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必修二课文《孔雀东南飞》带有亮色的结尾的探究,试图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内文章的学习,找到探究点和延伸点,指导学生分类阅读课外文学作品和资料,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内有探究价值和总结提升价值的问题。以《孔雀东南飞》结尾的喜剧亮色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通过中外悲剧作品的研读,探究中外悲剧作品结尾的不同点,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2.
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新课标》要求初中生“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建议初中生阅读《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长篇文学名著。而作为教师,就面临一个难题,这么大的阅读量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相似文献   

3.
《创业史》是代表十七年文学实绩的一部作品,在革命政治因素的侵入下权威地规训出了时代呼唤的英雄形象。然而《创业史》却是柳青写的"生活故事"而非解释政策的历史读本,在这些"生活故事"中,探讨革命政治叙事怎样规训出时代英雄梁生宝以及其他农民,梁生宝又是怎样主动接受规训成为拯救者,并受到尊敬,相信这种探讨对理解一代中国人的人生经历、精神历程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4.
张琰 《文教资料》2007,(3):64-67
柳青的《创业史》堪称是“文革”前十七年文学的经典之作。然而纵观国内外关于《创业史》的研究文献,学界多集中于对梁生宝和梁三老汉这两个非常典型的人物形象的解读,往往忽略了对小说中女性群像的关照和解析。文章通过分析《创业史》中,梁秀兰、赵素芳、李翠娥和姚士杰的三妹子等女性形象的塑造、定位与她们各自所属阶级地位之间的联系,以及以徐改霞为代表的这些女性形象“复杂”的爱情体验,解析并且反思了政治权利话语对于作家柳青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创业史》是柳青用心血浇灌出来的奇葩,小说主人公梁生宝婚事的解决与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恰恰是被以往评论者所忽视的。柳青对城市化进程中城乡文明冲突的思考,通过对梁生宝的初恋对象徐改霞和结婚对象刘淑良的塑造,无意识地流露于文本之中;通过症候式分析文本的空白和缝隙处,可以全新地解读《创业史》,进而获得一种反思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整本书阅读是语文学科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引导学生真实、深入地进行整本书阅读,从而提高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自主提问,带着问题读名著是一条有效的路径。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必读名著《骆驼祥子》为例,按照学生阅读的三个阶段,阐述了问题式导读策略:读前提问,调动阅读内驱力;读中提问,强化深度阅读;读后提问,提升个体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骆驼祥子》的阅读教学为例,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感悟、知识的牵引、手法的分析等方法对文本进行细读下的批注,从而让学生掌握高效、便捷、可操作性强的阅读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梁生宝买稻种》这篇课文,节选自柳青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创业史》第一部第五章。柳青,原名刘蕴华(一九一六——一九七八)陕北吴堡县人,一九三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除《创业史》外,有《地雷》、《种谷记》、《铜墙铁壁》、《恨透铁》等小说,以及散文特写集《皇甫村三年》等。《创业史》是反映我国广大农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坚决走合作化道路,艰苦创社  相似文献   

9.
朱洪水 《语文天地》2009,(11):13-15
一、课外阅读的现状 笔者任教学校是一所地处山区的初中学校。笔者担任语文教师十余年来,一直尝试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阅读一些文学名著.以拓宽视野,提高文学修养,如《骆驼祥子》、《青春之歌》、《少年维特之烦恼》、《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都是学生喜欢阅读的书籍,但近些年来,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低了下来。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全民阅读的形式也越来越受欢迎。对于语文的教学和学习来说,阅读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优秀学习习惯。阅读不仅仅是简单的阅读,还要将自己沉浸在作品之中,进行深度阅读之旅。本文主要根据新课标的教学方向,通过品鉴王惠的《〈骆驼祥子〉深度阅读的策略与路径》并结合实际阅读的教学过程,从精阅读文本,走进人物,体会祥子的悲剧人生色彩,感受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深度挖掘人物悲剧背后所映射的社会现实,发现作品新的教学意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深度阅读之旅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柳青的《创业史》以生动的人物形象、严谨的布局,巧妙的给读者提供了答案。不仅如此,《创业史》还开创了一种叙事的范本,对之后的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在“十七年文学”中农村题材小说创作方面的意义不可小觑,甚至在整个“十七年文学”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其所塑造的梁生宝形象成为最具时代特色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12.
阅读经典名著是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阅 读的准备、课堂专题研究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读懂《骆驼 祥子》。  相似文献   

13.
一、阅读导航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创作于1936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非常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奠定了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从20世纪40年代起,《骆驼祥子》被译成英、日、法、德、俄等多种文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整本书阅读是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的天然牧场.通过《骆驼祥子》对学生进行高阶思维训练,可从三大路径入手:任务驱动推进整本书阅读,培养思维的全面性;比较阅读读写结合,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思辨阅读,训练思维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的提出,让如何阅读长篇经典名著成为重要的课题.本课从《三国演义》的目录入手,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目录、合作探究等方式把握整本书的内容,并挖掘书中的深意,提升阅读整本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7—9年级学生每学年要阅读三部名著。并列出了必读的书目。其中长篇文学名著有吴承恩的《西游记》、老舍的《骆驼祥子》、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的《名人传》、高尔基的《童年》、奥斯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因此,中外名著走进考题,已经成为许多省市中考语文试题的显著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7.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是增长见识的手段。读书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鉴于此,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三单元中的名著导读《骆驼祥子》为例,对初中生自主阅读学习的语文教学策略,提出了优选读物、巧用方法、日积月累、学思践悟的思考与建议,旨在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内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8.
为了将“多阅读,少做题”的初中语文教学口号落到实处,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五单元“诵读欣赏”《大地上的事情》节选的两段精美文字后,可以提供此类作品中的其他精彩篇章,如《我的邻居胡蜂》(两篇),进行拓展加深阅读,并由此展开与七年级上册课文《松树金龟子》(出处《昆虫记》)的对照阅读,充实学生的阅读感受,加深学生的思想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体会阅读的美感。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古代戏剧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之苑中的一朵奇葩。在对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几个古代戏剧片段的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是一种十分必要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以《窦娥冤》《西厢记》和《牡丹亭》为例,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比较阅读。一、作者作品——横看成岭侧成峰《窦娥冤》是元代杂剧艺术创始人、"元曲四大家"之首的伟大戏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作品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揭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表现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个性化的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张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