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技术创新与全球价值链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嵌入"高端化与防止被"挤出"全球价值链(GVC)是三步走升级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创新对GVC升级发挥怎样的作用?在行业上是否体现出差异?何种行业应该优先升级?采用KPWW方法测度2005—2014年制造业各部门GVC地位,基于"嵌入"高端化视角实证研究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对两类产业GVC升级的影响,再基于防止被"挤出"视角,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度不同行业的升级效率。实证结果表明,应重视技术创新,对非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更加注重激发创新动力从而实现向高端产业的演变,且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更加注重提升创新绩效以避免高端产业低端化;为了谋求升级的效率,应优先进行非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2.
利用改进的C-H模型,就贸易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对中国各制造业部门转型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研发资本存量对制造业各行业的TFP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8项吸收能力都对技术密集型部门通过贸易渠道吸收溢出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技术密集型部门通过贸易渠道获得技术具有学习能力的"门槛效应";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技术上已存在瓶颈。改革意愿和制度因素与贸易的交叉项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TFP影响均不显著。因而,在新常态背景下,改变我国贸易结构,提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将有利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本文剖析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重构对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分布的影响机理,并基于2000—2014年世界制造业投入产出数据,度量附加值口径下GVC重构的发生状况,实证检验GVC重构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分布的具体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制造行业的GVC重构特征与整体表现出的扩张—收缩—再扩张趋势不尽相同,部分行业呈现持续收缩或持续扩张的特征。根据在发达国家、本国内部、发展中国家三类经济体中的价值链条分布特征差异,可将中国18个制造行业分为"双向挤压型""强劲生长型""GVC主导型""国际产能合作型"四类。依据在GVC重构中的不同表现,本文提出中国各类制造行业的转型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4.
出口产品质量既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中国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外部体现,同时也是抵御外部竞争实现价值链升级的关键所在。基于2011—2015年工企数据库、海关数据库以及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及其3个子维度)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其中数字金融覆盖广度的促进效应最显著;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对东部地区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的促进效应更强;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金融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服务经济转型浪潮下,服务化是我国先进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摆脱全球价值链困境的重要手段。以动态能力理论为研究视角,引入技术多元化,并构建先进制造企业GVC升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2015—2021年中国先进制造业101家上市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先进制造企业服务化、动态能力、技术多元化与先进制造企业GVC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先进制造企业服务化可以正向影响其GVC升级水平,动态能力在二者关系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技术多元化能够正向调节先进制造企业服务化与动态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对于指导先进制造企业通过服务化转型实现企业GVC升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改进的C-H模型,就贸易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对中国各制造业部门转型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发现:研发资本存量对国内制造业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度、研发投入、金融发展、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改革意愿和制度因素都对技术密集型部门通过贸易渠道吸收技术、实现转型升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国技术密集型部门通过贸易渠道获得技术具有学习能力的“门槛效应”。经济发展水平与贸易的交叉项对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负,表明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技术上已存在瓶颈。改革意愿与贸易的交叉项,制度因素与贸易的交叉项对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均不显著。因而,在新常态背景下,改变我国贸易结构,提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将有利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算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技术进步的"波特假说"以及全球价值链(GVC)嵌入对该假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明显,高技术工业的技术进步明显高于传统工业,其中传统技术类行业技术急需升级;(2)环境规制强度与技术进步之间存在显著"U"型关系,这是挤出效应与补偿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3)GVC嵌入会强化环境规制对技术进步的挤出效应,但这种强化作用存在行业异质性特征,在技术类、生产者驱动型以及重工行业更为显著,在非技术类行业则可能转变为弱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数字技术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驱动力,与数字化生产要素融合直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本文通过构建数字技术驱动生产率提升的效应识别框架,利用投入产出数据,在测算中国ICT行业和非ICT行业数字技术方向和数字化生产要素配置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和数字化生产要素对生产率提升的影响及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在2002-2020年,中国数字化生产要素之间呈现互补关系。整体上,数字技术大致偏向资本,数字化生产要素大致偏向劳动,生产率变动较小;效应识别上,数字技术增长效应对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而数字技术偏向效应、数字化生产要素偏向效应以及两者的交互效应对生产率具有抑制作用。同时,数字技术驱动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明显上升,但ICT行业贡献远超过了非ICT行业。因此,在数字经济时代,我国生产率提升的关键是加快释放数字技术的增长效应,合理发展数字技术方向,优化配置数字化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不断扩展数字技术与数字生产化生产要素融合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理论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机制,实证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竞争力的直接效应和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具体机制。结果发现:第一,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技术进步和服务创新两条路径促进中国总体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升级;第二,不同要素密集度制造业都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提升全球价值链竞争力;第三,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进步效应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升级;第四,不同要素密集度制造业都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服务创新效应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升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2000—2014年42国制造业服务化对全球价值链(GVC)分工地位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技术创新,以检验其在上述影响中存在的中介效应,并进一步从国家和行业层面对相关影响可能存在的异质性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制造业服务化与一国GVC分工地位之间有显著的"倒U型"关系;技术创新在制造业服务化影响一国GVC分工地位中存在非线性中介效应;技术创新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产生的中介作用存在异质性,在发达国家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但在发展中国家中其中介作用并不显著;技术创新在不同制造业的服务化影响中产生的中介作用也存在异质性,在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的服务化影响中其中介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以往研究对于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内部独立研发的互动关系,存在"替代性"和"互补性"的结论冲突,其原因之一在于未充分考虑企业研发模式有机结合之间的情境变量影响。通过构建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企业R&D投入在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内部独立研发间的情境作用,并对其门槛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企业R&D投入不仅对产学研合作和企业内部研发的模式选择产生影响,而且会对其互动关系产生门槛效应。其中,企业R&D投入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中发挥互补性门槛作用,而在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则具有替代性门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至2021年的数据,探究经济不确定性、数字金融和企业创新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经济不确定性对制造业企业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经济不确定性情况下,当数字金融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制造业企业创新。在分样本检验中,在经济不确定性情况下,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在企业产权性质、所处地区方面存在不同的影响效果。在进一步检验中,研究发现数字金融3个子维度(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企业创新的不同影响;发现政府支持在经济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企业现金持有水平则是遮掩效应。研究对政府如何引导实体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可能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采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法,对1980-2011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资本和劳动技术进步速率以及技术进步偏向指数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996年是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的转折点;从不同行业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资本和劳动都具有互补关系,但在程度上已表现出各自的差异性。其中,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资本和劳动互补性最强,是制造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4.
由于市场竞争的复杂化、技术创新的动态化以及国际环境的不确定,双元创新(探索性创新与开发性创新的组合和共存)成为制造业保持盈利能力的关键。由于双元创新内在的矛盾统一性,其对制造业盈利能力产生极为复杂的效应。本文以2000—2015年中国制造业数据为基础,通过面板矫正标准误差(PCSE)模型实证研究得到结论:探索性创新与盈利绩效呈显著正相关且影响系数远大于开发性创新;两种创新的交互项对行业绩效存在显著正面效应,但影响程度偏弱;相对于劳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探索性创新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盈利绩效的正面效应更为明显,开发性创新则相反;相对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交互性双元创新对劳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盈利绩效的正面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基于技术创新理论与知识资本理论,首先从理论上深入探讨了制造业服务化对技术创新的直接影响机制,以及基于知识资本的中介作用机制,其中将知识资本界定为研发资本、人力资本和创新设施资本三个维度,之后利用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从直接影响机制看,制造业服务化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该影响效应存在着行业异质性;从制造业行业异质性视角看,制造业服务化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却是显著的,但影响效应不存在着差异性;从服务要素投入行业异质性视角看,低端服务要素投入对技术创新的服务化效应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高端服务要素投入则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中介作用机制看,研发资本、人力资本和创新设施资本是制造业服务化影响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渠道,其中创新设施资本的中介作用效应最大,研发资本的中介作用效应最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双碳”战略与数字经济的历史交汇期,依托数字化力量推动环境治理成为重要的研究焦点,探讨数字技术对降碳减污协同增效的影响及其机制意义凸显。【方法】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模型探讨数字技术对降碳减污协同增效的直接影响,并通过构建门槛回归模型分别探究了以产业结构升级、能源利用效率、生产工艺创新、环境规制为约束变量,全国以及东部、中部、西部3个地区的数字技术对降碳减污协同增效的非线性效应。【结果】(1)在全国以及东部、中部、西部3个地区,数字技术对降碳减污协同增效存在正向的直接影响,且呈现出“中部>西部>东部”的分布特点。(2)数字技术在全国层面对降碳减污协同增效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产业结构升级高于门槛值、能源利用效率高于第二门槛值、生产工艺创新在第一门槛值和第二门槛值之间、环境规制高于门槛值时,数字技术的推动作用更强。(3)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进行门槛效应检验,3个地区均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效应。其中,除了在西部地区环境规制高于门槛值时,数字技术对降碳减污协同增效表现为负向的非线性影响;各门槛变量高于门槛值时,数字技术对降碳减污协同增...  相似文献   

17.
基于Tapio脱钩指标,通过建立工业行业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脱钩模型,测度了2000-2011年间中国工业全部行业以及分要素密集度行业的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脱钩效应。研究表明,中国工业行业存在一定的脱钩效应,不同行业的脱钩指数差异较大,强脱钩行业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的脱钩状态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同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相比较,资源密集型行业的脱钩指数总体上处于较高状态。  相似文献   

18.
基于Tapio脱钩指标,通过建立工业行业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脱钩模型,测度2000—2011年间中国工业全部行业以及分要素密集度行业的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脱钩效应。研究表明,中国工业行业存在一定的脱钩效应,不同行业的脱钩指数差异较大,强脱钩行业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的脱钩状态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同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相比较,资源密集型行业的脱钩指数总体上处于较高状态。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给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根据广东省2010-2017年16个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本文分析了制造业数字化对其全球价值链地位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制造业数字化对提升其全球价值链地位有正向促进作用,且主要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制造业生产率两个渠道实现对其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升级。行业异质性研究显示,制造业数字化能显著促进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升级,但由于核心技术缺失,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促进效果不明显。因此,应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发展,促进其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基础;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不同类型制造业要因地制宜制定数字化发展措施;完善信贷、财税、数字知识产权和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数字化人才培养等相关政策制度,加大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20.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产业集聚与产业升级的关系,以及创新在产业集聚影响产业升级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假设.然后,基于2003—2010年我国制造业28个子行业的面板数据,按照中介效应的分析方法对假设进行了检验,得出以下结论:从制造业总体来看,产业集聚能够有效促进产业升级,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而从不同行业密集度的视角来看,只有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中,创新的中介效应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介效应达到44%,即在该类制造业中,产业集聚所驱动的创新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