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先进制造技术是支撑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基于技术生命周期理论,运用Logistic模型与RTA指数对世界主要工业国家先进制造技术创新的时间序列、子领域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无论是从整体的时间序列,还是特定的国家看,先进制造技术子领域创新发展并不均衡,这种不均衡可能是各国政府直接或间接干预的结果;从技...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新的机会窗口形态,颠覆式追赶窗口蕴涵着丰富的技术变革时代特征,具有独特的动态演化逻辑。在“后追赶”情景下,如何准确识别和科学响应该类窗口,已经成为技术追赶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为此,从颠覆式追赶窗口的概念界定出发,围绕技术、制度和市场等不同维度阐述其内在结构,然后基于宏观技术经济周期和微观追赶主体两个视角,尝试构建窗口的双重识别逻辑框架,并指出其技术支撑体系的重塑方向。在此基础上,根据“无响应即无机会”的理论判断逻辑,按照窗口响应政策设计的情景适应性和战略预判性准则,探索提出以创造与催发机会窗口为导向的“主动响应范式”。  相似文献   

3.
以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HTC公司)为例,分析了快变市场环境下基于机会窗口的创新追赶历程及各个阶段对后发企业内在能力的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机会窗口出现的成因是多重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技术与市场变化、领先企业"能力陷阱"和后发企业内生能力等因素。创新追赶阶段可分为机会窗口辨识、机会窗口进入、机会窗口扩展三个阶段。机会窗口辨识阶段的能力支撑为企业家技术抱负、市场感知能力、技术搜索能力及快速决策能力,机会窗口进入阶段的主要能力支撑为技术集成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在机会窗口扩展阶段还要求企业具有产业网络整合能力。在创新类型表现上,"微创新"组合也是实现创新追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数字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企业的竞争基础,“强弱易势”成为行业发展常态。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建设制造强国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背景下我国如何紧抓数字化发展机遇,依托数字技术驱动制造业技术赶超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战略意义。研究以机会窗口和动态能力为理论视角,基于2011—2020年中国先进制造企业微观层面数据,以技术、需求、政策三大机会窗口为桥梁,通过建立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动态能力条件下数字化对技术赶超的影响和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缩小了追赶企业与前沿企业间的技术差距,促进了技术赶超,该结论在经过更换变量、改变固定效应等稳健性检验和考虑内生性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显示,数字化对技术赶超的推动效果在国有企业、技术相对密集型或技术与资本均相对稀疏企业、外围城市和中部地区企业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能够通过增加技术、需求与政策机会窗口促进企业技术赶超;进一步分维度机制检验显示,突破性技术创新与研发性政策支持相比渐进性技术创新与生产性政策支持,在数字化与技术赶超间构建了更为有效的追赶路径;此外...  相似文献   

5.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为要素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全球经济加速向数字经济转变。以数字经济为背景,从机会窗口的理论视角出发,阐述了数字经济时代中国作为后发国家面临的制度机会窗口、技术机会窗口和市场机会窗口,并总结提出了中国在进行追赶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从机会窗口和宏观环境出发提出了中国在追赶过程中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研究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基于技术专递系统,建立了一个从技术分析、竞争环境分析到潜在市场分析的三层分析架构。并在此方法体系下,以专利数据为分析基础,综合运用了技术监测、文献计量学和技术形态等多种手段对特定技术领域的技术机会进行识别和分析。在该方法模型的指导下,本文获取了1991-2012年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德温特专利数据,对该领域的关键技术形态和发展热点进行了识别,分析结果显示TiO2半导体薄膜技术、有机染料敏化剂技术、胶状电解质以及铂对电极技术在各子领域具有发展优势,我国在有机染料敏化剂和铂对电极技术领域具有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7.
邢文凤 《科学学研究》2017,35(1):101-109
面对范式转换开启的机会窗口和随之而来的高不确定性,后发者选择何种追赶路径更有可能赶超领先者?为回答这一问题,以新能源汽车发展引发的范式转换为背景,选取了我国市场上典型的汽车企业案例;然后,以比较企业优势观为理论基础,将新、旧范式下的技术和产品以及领先企业和后发企业纳入模型,经过研究辨识出三类追赶路径:渐进式、突进式和混合式。这些路径在实施方式、对企业具有比较企业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要求以及影响追赶成败的关键因素等方面均不相同。目前,我国企业实施的主要是渐进式和突进式追赶,然而,混合式追赶路径也应该成为我国企业,特别是大型国企的一个未来选择。  相似文献   

8.
基于技术生命周期理论,考察技术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技术任务的变化,根据技术管理系统运作过程识别技术管理能力的关键活动,并据此设计技术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选择支持向量机方法构建技术管理能力评价模型,并以A企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技术生命周期阶段,技术管理的重点发生变化,技术管理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同;技术管理能力评价的支持向量机模型能够对技术管理能力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9.
基于机会窗口与追赶理论以及组织学习理论,通过梳理我国光伏企业的技术战略,探究了在中国光伏企业微观层面上开发和探索活动对企业追赶的影响,并利用A股57家光伏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光伏企业的开发性创新活动对企业追赶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追赶仍然是利用型而不是探索型的;开发活动和探索活动的二元性平衡对企业追赶具有负向影响;同时也发现,需求下降加强企业开发创新活动对企业追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中国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并成功追赶和超越其他发达国家成为全球光伏产业领导者。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本研究探索中国光伏产业追赶与超越的机制。通过对中国光伏企业的案例分析发现,在进入阶段,中国光伏企业利用国际市场需求机会窗口,通过嵌入全球创新生态系统进行技术引进、建立合法性、获取国际资本来提高企业绩效。在追赶和超越阶段,中国光伏企业利用创新生态系统互补性技术机会窗口,通过选择性地知识共享、上下游合作创新、形成全产业链及集聚效应、互补性技术创新来建立本地创新生态系统,以提高绩效并实现追赶和超越。此外,在超越阶段,中国政府帮助光伏企业培育本地下游市场需求,中国光伏企业利用制度政策机会窗口稳固了本地创新生态系统,有效协调生态上下游企业共同创新,保持了中国光伏产业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结合技术轨道特性界定了技术锁定的内涵与特征,提出一种识别技术锁定的新方法。以光刻技术为例,通过构建专利引文网络识别技术主路径,描绘其技术轨道的动态演化,追溯了不同技术来源在不同阶段的技术贡献,并从技术和地域不同层面分析了技术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从1980-2010年,光刻技术长期处在锁定状态,然而从2010年之后,技术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光刻技术早期被美国、德国和日本控制,近些年随着技术多样性指数上升,后发国家逐渐兴起,韩国和台湾对近期的光刻技术贡献较大,主要集中在光刻胶技术上。中国的光刻技术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尚未出现在技术发展主路径中,技术类别涉及范围有限,技术贡献较小。本研究对于探索技术锁定形成,识别技术机会,破解我国“技术锁定”困局具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中国光纤产业是少数可比肩高铁技术赶超成就的产业。本文以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构建有为政府与机会窗口有效整合的分析框架,揭示和提炼后发企业技术赶超并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演化路径。研究表明,后发企业技术赶超的成功,是因为政府在弥补市场失灵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政府以关键参与者身份创造的制度型市场驱动、引领了企业创新;国有企业作为代表国家意志实现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力量,为后发企业迭代“试错”和技术学习提供了支持;在企业技术赶超的不同阶段,面对不同的技术和市场机会窗口,实施差异化的政府干预策略、技术战略和市场战略,是后发企业提升创新绩效的前提和基础。随着企业技术和市场地位的确立,政府的干预力度由强转弱,市场机制的作用由弱变强。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端产品制造和技术研发面临“卡脖子”的现象突出,“卡脖子”技术问题成为“十四五”时期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攻克的难题。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重大科技工程的新视角,全面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整体技术、关键技术和应用技术三种不同类型“卡脖子”技术的突破过程,尝试回答新型举国体制如何突破“卡脖子”技术,其在解决“卡脖子”技术过程中发挥什么优势。研究发现:(1)“卡脖子”情境的分析要素包括技术属性、价值定位和内外部环境;(2)重大科技工程是新型举国体制的一种典型实践方式,其突破技术瓶颈的优势实际上是新型举国体制破解“卡脖子”技术的优势;(3)面对不同的“卡脖子”情境,新型举国体制所表现出来的路径优势以及技术创新管理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的“卡脖子”情境形成有针对性的突破路径。本文揭示了新型举国体制背景下基于重大科技工程 “卡脖子”技术突破的内在机制,为“十四五”时期破解“卡脖子”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对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调整具有重要示范意义。通过构建先进制造能力评价体系,并对粤港澳大湾区9市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9市整体上具有良好产业基础,但仍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优化等问题,且具有产业发展动力不足、核心技术和人才匮乏、发展氛围欠佳和行业标准缺失等瓶颈。故此,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度量9市先进制造业所处阶段,按照不同发展阶段提出产业协同、技术创新、产业融合和基础发展模式,从政府、企业和高校三方面提出应重视科研创新、产业结构优化、高新技术等问题解决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竞争力,科学有效地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过程效率进行评价,对于提升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三阶段链式关联网络DEA模型,测算了我国省级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整体效率及三个子阶段效率,对创新系统子阶段间的关联有效性以及区域创新过程效率的差异性进行了分类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整体效率及三个子阶段效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总体来看创新效率值都不高,特别是整体创新效率和成果转化阶段的效率较低;通过对创新效率进行分类分析,发现仅少数区域在知识生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三个阶段的效率都比较高,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创新效率不高,需要根据创新过程中的低效环节,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6.
改善要素配置效率和提高技术进步水平是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以下简称TFP)增长,进而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将要素错配和自主创新引入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模型,提出了要素错配如何通过影响自主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间接作用机制。继而,采用2007-2019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城市经济社会数据和微观土地出让数据进行经验探究,综合考察资本错配、劳动力错配和土地错配等多维度要素错配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资本错配和土地错配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直接抑制作用,而自主创新直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值得关注的是,资本错配还会通过抑制自主创新,间接阻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本文的研究从多维度要素错配角度明确地指出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之源。因此,系统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优化要素配置效率,从而激发自主创新活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能够加快制造业TFP提升步伐,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1984——2019年国家层面上发布的298项专利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我国专利政策的历史演进、发文府际关系、不同阶段的政策结构特征、总体演进逻辑和趋势等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随着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专利政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自1984年我国专利制度建立以来历经了改革开放内需驱动下的初步确立阶段、迫于国际压力下的与国际接轨阶段、全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阶段和由专利大国迈向专利强国的全面治理阶段。整个演进过程也反映了专利技术在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性的变化过程、不同阶段专利事业发展重心的变化以及政府运用政策工具的特点和规律。在总体演进过程中专利政策的体系结构不断扩张,体现出与国家创新体系、科技管理体系、产业经济体系不断融合的特征,同时其自身功能定位从传统的权利保护鼓励创造向激励创新、促进产业化应用和经济体制变革等综合功能转变。  相似文献   

18.
主要基于Web of Science科技论文和Derwent专利文献,利用SATI、SPSS等分析工具,提取文本关键词并构建相异共现矩阵,采用多维聚类方法识别研究热点主题。在继承和发展Naoki Shibata技术机会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科技论文和专利文献研究热点主题的差异来识别金属3D打印的技术机会。研究得出,科技论文和专利文献分别有4个研究热点主题,识别了两大类共4个技术机会。首次基于专利和科技论文研究金属3D打印的技术机会,开拓了金属3D打印的研究视野,对金属3D打印行业的企业战略决策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关书  成力为 《科学学研究》2020,38(4):627-637
本文基于反射法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能力积累指标,依据测算结果展示了中国微观企业能力积累的差异与分布情况,并以2000-2006年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微观数据为样本,构建实证模型考察了企业研发投资、能力积累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企业研发与能力积累都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中国企业在总体上表现出了产品创新生产模式的特点;对于异质性企业样本估计结果,非国有企业与税收优惠企业表现出产品创新生产模式的特点,国有企业与补贴企业表现出过程创新生产模式的特点;中国在高技术行业与中高技术行业尚未表现在出产品创新模式的特征。中国应减少选择性产业政策,采用更具普惠性的税收优惠政策,更好的发挥市场竞争作用,激励企业的产品创新模式与生产率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20.
彭新敏  史慧敏  朱顺林 《科学学研究》2020,38(12):2220-2227
双元是后发企业追赶过程中的重要战略,但不同机会窗口下后发企业如何实现双元我们仍知之甚少。通过海伦1986~2019年的纵向案例分析,研究发现当机会单一且比较确定时,企业通常采用利用战略;当机会单一但不确定性较大时,企业通常采用探索战略;当企业面临多重且不确定性较大的机会窗口以及具备了较高吸收能力时,共时双元变得尤为重要。长期来看,从初始追赶向超越追赶递进过程中,后发企业的双元战略由次序型模式向共时型模式演化。本文研究结论既丰富了后发追赶理论,又补充了双元模式前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