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油田企业需要能立足一线、能创新、能管理、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文在分析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专任教师与辅导员联合育人、校企深度合作育人、建立健全石油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油田企业的用工要求,促进学生就业和成才。实践证明,油工程专业人才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逐步显现,并得到了油田企业的高度认可。  相似文献   

2.
国家面向企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信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同时具备较强动手能力和较强创新精神的新要求。目前高校信息类专业传统的本科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讲解,轻创新实践训练,教学方式陈旧等缺点;本科毕业生创新能力不强、动手能力弱,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通过对欧美高校工程教育模式的案例分析,借鉴其先进的经验,我们确立了创新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构建有效的实践动手训练的培养机制,在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基础上逐步改善,推进实践教学训练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3.
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课题,沈阳化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了合适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体系,旨在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培养工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4.
学科竞赛是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某一领域实际问题的竞赛活动,它是一种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解释了学科竞赛的基本含义、分类及其主要特点,分析了石油工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和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出依托"基础—创新—综合"多元化学科竞赛培养石油工程创新型复合人才的新模式,论述了"基础—创新—综合"三个层次学科竞赛下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并探讨了多元化学科竞赛在培养石油工程创新人才方面的功效,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着制造业全球化的挑战,迫切的任务是尽快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工程师。围绕我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土建学科的特色,以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现就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设置、创新工程训练教学模式以及加强同企业的深度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能源供应形势的日趋紧张,我国石油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在全球范围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石油企业近年来迅速扩张,大量引进人才.为石油工业培养大量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成为摆在石油高校面前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7.
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让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毕业设计是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产学研"结合的必要性,从科学选题、加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及"产学研"合作基地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IT类专业开展工程训练的必要性和实践方法,结合工程技术和专业背景特点,建立了IT专业工程训练三层教学体系。这对应用型本科人才模式创新,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就业适应能力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现代汽车技术发展和北京汽车产业对汽车专业人才的需要,应构建以培养工程技术集成能力为主导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采用任务导向型教学法,引导学生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通过开辟专门的学生创新实践制作研究室,工程实践创新活动从一年级就开始,使工程实践创新活动贯穿本科教育的全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单片机设计性实验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之间关系的分析,指出了工程实践与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设计性实验对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针对目前本科生开展的单片机设计性实验所面临的困难,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由工程大国迈向工程强国的战略转变迫切需要大批创新型工程人才,复杂环境问题的解决尤其需要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这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环境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基于"面向工程、国际合作、提升创新、注重复合"的新型培养理念,采取一系列培养措施构建"工程化、国际化"环境工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下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学生海外交流交换、出国深造人数明显上升,用人单位反馈毕业生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2.
加强学生工程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是高校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地质工程专业的特点,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个中心、三个层次、四个训练"的新型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教学与科研、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建立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相互渗透的多维度、课内外结合的新型教学组织模式,为地质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高等院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文章论述了工程监理创新人才的含义及特点,认为高校培养学生工程监理方面的创新能力是顺应当前工程监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求,应采取课程、教学、考核等一系列的创新措施培养企业需要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化的大环境下,我国高校工科毕业生在工作中将会越来越多地面临与全球工科毕业生的竞争。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能力是竞争的资本。工程师是否具备工程创新能力,则是影响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与国外相比,我国高等教育普遍重科学知识传授,轻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本文将介绍北京科技大学与美国国际教育联盟联合开设的工程类网络实时国际化课程,以期引入国际化理念和方式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采用开设网络实时国际化课程,以课程讲授和项目设计指导的方式,使学生直接接受国际跨国企业资深工程师的指导,让更多工科学生获得海外工程师执业知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机会。  相似文献   

15.
安晨  张玉 《教育教学论坛》2019,(27):174-175
本文主要讨论了如何在石油机械类本科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融入工程实例,进而深化石油机械类本科专业学生对工程力学课程中重要基本概念的认知理解。现场实际的石油机械工程实例的引入,有助于学生理解工程力学课程与本专业领域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满足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有助于增加课程的实用性、创新性及趣味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工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对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等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教育部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在各高校中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的技术人才。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则以此为目标,以石油类专业学生为主要对象,根据石油工程类专业发展的最新方向为目标,结合石油企业的实际和工业实况为设计题目的基础,不仅涉及石油类专业研究的各个领域,且增加了更多的创新元素,综合培养了石油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推进了石油工程类专业卓越工程师的教育培养。  相似文献   

17.
加强工科本科生的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已成为工科院校教育所必须承担的新的历史使命。创新人才的培养依赖于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的核心则是培养工科本科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现今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教育体制、教师、教学方法与学业评定规则等。  相似文献   

18.
生物医学工程作为一个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在科技发展和产业双重驱动下,国内高校纷纷设立相应的本科专业。针对国内高校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服务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和相关产业,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本科专业人才,构建完善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这一课题,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本科人才培养上进行了大胆且有效的实践创新,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制度两个方面的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目前传统的工程训练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代大学生培养的需求,强化培训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我国工科大学教育所面临的一项难题。该文以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为目标,提出了一种以"星光大道"为运作模式,以兴趣为导向,集趣味性、创新性、竞技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现代工科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和提升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3D打印技术原理及其在实验教学中应用优势基础上,从课程特点、行业需求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论述石油工程专业开展研究型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并提出研究型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及实施效果。实践结果表明,石油工程专业研究型实验教学新模式可提高学生实验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对于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