鸡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七嘴八舌地回答:“圆圆的头、圆圆的身子”,“一个嘴巴、两只眼睛、两只脚”……突然,李石灵嚷道:“不对,小鸡一只眼睛!”小朋友们默不作声。当时,我真想抓一只小鸡来,让小朋友们正面、侧面好好地看看。怎么办呢?我急中生智,先正面对着小朋友问:“你们说,老师有几只耳朵?”小朋友们齐声回答:“两只耳朵。”我侧转身子问:“那么,现在你们能看到老师几只耳朵?”小朋友一起说:“一只耳朵。”这时,贝贝喊了起来:“我知道小鸡为什么只有一只眼睛了。”……课上得很成功。这堂美术课留给我的印象特别深,给了我许多启发。启发之一,要重视幼儿的提问。这堂课完全超出了我  相似文献   

8.
师 :小朋友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 ,你们最佩服司马光的什么?谁能从课文中找一个句子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迅速翻看课文 ,小声交流)生1:司马光没有慌。生2:司马光没有慌。生3:司马光没有慌。师 :其他小朋友赞成吗?生 :(齐答)赞成。师 :面对这危急万分的事情 ,从什么地方能看出司马光没有慌呢?生 :(读课文)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使劲砸那口缸。师 :请小朋友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 ,司马光如果慌了 ,能这样做吗?生 :如果慌了 ,那石头就搬不起来。生 :如果慌了 ,手就抖个不停 ,就没有法子使上劲。生 :一慌 ,浑身就…  相似文献   

9.
找朋友     
在律动《找朋友》过程中,我问:“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朋友呀?”我习惯于孩子们说“有”!可我却从稚音中听到了一声“没有”。我很惊讶,原来是田镇齐小朋友回答的。我看见他眼眶都红了,又问:“那你想不想在我们小一班找朋  相似文献   

10.
中班活动室里有5辆用小椅子和“方向盘”搭成的汽车,有绳子拉隔的5个检票口和积木搭成的5个售票台。这三处各有五个游览地名的标记图,这五个地方的售票口、检票口和汽车的排列次序都不同。小朋友在“候车室”里等候上车。一阵铃声响过,佩戴“服务员”臂章的老师走进“候车室”,亲切地对大家说:“旅客同志们,你们好!我们的祖国象个大花园,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你们想去玩玩吗?”“想去!想去!”小朋友纷纷回答。“好,请旅客们注意:今天  相似文献   

11.
手表的反光     
早操时,我的手表无意中被阳光射到,一团光点在小朋友中间闪了一下,孩子们立刻被吸引住了。看着孩子们好奇的眼光,我心里一亮,决定抓住这个机会。 于是,我悄悄地把手腕上的表盘对着阳光,让光团在孩子们中间跑来跑去,并问小朋友:“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一个亮的白色的东西在跑。”小朋友们立即大声回答。“它是什么呢?现在在哪里?”等孩子  相似文献   

12.
《小骆驼》这首歌表现了小骆驼不怕困难的精神,词曲形象、生动,贴近儿童生活,对培养儿童努力向上的品质有积极的意义。我采用让学生进入情境学唱新歌的方法完成本课的教学,效果较好。一上课,我就说:“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沙漠旅游,你们想不想去?”学生纷纷回答:“想。”“可是,沙漠那么大,我们坐什么去好呢?”有个学生说:“坐小骆驼去。”我立即加以肯定,同时贴出课题,并  相似文献   

13.
找不同     
下边的两幅图共有十处不同的地方,小朋友你能找出来吗?请把B图复印后,再用红色笔圈出不同的地方,然后寄到“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14楼《世界儿童》编辑部”,邮编:400013。信封上请注明“找不同”字样。前50名回答正确的小朋友就可以获得精美的“大嘴河马相框”哦,快快行动吧! (小朋友不要直接剪书,请爱惜它!)(前50名回答正确的小朋友的名单将在《世界儿童》2003年第1期公布)  相似文献   

14.
谢华  刘文艳 《湖南教育》2003,(10):50-51
师:(CAI1:江南美景)小朋友,上课之前老师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看看,边看边想,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条清清的小溪,溪水在欢快地流着。 生:这些美景使我想起一个词语:“山清水秀”…… [评:语文课要突出语文特色,注重语言的积累。] 师:小朋友,这是一个风景优美、四季如春的好地方,你们想生活在这么美的地方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学习给1至10各数排序。准备:1至10数字卡片各1张,系上线可挂。方法:请10个幼儿当数字娃娃,每人胸前各挂一张数字卡片。教师说:“数字娃娃,请你们和小朋友一起散散步吧!”全体幼儿即四散走动。不一会儿,教师说:“现在请数字娃娃赶快排好队”。“数字娃娃”即按  相似文献   

16.
“今天我们来个折被子比赛,看看谁折得最快、最好。就按上个礼拜老师教你们的角对角折法来折,让老师看看你们回家有没有练习。好,现在开始。”随着一声哨响,小朋友们都七手八脚折了起来。很快就有不少孩子折好了,还折得很整齐。正当我欣喜的时候,看见硕硕一个人坐在自己的床上发愣,丝毫没有动手折被子的样子。我提醒他:“硕硕,你怎么不折啊?小朋友都在折自己的被子啊。”“我不会!”硕硕立刻回答道。“不会可以学啊,老师教过了,硕硕回去有没有折自己的被子?”我这一问,硕硕的眼泪就扑簌簌落了下来:“老师,我很想自己折,可是妈妈不让,说我折…  相似文献   

17.
寝室里,孩子们一边脱衣服,一边说笑不止。我提醒说:“现在是午睡时间,请小朋友不要说话,免得影响其它小朋友睡觉。”几个懂事的孩子悄悄闭上了说间,朋了小嘴,忙着脱衣叠衣;但一部分小朋友仍旧我行我素。我对几个声音特别大的幼儿点名道:“吴浩源、蒋兴东,请你们不要说话,现在是午睡时间。”寝室里稍微安静了一些,不一会儿,又有几个小朋友开始交谈起来,我生气地说:“你们这几个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时,寝室里鸦雀无声。看来,我的生气起了作用。这时,只听一个小小的声音说:“老师,我给你讲个故事吧!”我余气未消地看过去,原来是栾浩琛。他看着…  相似文献   

18.
讲读完省编小学语文第九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以后,我对同学们说:“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请提出来。”一个同学说:“课文中‘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这句中‘蹲着’、‘半跪着’的各是谁呢?我不知道。”他提出这个问题后,我请同学们回答。一个同学说:“这个问题还不好回答?不管是谁‘蹲着’、‘半跪着’都行。”另一个同学说:“本文是作者的回忆。因时间长了,作者记不清楚了,所以就没有交代是谁?”很明显,这两种回答都  相似文献   

19.
【案例一则】飞飞的故事飞飞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孩子。他聪明活泼、爱动脑筋,有创造意识,经常对老师说“不”。一次语文课上,教师在教完《东郭先生和狼》后,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关于《东郭先生和狼》这一课,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小朋友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这时,教师发现飞飞一只手高举着,一只手捂着嘴巴吃吃地笑。教师没有请他答题,但其他小朋友讲完后,飞飞还是固执地举着手。教师想:他平时就爱说怪话,提一些稀奇古怪、令人发笑的问题,这次不知会搞些什么花样,不能请他讲。但教师转念一想,这样做不太好,不应该剥夺学生发言…  相似文献   

20.
我曾听过大班的一节语言课《咏鹅》。教师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幼儿回答:“画的是白鹅。”教师立即纠正说:“小朋友说话要完整,应该说这幅图画的是白鹅。”接着,教师又问:“白鹅在什么地方?”幼儿回答:“在水里。”教师再要求幼儿把话说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