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王倩 《天中学刊》2012,27(5):39-42
篇章的可接受性与创作者的文本建构密切相关,汉代文人五言诗的可接受性文本建构主要表现在诗歌文本"召唤结构"的设置和对"隐含的读者"的预设。召唤结构体现在语音语调层、意义建构层、修辞格层、意象意境层、思想感情层;隐含的读者主要是指失意者群体和相思者群体。  相似文献   

2.
解读文本的最佳效应建构在文本的召唤结构与读者的期待视野双向契合的深度与广度之中,即视界融合之中。文本解读是指读者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它是一种读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或者说是读者的观点与文本的观点进行碰撞、融合的过程。有效的文本解读在本质上是一个求善的过程,读者通过文本解读,发掘隐含于文本深处的伦理意义上的人性美和人文精神,使自身的知识、修养、境界得到丰富和提高,达到人格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文本多以"意义的不确定"和"空白"构成多层面、开放性的空框结构,这种结构赋予读者对文本进行阐释和想象的极大自由,召唤读者主动参与作品意义的最终建构与完成.  相似文献   

4.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文本多以“意义的不确定”和“空白”构成多层面、开放性的空框结构,这种结构赋予读者对文本进行阐释和想象的极大自由,召唤读者主动参与作品意义的最终建构与完成。古诗语言  相似文献   

5.
文本的个性解读是文本阅读的必然结果。文本意义的形成是文本中的"隐在读者"和"召唤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个性介入的文本阅读本身是不存在的。但阅读教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阅读,其目的更多的应该是培养学生自觉发现"隐在读者"和"召唤结构"的能力,而不应该将意义的获得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
"召唤结构"是指一部文学作品从它自身解读的空间而言所能够给读者提供的再创造的可能性和限度。我们把它理解成一种作品本身对读者的某种召唤和等待,召唤读者在其可能的理解、解读范围内充分发挥再创造的才能。从一般的意义来讲,文学艺术活动本身就是一个作家、作品、读者三环节的互动过程。"召唤结构"理论认为,文本不再是通常被理解的客观不朽的封闭的文学艺术作品,文本意义是文本与读者的融合,是阅读的产物。对文本  相似文献   

7.
接受美学理论学家伊瑟尔提出,文本是一个“召唤性结构”,其中存在着大量不确定的“空白点”,召唤、激发读者通过审美想象去填充。换言之,文本只是提供了一个模糊的图式框架,作为审美另一极的读者,在阅读中完全可能或可以进行再创造,从而获得生命智慧的增长。在语文教学中,同一个文本要关注到教材编者的意图、文本作者的情感、教师作为阅读者与教学者的不同角度解读、学生作为阅读者与学习者的期待视野,这种多元对话其复杂性与争议性自不待言。由此,在课堂教学中,文本的开发与重构至为重要,而为教学奠基的备课也就必须向深度开掘。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理论为中专的小说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其中的读者——文本意义的生成者、期待视野、文本的召唤结构等观念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给予中专小说阅读教学诸多启示,若将其适当地运用于中专小说阅读教学实践中,对于改善小说教学中尚嫌僵化的模式,建构学生在小说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是具有一定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小小说短小精悍,内涵丰富,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然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其英译方面的理论研究却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结合微型小说简练、留白的创作特征,译者在对其进行英译时应心系隐含读者,在迎合读者期待视野、保持文本内容的召唤性的前提下对文本中存在的意义空白进行创造性的填补。  相似文献   

10.
图画故事是幼儿文学非常重要的文类,它以图文合奏的方式讲述故事,深受幼儿喜爱.与文字故事及影视作品相比,图画故事对幼儿读者有着独特的"召唤结构".此结构主要体现在图画语言、细节以及结尾等方面.图画故事中存在的"召唤结构"不仅使幼儿读者获得了阅读的主动权,同时也使其获得了与成人平等的阐释文本意义的权利.在成人与幼儿读者的对话中,文本意义得以更好的论释.图画故事的"召唤结构"对幼儿观察及想像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天使,望故乡》作为托马斯·沃尔夫的处女作,从问世起,已有多个译本流传。不同的译本在力图保持原文本风格的基础上,也在追求设置一定的"不确定性""空白"与"空缺",召唤读者参与到作品的解读中来。从文学作品的召唤性结构角度出发,以乔治·高和刘积源的两个汉译本为例,探讨译本在语音、语义、修辞、意象等多层次语言建构层中如何保留原作的风格,同时又召唤读者在可能的范围内发挥最大的创造力来发掘文本,提高审美能力,开拓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2.
图画故事是幼儿文学非常重要的一个文类,它以图文合奏的方式讲述故事,深受幼儿喜爱。与文字故事及影视作品相比,图画故事有着独特的“召唤结构”,此结构主要体现在图画语言、细节以及结尾等方面。“召唤结构”不仅使幼儿读者获得阅读的主动权,同时也使其获得与成人平等的阐释文本意义的权利。在成人与幼儿读者的对话中,文本意义得以更好的诠释。另外,“召唤结构”亦对幼儿观察及想象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文化散文和审智散文为代表的现代散文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家园,它和人类的关系不仅是一种诗意情感的关系,而且也是一种智慧审视与精神引导的关系,其情感诉求应该是智慧的、深度的、终极关怀的,能引领接受者得到精神的提升.因此现代散文文本更注重艺术建构的审美自觉,这种审美自觉主要体现在散文情感诉求的精神性和智慧性、生命把握的开放性和对话性、语言传达的理趣性和阻拒性、审美结构的情感性和召唤性等方面.这种艺术建构的审美自觉,将以其独特的情感把握和审美召唤激发接受者的审美再创造,使文本的审美价值得到最大的丰富、补充和提升.现代散文的接受则是一种生命沟通,读者通过散文文本走进作家心灵,去把握作家的生命律动和精神取向,达到与作家的交流和沟通,在沟通中揭示生命意义.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现代散文在艺术创造上的审美自觉,是为了激发读者的审美接受和生命沟通,从而得到审美启迪和精神引领.  相似文献   

14.
接受美学所提出的读者中心论、文本的“召唤结构”以及读者的“期待视界”等概念与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所提出的教师技能发展的观点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对教师科学建构教学技能有着重要的启示,批判地借鉴接受美学的相关理论对现代教学与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丹 《英语广场》2022,(4):58-62
《小王子》是法国经典的儿童童话故事,在全世界广为流传。其作者创立的多个人物形象饱含深意,对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本描述所产生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易引起读者的深入探索和思考。基于其文本特点和读者的审美潜能,本文将此书中的不确定性意义和意义空白所构建的召唤结构运用到其丰富的人物形象解读中,以期实现文本理解的完整性,进而探索其背后的艺术含义。  相似文献   

16.
文学文本的意义在"本我"的基础上因读者而异。文本的意义有"语码意义""语用意义"和"阐发意义"三个层次,文学阅读也有相应的三层境界。文学文本的传播目标不够精确,其语境也更为开放,这为设计文本召唤机制、激发定向阅读提供了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17.
从文本的角度来看。伊瑟尔将一个个文本段落之间尚未形成的联结称为空白点,这些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时空层次、表述视角等出现的断裂会引导、强迫读者自己积极的行动起来,思考和填补这些断裂,这一过程伊瑟尔称之为填空。通过填空,读者理解、解释和建构出文本的意义。伊瑟尔说:“空白点使结构处于运动状态,因为它标明了特定的开放点,而这些开放点只能由读者建立起的结构加以关闭。在这一进程中,结构获得了它的功能。”也就是说,文本不是指称一种既定的事实,而是指称一种在解释过程中展开的可能性。阅读文本就如同演奏乐谱,不同时代不同的人会演奏出不同风格的乐章。文本的意义,是通过读者创造性的阅读活动最终建构生成的。  相似文献   

18.
文本图式是文本意义组织的“潜规则”,为读者理解文本深层意义提供抓手。作为有效阅读的必备知识和前提,文本图式对文本意义具有预测、统整、解释和建构的作用。根据文本图式进行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先备图式,使学生形成自上而下加工文本意义的思维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增加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9.
正深度学习是学生在内在动机的驱动下,在理解反思的基础上,对新思想、新知识进行批判分析,使新旧信息和多学科信息达到整合,从而重建认知结构、有效迁移转化并解决真实情境中复杂问题的学习。因为深度学习最终强调的是在解决问题的真实情境中对学习知识的重新建构和有效迁移,所以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多篇文本的解读过程中自主寻找文本间的显性或者隐性信息,并借助这些信息举一反三解决新问题,这才是深度学习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0.
接受美学启示我们,教材、教师、学生应三者并重,尤以学生为主。尊重教材,就是以文本为核心,对文本研读、分析、感悟,做出独立的判断和评价。文本"召唤结构",会召唤读者,吸引读者去领会文本。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到课堂教学中"召唤结构",激发学生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接受美学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出现的一种文学美学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