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刘广  虞华君 《科研管理》2019,40(1):199-208
探索激励因素影响高校教师科研绩效的机理对于创新我国高校科研激励体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703份高校教师的有效调查问卷,在EFA分析外在激励、内在激励和科研绩效的结构维度基础上,应用SEM的路径分析方法实证检验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分别对科研绩效的影响。EFA研究结果表明:外在激励包括薪酬激励、考核激励和晋升激励;内在激励包括创新激励、成就激励和社交激励;科研绩效包括过程绩效和结果绩效。路径分析研究发现:第一,薪酬、考核和成就的激励不影响过程绩效,而晋升、创新和社交的激励不仅影响而且能通过它进一步影响结果绩效。第二,通过晋升和社交的激励不能直接影响结果绩效,直接通过薪酬、考核、创新和成就的激励对结果绩效产生消极影响。第三,过程绩效(科研态度和行为)是激励因素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中间变量和关键变量。上述成果对我国高校科研管理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高校科研诚信相关研究缺少实证数据支持的问题,基于学术生态视角,通过设计和发放调查问卷采集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从生态主体、校内生态环境、校外生态环境3个维度对影响高校科研诚信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高校科研诚信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发现:科研人员的性别、身份对高校科研诚信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性别与科研诚信行为呈正相关,身份与科研诚信行为呈负相关;科研人员对科研评价体系的认可、学校查处科研失信行为的透明度、整体科研环境以及学术规范程度与高校科研诚信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因此,从高校层面来讲,应当保证科研评价体系的合理公正、处置科研不端行为过程的公开透明以及及时向社会通报有关信息;从社会层面来讲,应当加强学术规范建设、培育良好的社会整体科研环境,共同促进高校科研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3.
徐珺  尚玉钒  赵新宇 《科研管理》2019,40(8):263-272
与以往领导影响下属创新行为的研究多从正向促进视角切入不同,本研究探讨了高校科研团队中领导者积极/消极语言框架对科研人员创新行为的促进/抑制双向影响路径。通过采用三阶段式问卷调查法对高校科研团队中228位科研人员及其直接领导进行实证调研,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领导者积极语言框架与科研人员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领导消极语言框架与科研人员创新行为显著负相关;同时,科研人员认知评价中介了领导者语言框架与科研人员创新行为间的关系;而且,领导—下属交换关系正向调节领导者积极语言框架对下属挑战性评价的影响作用。本研究对阐释高校科研团队中,领导者影响(促进/抑制)科研人员创新行为的心理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激发我国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推动我国科技自立自强这一国家战略目标尽早实现,基于科技部经费监管服务中心于2021年6月对全国范围内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相关科研主体开展的调查结果,研究我国科研人员“三元”薪酬体系的特征,总结科研人员薪酬激励制度主要改革进展,分析指出科研人员激励保障机制仍存在总体收入不高、不平衡,稳定性保障不足,相关激励政策效应有待释放,对高端人才和中青年科研人员激励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对科研人员实行差异化薪酬激励和保障机制、强化国家科技项目经费绩效激励的战略导向作用、逐步提升稳定性投入比重和强化岗位和绩效管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事件史分析方法(EHA)探讨导师身份等因素对我国科研人员职业成长的影响。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表明,导师行政地位对晋升正高职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导师学术地位未能对晋升副高、正高职称产生显著影响;导师身份类型为双高型和高低兼具型的科研人员比导师身份为双低型的科研人员晋升正高职称更快,即导师身份类型层次越高,科研人员晋升正高职称速度越快。此外,研究结果还发现,科研能力是实现科研职称晋升的基础因素和必要条件,在985高校工作延缓了晋升正高职称速度,具有博士后经历有利于晋升正高职称,男性科研人员更容易实现职称晋升。  相似文献   

6.
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我国科研人员个体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创新行为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发现:科研人员个体人力资本两维度,即受教育程度和科研工作经验对创新行为产生积极的显著影响,其中科研工作经验的影响更强;科研人员个体社会资本两维度,即人际互动网络规模和人际互动网络密度对创新行为产生显著的二次影响作用,其中科研人员的人际互动网络密度的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均更强。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有效激励科研人员创新,通过调研我国中西部科研人员的创新行为,构建组织创新支持影响科研人员创新行为的链式中介效应模型,探究组织创新支持通过影响科研人员创新自我效能感、知识共享进而影响其创新行为的内部机制以及不同影响路径发挥作用的差异.结果 表明:组织创新支持可以直接影响创新行为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创新自我效能感、知识共享在组织创新支持与创新行为之间起显著中介作用,且创新自我效能感通过影响科研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进一步提高科研人员个体的创新行为.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一是重视组织内外部各类创新激励对科研人员创新的重要性,激励科研人员将其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创新中,并给予其开展创新的更多的可能性;二是在组织内外部积极构建创新激励机制和知识共享平台,提高科研人员创新效率;三是组织内外部应注重从科研人员的创新自我效能感、知识共享意愿、知识共享方式等多角度共同制定相关政策,并确保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顾琴轩  王莉红 《科学学研究》2009,27(10):1564-1570
 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我国科研人员个体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创新行为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发现:科研人员个体人力资本两维度,即受教育程度和科研工作经验对创新行为产生积极的显著影响,其中科研工作经验的影响更强;科研人员个体社会资本两维度,即人际互动网络规模和人际互动网络密度对创新行为产生显著的二次影响作用,其中科研人员的人际互动网络密度的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均更强。  相似文献   

9.
翁清雄  杨惠  曹先霞 《科研管理》2017,38(6):144-151
摘要:随着科研人员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如何有效地发挥科研人员的作用成为组织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调查的305名科研人员样本,实证分析了工作投入在职业成长影响员工工作绩效中的作用。研究发现:(1)职业目标进展、职业能力发展和组织回报增长对工作投入均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且职业能力发展与组织回报增长交互作用于工作投入;(2)职业能力发展、组织回报增长分别对任务绩效、关系绩效有直接的正向影响;(3)工作投入对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职业成长和工作绩效的关系中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4)年龄对职业目标进展与工作投入以及组织回报增长与关系绩效之间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高校科研人员访谈资料的扎根理论分析,构建了高校科研人员科研激情形成的影响因素模型,包括组织情境、工作特征、社会情境、科研认知和科研情感5个主范畴以及对应的20个子范畴。结果发现:(1)组织情境(考核制度、激励政策、组织支持和科研氛围)、工作特征(本职工作、科研压力、教学任务、科研自主性、科研成果和职业发展)与社会情境(重要他人、经济压力和社会认可)是影响高校科研人员科研激情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其中,组织支持、科研氛围、本职工作、科研自主性、科研成果、职业发展、重要他人和社会认可等外部因素对高校科研人员科研激情具有直接或间接的积极影响,而科研压力、教学任务、考核制度、激励政策和经济压力等外部因素对高校科研人员科研激情的影响具有两面性。(2)科研认知(科研意义、科研自我效能感、科研主动性和个人使命)与科研情感(科研兴趣、享受过程的乐趣和享受成果的喜悦)是影响高校科研人员科研激情的内部驱动因素。同时,科研认知和科研情感能够相互促进并进一步强化科研激情:科研认知能够通过激活积极的科研情感进而强化科研激情的形成与发展;科研情感也能够通过为科研认知提供重要的情感信息,促进并提升科研认知,进而...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高校科研人员的专利行为快速增长,如何有效平衡学术研究的公共属性和专利行为的私权属性是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以2008-2017年112所“211”高校及省部级共建高校多专业科研人员的专利行为和学术影响力相关数据构建研究数据库,综合运用负二项回归和二元Logistics回归,实证分析高校科研人员专利行为在“申请-授权”和“授权-交易”两阶段特征对其学术影响力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高校科研人员的专利申请数量与学术影响力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随着专利申请数的增加,学术影响力受到的正向影响会增加,当专利申请数达到年均35项左右时,出现负向影响;当高校科研人员采用独占许可进行专利交易时,学术影响力会受到显著的抑制效应。为我国高校专利的全过程管理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培养青少年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核心素养,是适应未来劳动力市场对科技创新型人才需求的重中之重,但驱使青少年追求STEM职业的关键性因素仍亟待探索。基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8年中国四省市学生测试数据,构建多层混合Logistic模型探查家庭科学资本与科学素养对青少年STEM职业期望的影响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持有不同家庭科学资本的个体显现出科学职业期望的倾向性不同。父母双方或父亲涉足科学相关领域显著增加其子代追求STEM职业机会优势,但母亲从事科学相关职业的影响甚微。家庭科学资本只有在具备高水平科学素养或数学相对优势的条件下,才能依赖家庭物质资源、家庭教育资源以及家庭文化资本进行有效传递。Shapley组群分解显示,高水平科学素养是驱使青少年追求STEM职业的关键因素,其相对贡献率达24.88%;先赋性的家庭科学资本相对贡献率较低,约占5.4%。培养和提升科学素养与形塑数学相对优势是驱使家庭科学资本匮乏的青少年追求STEM职业的必要途径。引导青少年形成科学职业偏好,重在增强早期科学启蒙教育,纠正对女性科学职业选择的偏见,注重保障均等享有激发科学家潜质的公平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3.
张明志  姚鹏 《科学学研究》2020,38(8):1381-1389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中国实体经济建设的核心要求,而这需要产业政策的有效配合。基于一定的逻辑推演,探索性地建构了产业政策作用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结构和融合的三分框架。研究发现:(1)创新是产业政策形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通道,并主要通过高市场集中度、基础设施完善、人力资本培育及重点产业政策实施形成作用。(2)政府的“赢家挑选”行为对结构变动形成一个初始冲击,并辅之以投资结构引诱、空间结构改善而最终实现结构优化,进而通过集中度改变、不良结构趋减传导至创新。(3)创新和结构的双优化,最后汇聚成融合效应,并通过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集群政策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信息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产生了复杂的社会影响。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多个维度构建民生风险感知指标,采用多元回归、固定效应模型以及工具变量法探究了公众的互联网使用行为与民生风险感知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信息通信技术的普及对公众民生风险感知的转变产生了深刻影响,互联网使用行为显著增强了个体的民生风险感知水平。第二,互联网对民生风险感知的强化效应在不同群体间存在程度上的差异,其强化效应在中高收入和中老年群体以及城镇地区更加明显。第三,在环境保护、医疗、教育和贫富差距等领域的民生风险感知转变过程中,互联网发挥的强化效应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产学研实践正逐步由合作迈向融合,越来越多企业配置形成以自身为主导、多元创新主体紧密联结的产学研联盟组合。然而,相比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产学研联盟组合配置行为和结果上存在明显不足。本研究从制度逻辑理论出发,剖析民营所有权性质影响产学研联盟组合多样性配置的规律,并考察了中国转型情境下“政府-市场”双元制度逻辑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来自中国汽车制造业上市企业的实证结果显示:相比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往往配置形成多样性较低的产学研联盟组合;企业所嵌入的区域市场化程度越高、所获取的政府创新补助越多分别削弱了这种负向影响;而两者的共同作用未能进一步加强对这一负向影响的削弱效果。研究结论为促进和引领中国转型情境下民营企业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西安地区考研培训市场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考扩招、就业压力增大、用人单位对高学历的需求增多的情况下,报考研究生成为时下越来越多在校生和社会考生的选择。考研辅导机构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依托高校教育资源而成长起来的智力服务单位,他们之间的竞争及发展是否健康与正规具有非常大的社会意义。以西安地区的考研培训市场作为样本市场,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法等多种调查方法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各个考研辅导学校的分析,总结出西安市场上考研培训市场形势,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措施,以期能解决应该如何更好的发展考研培训市场这一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师范大学数字化校园(一期)建设项目从环境(设备管理、校园空间信息、弱电管网等)、资源(图书、档案、视音频资源等)到管理(教学、人事、办公、科研)实现学校办公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作为数字化校园重要的组成部分,集网络监控、设备管理和流量统计分析于一体,既能为网管员提供设备实时的流量统计及性能检测,又能为校云服务客户提供网络支持和信息查询,云计算将成为网络设备管理技术研究和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8.
积极推动农村女性创业,既是实现农村女性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也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长远之策。人才生态系统强调创业者个体内在要素以及创业者面临的外部环境会影响其创业绩效。基于此,借鉴人才生态系统这一前沿理论,基于陕西省的大样本实地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逐步回归分析法,从创业环境和创业者自身创业精神两个视角出发探究其对农村女性创业绩效的影响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创业环境、创业精神整体上对农村女性创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各维度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创业环境不仅直接影响农村女性创业绩效,还通过创业精神中介作用对创业绩效产生影响。研究结论为如何促进农村女性创业绩效的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虚拟化、综合化、多元化趋势是科研团队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重要特征,研究新趋势下影响科研团队绩效的因素对科技工作者的未来发展以及国家科技创新实力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在广泛的文献调研基础上,探讨团队规模、团队成员机构多样性、国别多样性、跨学科性、资金来源丰富性以及团队不稳定性六个因素对科研团队绩效(学术论文产出数量与产出质量)的影响,并通过实证分析予以验证。研究表明:科研团队产出数量与团队规模、机构多样性、资金来源丰富性正相关,与国别多样性、跨学科性和团队不稳定性负相关;产出质量与资金来源的丰富性正相关,与机构多样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针对研究生大规模扩招和中美贸易战引发社会各界对中国“科技水平低下”和“科技成果无用”的批判与争论,运用OECD国家数据对比后提炼出科学研究的规模经济悖论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问题,基于创新价值链和科学研究的典型特征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然后,分别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上全面梳理科技人才与创新绩效、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国际绩效的多维研究成果,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命题。鉴于现有研究存在对人才异质性和结构性挖掘不深、隐性绩效关注不够、成果和主体差异性考虑不全面、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不清晰四个方面的不足,未来研究要强化微观层面的研究、丰富隐性绩效指标、开展多类型多层次多制度的交叉研究以及分层分类辨析科技投入产出指标间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不考虑成果类型和绩效结构等因素,仅凭经济绩效指标批评中国“科技水平低下”和“科技成果无用”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