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书院是中国古代介于官学与私学之间的文化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机构.自唐至清,书院在中国古代存在时间达千余年之久.清代是中国古代书院的鼎盛时期,其书院数量之多、种类之全、规章制度之严密以及学术成就之突出,均是前代书院所无法比拟的,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书院主要有四种类型:以科举考课为主的书院,以讲习理学为主的书院,以博习经史辞章为主的书院,晚清西学书院.各类型书院均极为重视道德教育,其长期积累的一些有益经验,在今天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书院是古代重要的教育和学术机构,清代是我国古代书院的全面普及和繁荣时期。在教育对象范围扩大化的情况下,清代书院道德教育在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介绍清代书院在道德教育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浅谈古代书院藏书与书院教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书院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书院制度形成于宋代,但书院的名称早在唐代就有了,“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随园随笔》)那时官方设置的书院设学士、直学士、修撰官、校理官、知书官等职,其职责主要是“掌刊辑古今之经籍”,为学术研究机构。除官方设立的书院外,民间也有私人创建的书院,大多为读书治学的地方,渐渐发展成为聚徒讲学。唐代的义门书院“聚书千卷,以资学者,子弟弱冠,皆令就学。”(同治《九江府志》)书院差不多就是如此沿着学术研究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道路发展下去的。而这样的书院,又多成为著名学者私人创建或主持的高等学府。例如清代江宁钟山书院的历任山长,有杨绳武、夏之容、钱大昕、姚鼐、程恩泽、任泰等人,都是当时的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4.
书院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教育组织,它起源于唐而形成于宋,对中国古代的教育、文化和学术的发展,曾起过重要的作用。扬州书院创建较早,自宋代开始,历代均有兴废,而以清代书院最具规模。柳诒征《江苏书院志初稿》称:“江宁布政使所属各府之文化,以扬州称首”,“扬州之书院,与江宁省会相颉颃”,“其著者,有安定、梅花、广陵三书院。”这三所书院所以能闻名遐迩,主要得益于“两淮鹾利甲天下”。清代扬州为两淮盐运中心所在,书院划归盐务,“谕商捐修,并定每年经费,更新其制”。所以扬州书院的“廪之给,视他郡为优”。名师硕儒纷纷…  相似文献   

5.
以清代大环境为宏观背景,探讨福建书院及其藏书事业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前、中、后3个时期来具体微观探究,分析其发展、兴盛的原因及嬗变之历史脉络,并列举鳌峰书院、正谊书院、致用书院等清代福建书院及其藏书发展史上的典型代表。清代福建书院藏书事业的兴盛还体现在对书院藏书楼建筑和设计的严格要求,本文亦从该视角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试论明代书院藏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不仅是中国古代的教育机构,也是重要的藏书之所。从书院藏书的发展轨迹、书院的藏书特点、书院藏书的管理制度等三个方面。对明代书院藏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河南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地区,其古代书院的建设在中国书院史中描画了浓重的一笔。作者从书院楹联这个特殊的角度切入,分析了以嵩阳书院、睢阳书院为代表的一批河南古代书院在中国书院史中的重要地位,并由古代书院的选址、布局和社会职能引发对当今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以南宋、明、清代为例,重点在南宋,对书院的实名、三大功能、及其对元、明、清代书院制度的影响进行探讨,并为书院藏书与学术流变之间的关系、书院教学授受和传道解惑之间的文化功能、以及对于古代藏书体系的影响等勾画出一个初略轮廓。  相似文献   

9.
鳌峰书院是清代福建省的最高学府,培养了如林则徐、张际亮等人才。鳌峰书院形成了完备的教育教学制度,在讲学、教学管理、经费使用方面都有典型性。特别是它秉承中国古代书院藏书、刻书的传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是清代书院藏书、刻书方面的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10.
江西是我国古代书院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其特点表现在起步早、数量多、类型全、影响大等四个方面。作为中国书院发展的原动力所在,江西书院在中国书院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鳌峰书院是清代福建省的最高学府,培养了如林则徐、张际亮等人才。鳌峰书院形成了完备的教育教学制度,在讲学、教学管理、经费使用方面都有典型性。特别是它秉承中国古代书院藏书、刻书的传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是清代书院藏书、刻书方面的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12.
高潮 《出版参考》2010,(5):50-50
书院是中国古代的高等学术机构,是传经释道、谈玄说理、争辩肄业的地方。它自由开放的学风,为士子名流提供了研修精进的场所,给社会发展与进步培养了大量人才。清末废除科举之后,书院大多改成了学校。但今天游名胜古迹,重读书院楹联,感晤其精髓旨要,或许对我们读书学习与生活,均有诸多裨益。  相似文献   

13.
古代书院在唐宋时期由正宗的藏书机构演变为教育机构并与地方学校合流,尤其在宋代影响较大。本文对这一时期书院的演变及合流特征作了分析和归纳,旨在重新认识其演变过程及地方学校合流时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任文香 《兰台世界》2013,(19):121-122
<正>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场所。书院之名始于唐中叶贞元年间(785—805)由官方设立的丽正书院和集贤殿书院,勃兴于宋代理学大师自由讲学传播儒学。天下书院千计,而嵩阳书院、睢阳书院、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有著名的四大书院之称,白鹿洞书院则被清人学者王昶誉为"天下书院之首"。一、白鹿洞书院的由来在引得无数骚人墨客流连忘返的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白鹿洞书院的亭台楼榭掩映  相似文献   

15.
白檀书院     
我国的古代书院是除官学和私学外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它集藏书、讲学、祭祀于一体。北京的古代书院产生于五代时期,至清朝末年改为学堂。书院之名始见于唐代,分官私两类,但发展于宋代。私人书院最初为私人读书的书房,唐贞观九年(635年),设在四川省遂宁县的张九宗书院,为较早的私人书院。官立书院初为官方修书、校书,偶尔也为皇帝讲经的场所。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年)将乾元院改名为丽正修书院,后又改为  相似文献   

16.
任佩 《云南档案》2008,(2):30-31
<正>书院是古代私人或官府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处所。它始创于唐代,盛兴于宋元时期,以传播学术,发扬理学,承载文化而闻名于世。明清时,书院为官府所控制,成为主要的教育机构和科举应试的  相似文献   

17.
邓宏峰 《兰台世界》2012,(24):46-47
中原文化源远流长。中原古代书院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原书院的发展大致经过了唐代雏形、宋代崛起、元代振兴、明代繁荣、清代昌盛、近代改制六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唐细英  谢玲 《兰台世界》2012,(28):60-61
书院藏书是我国古代藏书的一个特点.书院之名起于唐代,北宋后书院发展成为一种读书、讲学新的教育组织,它的目的在于自由研究学问、讲求身心修养,是理学家或者学者讲学之所.明清时期,书院几乎遍及各省通都大邑,以至穷乡僻壤,这一时期出现了古代比较著名的书院,如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等有名的书院.  相似文献   

19.
清代书院图书管理制度分为监院负责制、斋长负责制、董事负责制和山长负责制;书院藏书典藏要详尽完善的图书登记入账,以四部分类为主进行分类,著录项目完备的图书编目,书院有完整的藏书管理体系,形成了完善的借阅制度。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书院是古代士人文化积累、研究、创造与传播的文化教育组织,经费来源主要分捐赠收入和投资收入两类。收入稳定、来源广泛,成为书院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研究古代书院的经费来源,对大学基金运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