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欧争青 《福建教育》2023,(18):46-4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教师应探寻切实可行的思辨性阅读路径,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展开深度对话,推动深度阅读的发生,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建立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促使学生全面理解和感受文本内容,从中得到启迪和熏陶,在内化中掌握语言。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深度对话,为学生和文本搭建起对话的桥梁,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高效阅读。  相似文献   

3.
《专题阅读》课的设计郭纯儿《专题阅读》课在英语系三年级开设已有三年,在中山大学本科教学计划的课程简介中,该课程被描述为:“通过分专题大量阅读不同文体、不同知识面的文章,补充其他课程难以照顾到的词汇和文体,尤其是有关当前国内外热门话题的词汇,使学生进一...  相似文献   

4.
朱慧英 《学子》2011,(9):49-50
在具体的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应当包含了这四种对话关系:一是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二是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三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四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能否促进学生和文本对话,推进深度阅读,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5.
对话是阅读课堂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是学生与教师、教材、文本编写者进行"对话"的重要体现,这是践行新课标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重要方式。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和阅读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搭建对话平台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文本。本文从抓住文本解读引导对话,实现对课文的深度解读;设立阅读问题引导对话,实现对课文的深度解读;搭建交流平台引导对话,实现对课文的深度解读三个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6.
一、阅读对话教学的理论探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标的规定包含两个命题,有两层含义:(1)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2)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主体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它混合了“阅读对话理论”和“教学对话理论”两个命题。  相似文献   

7.
专题阅读《伊索寓言》是基于教材文本的拓展性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读寓言知故事、品语言悟形象、明寓言长智慧等几个环节,同时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阅读、主体感悟,注重讲练结合、读写结合,使学生享受到读书的快乐,体会理解寓言的特点,明辨是非善恶。  相似文献   

8.
牛耀增 《考试周刊》2012,(89):32-3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现代对话理论认为:阅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确立了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因此.阅读就具有了态度上的主动性、需求上的多样性、心理上的独特性.这是其一;其二,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甚至还包括编者与作者的对话等,所以,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9.
刘伟  郭艳 《甘肃教育》2022,(16):97-100
为助力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复习从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达成读写互涉互融、教学相生相长的目标,可采用小群文阅读方式,组织读、写、评循环一体的课堂教学。本研究以《唐诗三百首》选篇小群文阅读教学为例,从原生文本导读、次生文本鉴赏、创生文本交流等方面展开论述,对学生进行古诗专题复习提供了可选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强调,要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乃至编者进行深度对话。阅读批注则是生本对话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批注,不仅可以有效整合读与写,还能提升阅读实效。教师可指导学生围绕文本内容,进行预习阅读批注;围绕文本重点,进行品析阅读批注;围绕文本情感,进行反思阅读批注。  相似文献   

11.
周淑凤 《教学月刊》2006,(12):16-18
评点式阅读,是读者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的一种解读文本的重要方式,或圈点勾画,或诠释疑难,或探幽发微,或画龙点睛。这种阅读方式古已有之,源远流长。新课程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采用评点式阅读的教学方式,让师生在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编  相似文献   

12.
专题化阅读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推动作用。文章重点论述了专题化阅读资源库的建构。首先对研究背景进行了分析,然后探究了文本组合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该如何有效建构专题化阅读资源库。  相似文献   

13.
李静 《陕西教育》2009,(7):19-20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追求的目标是读好课文,并利用CCTV科教频道——《再说长江》及专题网站上丰富的学习资源,多方面多角度丰富人民子弟兵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陶巍 《考试周刊》2010,(25):46-46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可见,学生的个体阅读是阅读教学中对话和交流的基础.没有学生的个体阅读,对话和交流就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一、紧密结合课文,进行拓展性阅读,向学生推荐与课文相关的文言文书目例如,在学习了《论语》选段后,除了要求学生熟读和背诵课本中的选段外,为了使孔子由“熟悉的陌生人”变成真正的“熟人”,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孔子的音容笑貌和他深邃的思想,教师要及时向学生推荐并引导其课外阅读《论语》、《孔子传》、《史记·孔子世家》等书籍,而不能满足于机械熟记《论语》的编者、成书年代、主要内容等等概括性的文字。这样,通过与课本内容相关的专题化阅读,不仅可以丰富课文的内容,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有关内容和思想深度的了解和把握,避免阅读欣…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走进“对话”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7.
一、阅读对话教学的理论探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标的规定包含两个命题,有两层含义:(1)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2)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主体间  相似文献   

18.
所谓创造性阅读,一般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分析、收集、处理与文本相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形成独特的感悟、体验、智能及情感,并能灵活运用的一种阅读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创造性阅读,就是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不同对象、各种形式的多元对话,让学生切切实实经历对话活动。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理解”和“共享”的活动.是以文本为交流载体.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离开了学生和文本的对话.那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四维空间...  相似文献   

20.
一、如何理解阅读中的“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从国外引进阅读对话的理论,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里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阅读对话,读者(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一是教学对话,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