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山中避雨 前天同了两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烟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相似文献   

2.
山中避雨     
前天同两个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面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烛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相似文献   

3.
山中避雨     
前天同了两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烟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  相似文献   

4.
山中避雨     
原 文   前天同了两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烟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正>烈日,沙漠。两个焦渴疲惫的旅人,取出唯一的水壶摇摇,一个旅人说:"哎呀!太糟糕了,我们只剩半壶水了。"而另一个旅人却高兴地说:"是么?真幸运,我们还有半壶水!"其实我们的教育也像那半壶水一样,换一种角度来思考就会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收获。——题记提到"班主任"三个字,我想应该会引发很多同仁们的感慨。对,作为班主任,我们终日都要为学生一天的学习琐碎所操心,曾经刚参加工作时的耐心、激情早已被琐事劳累所磨灭。而一天工  相似文献   

6.
我们消受得秦淮河上的灯影,当圆月犹皎的仲夏之夜。在茶店里吃了一盘豆腐干丝,两个烧饼之后,以歪歪的脚步踅上夫子庙前停泊着的画舫,就懒洋洋躺到藤椅上去了。好郁蒸的江南,傍晚也还是热的。“快开船罢!”桨声响了。  相似文献   

7.
正"除了没用的肉体自杀和精神逃避,第三种自杀的态度是坚持奋斗,以此对抗人生的荒谬。"这是法国哲学家加缪说的箴言。现在这种鸡汤满大街都是。在大多数人看来,浪费生命也是要有选择性的——我们宁肯把生命浪费在一局局游戏上,一部能够肆意嘻嘻哈哈的综艺节目上,起码也比喝下一壶壶鸡汤来得痛快。  相似文献   

8.
做壶与做人     
壶是器皿界的儒者,它最能通人性。人讲面子,壶讲造型。人活一张脸,这说的是尊严;壶活一股气,这说的是风骨。每一把壶里面都有一股气撑着,每个人也是。人存正气,壶涵茶香。每把壶肚里都蓄着一口气,有人这样评价一把壶:上品乃是虚静之气,如空谷幽兰,德馨怡人;中品乃是平庸之气,虽八面  相似文献   

9.
去台湾时,那里的故宫博物院正在举办一个陶艺展览。展览厅门口有 一幅小学生的作品,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壶里壶涂"四个大字,算是标题。它一下子吸引了我。这是一个班级小朋友的作品,上面画了许多陶壶。可是,那些壶我们都没见过,那色彩,那造型,都是匪夷所思,却又没有人说那不是壶,那都是小朋友心中的壶。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勾践灭吴》中有这样一句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把它这样翻译:生男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只狗;生女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只猪。这不免给我们带来疑惑:是生男孩所得的奖励多还是生女孩所得的奖励多?换个说法,当时是狗贵还是猪贵?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管理科学中有个“木桶理论”,即一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构成木桶的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因此,要使木桶能装更多的水,关键是要找准短木板并设法改变它的现状。如果说“木桶理论”是舶来品的话,那么,我们中国人也有一句通俗易懂、同样富有哲理的话,那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二者都深刻地揭示了同样一个道理:在某一特定的系统中,由于一些要素比较薄弱、滞后,从而制约了该系统的整体功能。把这一理论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就要求我们敢于正视现实,敢提“不开的壶”,使弱项强化。实践证明,这是搞好班级管理…  相似文献   

12.
一家之言     
有一件事,我们不能不承认它是事实:我们愿意出多少力,我们就能出多少力。———爱尔兰著名学者巴克莱博士在他的畅销书《花香满径》中谈到上述观点我看见壶开了,高兴得像孩子似地叫了起来;马歇尔也看见壶开了,却悄悄地坐下来造了一部蒸气机。———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眼中的“成功潜质”不描写内心,专描写内分泌。———作家余华针对现在某些作家的作品说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一位培育过数位院士的老教师说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  相似文献   

13.
<正>哪壶不开提哪壶从前,有对父子开了一家小茶馆。知县白老爷是一个贪财好利的主儿,经常来白吃白喝。虽然父子俩受不了,有气,但也没办法。有一段时间老掌柜病了,小掌柜司炉掌壶。等老掌柜病好以后,发现县太爷再没来了,问其缘由,小掌柜一笑说:"我给他沏茶,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吹牛从前宰羊时放完血,屠夫会在羊的腿上割开一个小口,把嘴凑上去使劲往里吹气,直到羊全身都膨胀起来,用刀轻轻一拉,皮就会自己  相似文献   

14.
钱刚 《中国教师》2011,(7):29-30
<正>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我是来自四川省地震重灾区广元市苍溪县茶店小学戴帽初中的一名语文教师,今天有幸作为国培学员代表在这里发言,我感到万分荣幸。我发言的题目是"国培助我们成  相似文献   

15.
去台湾时,那里的故宫博物院正在举办一个陶艺展览。展览厅门口有一幅小学生的作品,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壶里壶涂”四个大字,算是标题。它一下子吸引了我。这是一个班级小朋友的作品,上面画了许多陶壶。可是,那些壶我们都没见过,那色彩,那造型,都是匪夷所思,却又没有人说那不是壶,那都是小朋友心中的壶。  相似文献   

16.
现在就放下     
黎丹正 《老年教育》2009,(11):24-24
有位高僧酷爱陶壶,听说哪里有好壶,不管路途多远,也要前往鉴赏,如果中意,花再多钱也要买来。在他收集的茶壶中,最钟爱的是一把龙头壶。一天,有位好友前来拜访,高僧拿出这把龙头壶泡茶招待。朋友对茶壶赞不绝口,捧在手上观赏把玩,一不小心掉落在地,茶壶应声破裂。  相似文献   

17.
鼠妈妈带着四个孩子打工,赚了半壶油。回到家,鼠妈妈一称,这半壶油共重700克。小老鼠们争着要吃油,鼠妈妈说:“别急,记得前天我们到主人家时,主人刚把满壶油买回来,一称,连壶重1200克。现在,  相似文献   

18.
宿舍风波     
我与Apple平日里把那些爱打小报告的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因为像我与Apple这样的“调皮大王”,什么都敢说,也敢做。对我们不满的人遍及全班,所以,只要有谁在老班那告上一状,可够吾与Apple吃一壶的了。  相似文献   

19.
武夷山品茶     
张弘 《陕西教育》2005,(8):41-41
去年初夏,我有幸去了一趟武夷山。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登上虎啸崖,穿过一线天,畅游九曲漂流,观赏了天王、玉女峰,目睹了“泰坦尼克号”,环绕了水帘洞,拜谒了三贤祠,逛了当地的玉器店,看了蛇展,品了“大红袍”……时过境迁,武夷山那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我的脑海中似乎开始淡漠,唯独跟茶店老者学品茶的情景,让我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武夷山的大街小巷,茶馆鳞次栉比。有集体茶社,有农家茶楼。  相似文献   

20.
小壶大意     
壶,泡茶之器物也。昨夜无事,往西门茶壶伯铺头一坐,就看中了三把紫砂小壶。待回到家里,已是夜深。一时睡不着,索性用清水把这几把壶里里外外淘洗了,又抓一撮凤凰单枞,和壶一起放水里给文火煮开了——这样说来烹壶倒有如烹骨头汤,什么风味全凭个人喜好。与这卖紫砂壶的阿伯相识近十年,已是十分熟悉的人,他原先也收藏些紫砂壶,现在以壶养壶,消磨这退休后的大把好时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