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基于“仁”的理想提出了整体性教学思想:全面的、差异的教学目的观;整体的教学内容观;综合的教学原则方法观;完整的教师观。系统深入地揭示孔子的整体性教学思想对现代成人教学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湛正坤 《考试周刊》2008,(48):45-46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语文教育观是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一、孔子的语文教学观(一)语文学习目的观。2500年前,孔子开天辟地首创私学,  相似文献   

3.
语文源于生活,语文教学应该与生活紧密相连.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的话形象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用已知探求未知,用感性寻求理性,并最终能用所学知识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对分类教学的认识分类教学,在理论上可以追溯到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孔子在《论语》中指出:“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就是说,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同他谈高深的学问。孟子继承发扬了孔  相似文献   

5.
孔子说:"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他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束缚,做到语文教学"生活化",让学生生活"语文化"。只有架设好语文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才能让语文和生活获得双赢。  相似文献   

6.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本文从这一点出发,探讨了将音乐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孔子诗教美育思想具体表现在孔子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上。孔子诗教美 育思想的教材观表现在他以不偏不倚的心态选择诗作上;教学观表现在他把诗教同音乐结合起来和主体必须站在仁德的角度来审视诗歌的美感上;学习观则把学诗必须和人际交往的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的现实主义思想上。孔子的诗教美育思想博大精深,光辉永存。  相似文献   

8.
论罗杰斯教学过程的本质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杰斯教学过程的本质观是他整个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论述罗杰斯教学过程的本质观,揭示罗杰斯教学过程的特征,并从心理学、课堂社会学的角度加以评析,对于人们认识罗杰斯教学过程本质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孔子的劳动观是颇受争议的一个话题。认为孔子“鄙视体力劳动”的观点曾长期在思想界居于“无可置疑”的支配地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孔子倡导“修德正己”,注重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及其社会地位的改善等,他不但不鄙视体力劳动,相反,他很重视体力劳动,尊重“劳力者”。  相似文献   

10.
<正>一、引言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之时,不去启发他。不启不发,是孔子教学的指导思想。在2005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第五届高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相似文献   

11.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提出的学而不厌、终身学习的求知观;实事求是、关爱学生的道德观;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的教学观等等教师素质观,对当代教师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很注重因材施教,孔子在实施教育中很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了解学生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品行和智力,这是孔子实施教育的基础,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培养能力的方面也不一样。用他的话说是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相似文献   

13.
孔子教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在教育思想方面有着非常独到的创见,但他本人并未能把这些观点综合成理论。后人根据《论语》二十篇中分散的论述不断整理归纳,挖掘出一个古老、规模宏大的教学论体系。深入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艺术,对现当代教育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力图从孔子的教学思想入手,探索孔子教学思想在运用上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孔子的教学思想中,包含着很多符合客观规律的东西,这和他的认识论中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因素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很值得我们挖掘,以丰富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论。一关于知识的来源问题,是认识论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孔子的认识论思想,首先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孔子曾经讲过:“生而知之者上也”。(《论语·季氏》)当前学术界对这句话的理解,还不一致。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认识论上的先验论。有人认为孔子不曾称赞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启发式启发式在我国源于孔子,在《论语》中孔子阐述了他的启发式教学的精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习中,学生心求通而尚通,谓之"愤";口欲言而未能言,谓之"悱"。孔子强调:不到学生心求通而未通之时,不启迪他,不开其意;不到学生口欲言而未能言之时,不开导他,不达其辞。就是说,要先让学生形成"愤"、  相似文献   

16.
诗歌作为一种纯粹精微的文学样式,是培养中学生审美趣味的“最好的媒介”。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到近代教育家陶行知等都非常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孔子曾经这样教化他的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用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要把育才办成一个诗的学校,让每个学生过着诗的生活。当今有识之士更是大声呼吁:“让中华诗歌大步走进中小学校园”。而现在的社会上,兴舞蹈,热音乐,冷诗歌,语文课本上少诗歌,平时训练不写诗歌,高考作文也是除诗歌外体裁不限。教师缺乏教诗的热情,学生也没有学诗的兴趣。语文教学要适应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要培养学生纯正的审美趣味,应该把诗歌教学放到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王夫之是中国明末清初著名的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倾向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非常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师教学观。他的教师教学观与中国当代高校教师教学观具有共同的唯物主义哲学基础,对高校教师有着重要的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18.
试论孔子的诗评观王耀贵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象、教育家,他不仅精通哲学、教育、伦理、历史,而且善于文学、美学和文艺评论。他的诗评观可说是中国文艺评论的源头,为中国诗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试就孔子关于诗歌功用的诗评观作点粗略研讨。一、孔子论诗歌的社会作...  相似文献   

19.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孔子为当时士人完成道德修养,成为仁人君子所指出的道路。它不仅体现了孔子以“仁”为核心的积极用世思想,不表明了孔子的艺术功用观。孔子将艺术与人格建构、审美与人生相联系,并努力追寻一种充满自由的诗意人生境界。这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艺术,艺术不应仅仅是劳作之后的消遣,更重要的它还是一种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20.
一、孔子的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他的教学实践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孔子主要从两方面来贯彻因材教的原则,一方面是根据学生程度的高低,进行不同的指导。孔子在教育实践中,承认个性差异的存在,承认程度的高低,他举例说过:“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由于接受能力的不同,所以,他认为中等以上水平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中等以下水平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另一方面,孔子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对症下药地进行教育,如他对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