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主动整合开发科技园区内的优质科技资源,结成科技教育共同体,开展日常化、系列化的科技教育,有效拓展了学生视野;科技教育共同体的建设增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极大提升了师生的科技素养,也促进了学校特色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经济开发区学校与社区科技教育共同体建设的行动研究"是我校独立承担的江苏省十一五重点资助课题,旨在通过开发、整合学校与社区(企事业单位)等的科技教育资源,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以学校为主体,打造科技教育的共同体,充分地给予学生玩科学、用科学的舞台,在学生实践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生活志向和情趣。课题自实施以来,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教育教学设施得到了更新,教育教学成果不断涌现,期间涌现的人和事也值得我们不断回味和反思。  相似文献   

3.
辜美华 《教师》2014,(1):27-28
正教育共同体最理想的地域形态是学校,而学校并不是天然的教育共同体。因此,对于教育共同体理论探讨必须弄清几个问题:什么是教育共同体?为什么要形成教育共同体?教育共同体形成的条件是什么?一、"教育共同体"的概念教育共同体是基于共同的教育信仰,为了共同的教育目标,在共同的教育范式中的教育工作群体。通过教育共  相似文献   

4.
庄可 《辽宁教育》2010,(6):10-12
学校本来就应该是一个共同体,师生、师师、生生之间就是一个共同体,要不然就不是学校。但为什么现在要强调共同体呢?在应试教育下,我们把教育当作了一种功利行为,难免不出现各自为营等现象。所以,现在讲共同体,是对教育回归的呼唤,是学校教育氛围、教育关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5.
民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建设是民族大中小学校落实民族工作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民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体化教育要从培养教育对象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身份认知、形成教育对象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情感认同、促进教育对象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行为自觉三个内容维度实现横向贯通与纵向衔接。然而,当下民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教育的实践存在教育目标“碎片化”、教育内容“散点化”、教育方式“无序化”等现实困境。在实践路径中,民族学校应逐步建立和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循序进阶的目标体系、多元统整的课程体系、一点多维的教育方式,从而形成科学、有效的民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建设格局。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教师需要扎根学校教育教学生活的实际,通过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分享与反思并不断改进,从而提升教育教学的水平和效果。教师共同体的构建作为中小学教师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获得了较为广泛的认同,梳理已有研究,发现教师共同体在一线学校如何构建,如何有效开展活动仍有较大的探索空间。基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的实践,尝试在一线学校已有正式组织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种学校层面的教师共同体构建方式,讨论了共同体构建及活动开展对于教师成长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新时代民族工作和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根本遵循,而深化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现路径.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为指导,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深化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积极互动关系结构,开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理阐释工作,以此深化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铸牢各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教育共同体的建设是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江苏省宜兴外国语学校依托自身的教育优势先后与宜兴市万石中学、范道中学、东坡中学组建了城乡教育共同体。几年来,宜兴外国语学校基于宜兴教育的现实,为实现城乡教育的公平,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找到了具有宜兴外国语学校特色的教育共同体建设的着力点——抓好共同体学校研训活动平台的建设。我们认为共同体建设须从各个学校的校情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9.
在莱芙和温格提出了"实践共同体"理论之后,不少教育工作者尝试将这一理论引入教育领域,在课堂上构建实践共同体。但基于日常社会生活的学习与学校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在学校教育中生硬地套用实践共同体理论有损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有必要先厘清概念,分析实践共同体理论的长处与不足,阐明实践共同体与学校教育的异同,以真正深入探讨如何将学校和社会联结起来,一起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共同体,使学生早日实现相关共同体的合法边缘参与,获得广泛的学习经验,向着成为共同体中的核心成员的方向成长。  相似文献   

10.
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已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努力的方向。宜兴外国语学校作为宜兴对外展示课改成果和教育形象的窗口,从2009年8月起,与宜兴市万石中学、范道中学组建了学校教育共同体,2012年共同体成员中又加入了宜兴市东坡中学。我们积极进行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探索、实践,努力从根本上破解三所农村学校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