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格林伍德出版集团最近创办了一份书评杂志《新亚洲书评》季刊。该刊将对亚洲出版的图书、杂志以及多媒体出版物进行评论,并发表有关文章。据该刊主编詹姆斯·波顿介绍该刊将成为西方了解亚洲图书出版状况的一个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2.
书评可以扩大书的影响,书评可以帮助读者选书,书评可以提高图书质量,书评是联系出版社、作者、读者之间的纽带,优秀书评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一本书的价值,书评有助于党的出版方针的贯彻执行。在此向您推荐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书评例话》一书。本书精选了《图书宣传评论与编辑工作》、《图书评论的理论与写作》等评论文章,对出版工作者具有实用价值。本书的读者对象:新闻、出版工作者、从事理论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的有关师生。本书由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吴道弘同志撰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主办、《中国图书评论》杂志承办的“新世纪书评征文”评奖工作日前在京结束。  相似文献   

4.
中央宣传部出版局1985年五月在济南召开了全国图书评论工作会议,对全国图书宣传评论工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使各地的图书评论工作更好地开展起来,中宣部出版局编辑了《书评工作指导与探索》一书。  相似文献   

5.
美国最有影响的图书评论报纸《纽约时报书评》在3月6日一期中首次刊发了对电子出版物的长篇书评,这部电子出版物是微软公司出版的《微软艺术画廊:伦敦国家画廊收藏品》。该报的编辑说使用和阅读CD—ROM的读者越来越多,刊发此类书评是为了向读者提供信息服务。这标志着书评的定义和范围扩大了。  相似文献   

6.
由《光明日报》和《中国图书评论》杂志联合主办的“1987年全国图书评论征文评奖活动”已经结束了。把图书评论单独拿出来搞全国性的征文评奖活动,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作为组织这次征文活动的编辑,同时也作为书评写作的爱好者和书评事业的热心关注者,我们在编稿中不仅得到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而且感想和体会颇多。  相似文献   

7.
郑振铎(1898-1958), 是我国著名的学者,文 学家。1920年参加李大钊主办的 "社会主义研究会",同年与茅盾 等组建了文学研究会。主编《小 说月报》、《文学旬刊》、《公理日 报》等报刊。他一生著作很多,对 图书评论有相当的贡献,有书评 专集《西谛书话》,其他书评作品 散见于1998年河北花山文艺出版 社出版的20卷《郑振铎全集》中。  相似文献   

8.
王大路(1949-2004),曾任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线装书局总编辑、《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编审。著作有《编书人札记》、《书人书境》、《社会转型与人格再造》(与人合著)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11期刊有天津马晓声先生《论导读性书评》一文。读后有一些想法,写出来与马先生商榷,也请方家赐教。开首马先生把书评分为四类:以介绍图书内容为主的评介性书评;以评论、判断图书内容、形式等价值为主的评价性书评;以深层次探讨图书内容及其得失为主的学术性书评;以引导、辅导和指导读者阅读为主的导读性书评。将书评分类研究很有必要,这  相似文献   

10.
任君 《东南传播》2012,(2):95-96
《文艺春秋丛刊》作为上海在抗日战争沦陷时期的文艺阵地,鼓舞了当时一大批文艺青年的抗日斗志。它由于"似书似刊",以致后来图书馆的分类也难于将其划为图书或是期刊。本文就《文艺春秋丛刊》与当代杂志书的出版特点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旨在证明《文艺春秋丛刊》具有当代杂志书的出版特征,是我国早期具有杂志书特点的读物之一。并结合其出版特色反思当代中国杂志书出版所需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自2009年起,《图书情报工作》杂志将由月刊改版为半月刊,上半月刊侧重于图书馆学,下半月刊突出情报学。改版后的主要栏目有:上半月刊:专题、专稿、专家视点、图书馆理论研究、图书馆工作研究、信息技术、电子政务、评论·论坛、古文献研究、简讯。  相似文献   

12.
前几年,在《读书》杂志上看到董鼎山在“纽约通讯”专栏里介绍的美国报刊图书评介情况,真是大开眼界(至少对于我这个一向对国外情况孤陋寡闻的人而言)。在美国,由于出版书籍的众多,阅读书评是读者在百忙中获悉出版界信息的经济办法。通常受重视的高级杂志几乎都有书评栏目。除了最著名的书评刊物《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和《纽约书评》(半月刊)专门刊登图书评介外,其他一些有名的杂志,如《新共和》、《民族》、《新闻周刊》、《星期六评论》、《大西洋》月刊等,每期的书评专栏,一般都要刊登七、八篇书评,每篇书评短的几百  相似文献   

13.
本来我早已不是大学生了,但是,看到周新华同志的《大学生书评的心理障碍》(《中国图书评论》1991年第5期)一文后,我不得不拿起笔来,为大学生说几句。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图书》杂志由加拿大书评周刊有限公司出版,一年出十期。加拿大文化委员会和安大略艺术委员会协助出版。该杂志是加拿大全国性的书评刊物,设有编辑和副编辑各一名,另有新闻编辑、发行经理和顾问等。《加拿大图书》的大部分篇幅用于书评。书评写得都很简炼。十二、三页往往可以评论二十本书。评论的范围有小说、诗集、传记;有政治、历史、  相似文献   

15.
漫话书评     
书评这门学问,既古老又年轻。说它古老,它有悠久历史,远在公元前400年,孔子在《论语》中就多次评论《诗经》;说它年青,它至今未形成理论体系,就连“书评”本身的概念也没定论。何谓书评? 一般有两种理解:一是把“书评”作为动名词,其词意作宾提动前理解,即评书,指对图书进行评论的工作过程,一是把“书评”作为名词,指对图书评论的成果,即一种或一批对图书评论的文章。不过,一般理解,总是不圆满、全面的。把书评的对象仅仅理解为图书欠准确。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的《中国图书评论》杂志上,刊登了丁聪先生的一幅漫画,画面上两个人物的对话是这样的:“请您这个权威给这部学术巨著写篇两千字的评论。”“读这本书的时间付不付稿费?”了解书评内情的人们,看过这幅漫画自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当然也免不了感到一丝苦涩。  相似文献   

17.
《书评学概论》序许力以书评是推动学术研究的武器,是活跃文学艺术与提高鉴赏水平的手段,同时也是启发、引导广大读者阅读与监督书刊出版工作的工具。理论思想与艺术,在历史上存在着不同观点,而不同的观点就有不同的评论。因而对文章、书刊的评论,历来都是有的。有了...  相似文献   

18.
朱光潜(1897—1986)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也是一位书评家。他的书评主要是对美学书的评论。这正是书评史上的缺项。上世纪20年代他就开始研究美学。1932年出版了《谈美》一书。他还著有《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美学批判论文集》等。他还翻译了克罗齐著《美学原理》、哈拉普著《艺术的社会根源》、柏拉图著《文艺对话集》、黑格尔著《美学》、莱辛著《拉奥孔》、维柯著《新科学》等外国名家的美学著作。可见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美学家。  相似文献   

19.
《纽约时报·图书评论》长期雄踞美国图书评论界霸主地位,对美国乃至世界出版业有着重大的影响。它的文章常常可使一本图书一夜之间登上畅销书排行榜。它的书评还可力排众议,在同行业媒体中有一锤定音的威力。它是书评界热点的“始作俑者”,并成为同行追逐的对象。  相似文献   

20.
正《高校图书情报论坛》是由湖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和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合办的图书情报刊物。《高校图书情报论坛》主要是根据我省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需要而创办的。《高校图书情报论坛》紧跟信息时代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步伐,为高校图书情报工作者提供一块学术研究、交流的园地。本刊设有《图书情报理论研究》、《参考咨询与用户教育》、《图书馆建设与管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馆长专家论坛》、《读者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