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小学教师的培养,对师范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战后,美国中小学教师全部由高校培养。据统计,美国现有中小学教师中,无学士学位者不到10%。在日本,战后停办了师范学校,所有的中小学教师均由大学培养。教育大学和综合大学教育系均以培养小学和初中教师为主。英国于1972年改革师范教育体制,改革后小学教师主要靠综合大学和大学教育系培养。  相似文献   

2.
培养具有专科程度的小学教师,使我国小学教师的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师范教育改革已明确提出变师范教育的三级(中师、师专、本科)为两级培养,即逐步取消中等师范学校,小学教师专科化。我院从19?..  相似文献   

3.
1922年的“壬戌学制”对师范教育进行了改革.关于中等师范学校,“新学制”采取了开放的模式,采取在高中设师范教育科,实行学分制和分组选修课等方法.由于不适应当时中国国情,改革以失败告终.改革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实力不足以支持建设像美国那样的师范教育体系;小学教师地位低,很多人不愿从事小学教师职业;当时中国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师资力量决定了教育的首要任务应是量的扩张而非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建立一支有足够数量的、合格而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实行义务教育,提高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而中等师范学校肩负着为普及初等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重任。我省从一九八○年全国师范教育会议以来,针对普及初等教育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山区,围绕培养稳定、合格的小学教师队伍,对中等师范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了领导与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教育的质量。一、端正中等师范学校的办学方向。一九七八年国务院的招生文件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中师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培养小学教师”。这为拨乱反正,端正中师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师范教育,战前主要是由师范学校培养小学教师,由高等师范学校培养中等学校教师。同时,还举办了大量的师资培训班,解决师资数量的不足。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均系公办,学生基本上是公费,毕业后有一定期限从事教育工作的义务。战后,在总结自己办师范教育培养中小学教师经验的基础上,吸收了美国的经验,对师范教育作了较大的改革。根据“教育职员资格法”(教育职员包括教员和学校领导干部)的规定,凡在大学学完国家法定的课程,具备做教师条件的均承认其当教师的资格。同时,取消了师范生  相似文献   

6.
师范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如果师范学校毕业生中有百分之一的"次品",到了工作岗位之后,就会百分之百地影响他的教育对象.因此,面向全体师范生,教之有格,严之以格,毕业后个个都成为合格的小学教师,是我们师范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毋庸讳言,在培养合格小学教师过程中,总有些师范生在某些学科是拔尖的.对,于这些学科尖子我们当然要爱护并提  相似文献   

7.
一师范教育制度最近一些年来,各国都很重视师范教育,采取了不少措施,力图提高中小学教师水平。 (一)停办中师,发展高等师范教育师范教育制度,过去一般都是由中级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组成。前者培养小学教师,招收初中毕业生;后者培养中学教师,招收中学毕业生。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相似文献   

8.
中师心理学课堂教学改革初探□张杰佟怡在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的时候,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的小学教师,是当前中等师范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中等师范学校的教育改革应是全方位、多层次的,而课堂改革是其中关键的一环。新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正> 师范教肖的发展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自一六九四年德国哥达办起第一所专门培养教师的学校——师范学校,至今已近三百年。但是,师范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大规模发展还是近百年的事,它是在各国普及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工业机器生产代替小手工业生产,儿童入学率的提高,小学教师的需要量越来越大,英、美、法、德、日等国都建立师范学校培养师资,师范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师范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在我国,对于师范教育的重视,始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一八九六年,梁启超发表了《师范论》,提出“师范教育是群学之基”。一八九七年,盛宣怀创办南洋公学,内附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省小学教师的主要来源是中等师范学校,审视和关注小学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就要认真思考我省中等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当前最要紧的是做好三件大事:一是摸清“家底”,包括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二是搞好与中等师范教育紧密相联的小学教师队伍现状分析与未来需求预测;三是在分析与 预测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培养层次、规模,并着手进行资源重组。  相似文献   

11.
1990年初,我们对本县农村具有中师学历的小学教师的现状作了一次调查。 调查目的 通过怀柔县农村小学教师现状的调查,揭示郊区农村师范教育的基本特征,以进一步端正师范教育“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的改革方向。 调查对象 怀柔县26所乡、镇中心小学12O名干部、教师(皆具中师学历),怀柔师范学校教学法教师,怀柔县小学教研室教研员。  相似文献   

12.
戴作则 《湖南教育》2005,(21):17-17
当前困扰小学教育的莫过于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老化。以澧县为例,全县2848名小学教师,平均年龄为44岁,而且大多数是由民办教师转正的。教师年龄偏大、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我认为解决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解决“源”的问题。教师主要由师范院校培养,教师的“源”是师范教育。过去小学教师主要由中等师范学校培养。改“三级师范”为“二级师范”后,中师培养小学教师、师专培养初中教师、师范本科院校培养高中教师的格局被打破,中等师范学校不复存在,小学教师便没有了专…  相似文献   

13.
乡村师范学校自本世纪初二十年代到新中国建立初期曾广泛设立,在师范教育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探讨其发生、发展及其特点,对今天面向农村的师范学校改革及农村建设均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一乡村师范学校是适应农村对大量师资的急需而设立的。中国师范教育发展较晚,1903年始有国家颁布的师范教育制度。早期创设的师范学校大都集中在城市中心,学生毕业后的服务也多集中在市区。1915年,提出初等小学四年义务教  相似文献   

14.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和一九八○年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加强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现参照全日制《中等师范学校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结合小学教师的实际和在职进修的特点,遵循坚持标准,联系实际,保证主科,兼顾一般的原则,制定全国小学教师进修中等师范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15.
中等师范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它是普及教育的工作母机。因此,从我省中等师范教育现状出发,确定一个基本适应初等和幼儿教育发展需要的办学规模,应是当前办好中等师范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解放初期,江西有师范学校12所,在校学生不足6000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类教育事业发展较快,中等师范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现有中等师范学校30所,幼儿师范学校1所,小学教师进修学校88所,三类学校在校学生达36000人,已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中等师范教育体系,对我省初等教育和幼儿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人口发展有计划的控制,小学以及幼儿教育的生源有较大  相似文献   

16.
去年秋末冬初的一天上午,我去拜访罗竹风同志,就师范教育的一些问题,请教这位著名的学者,聆听他的教诲.罗老强调指出:小学教师是人类的希望,师范学校要努力培养优秀的小学教师.我们的话题从国外师范教育开始.罗老说:"日本和法国等一些国家,对师范教育十分  相似文献   

17.
<正>一百多年来,美国的师范教育在不断实验、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发展着。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末,美国出现了第一批州立师范学校,属于中等教育,培养小学教师。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中等师范学校逐步演变成为高等师范学院,除培养中学教师外,也培养小学教师。中等师范学校完成了历史使命,被取代了。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高等师范学院大都演变成为综合大学。综合大学中设师范学院,或  相似文献   

18.
中等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师范生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统一的新型的小学教师。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中等师范教育应具有不同于普通中学和其他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中等师范教育主要是培养小学教师,这本来是没有疑问的。文化革命前十七年,中师就是根据这个办学宗旨,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小学教师,有力地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文化革命以来,中师这个办学宗旨受到冲击,不少中等师范学校面向中学,形成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于实践视角培养卓越教师,是我国当前师范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总方向。以陇南师专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为例,通过对"实践取向"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内涵及价值的阐述,我们认为,基于"实践取向"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应体现在以下六点: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政府、大学、小学协同培养新机制;整合优化师资队伍;探索全程实践课程体系;变革教学模式方法;改革考核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