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圆明园的毁灭》,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请你们再读一遍,结合你对课题的理解,试着带感情来读。(生再读) 师:谁能说说你是带着什么感情来读的? 生:我是带着仇恨的感情来读的。 生:我是带着惋惜的感情来读的。 生:我是带着痛惜的感情来读的。  相似文献   

2.
师:这节课咱们来学习两首古诗。我们先来学习《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请大家先自己读一读。在读第一遍的时候,要注意借助字典和书上的注释把字音读准确,读第二遍的时候,要注意把诗句读通顺。(生自读)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生有感情地朗读)  相似文献   

3.
一 设问导入,了解学情,揭示"岩石书"◆◆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咱们共同学习—— 生:(齐)《最大的"书"》. 师:小手伸出来跟我写课题—— (生边书空边说笔顺) 师:请一位小朋友读课题. 生:最大的书. 师:预习时,读了这个课题,你头脑中产生了哪些疑问呢? 生:最大的书有多大呢? 生:最大的书是什么? 生:"书"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师:你们都是爱思考的孩子.(板书问号)课文预习了,说说读了几遍.  相似文献   

4.
(师板书并屏显课题.) 一、出示学习目标 师:今天,我们要上一堂《精当描写人物》的写作课.学习本课的目标是学会精当地描写一个人物.首先,“精当”是什么意思呢? 生:精确恰当. 师:很准确.描写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那人物写谁呢?同学们推荐一位同学作为这节课的写作对象好不好? 生(齐):温馨. 师:好,温馨同学请起立!你最好面向这方,让观课老师也认识一下你.你姓什么?  相似文献   

5.
之一:“不提问怎么读呢”下面是一年级下册《月亮的心愿》一课的部分实录。师:读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生:珍珍很孝敬妈妈。师:从哪些地方感到珍珍很孝敬妈妈,关心妈妈?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生:她不去春游了。师:她为什么不去春游了?她想干什么?……还有一些老师的问题:此时窗外的月亮会怎么想呢?明天下雨意味着什么呢?你能理解月亮的心愿吗……这不像是一年级的课,像中高年级的课文分析。一年级的课要引导学生多读书,有没有需要理解的呢?有,那就是要读出作者写这些话蕴含的感情。孩子刚刚认了十几个生字,读一遍就要谈出自己的感受,多难为孩…  相似文献   

6.
一、走近纪念碑 1.揭题导入,质疑猜读.师:今天,咱们一起跟随著名作家刘成章来"读--碑".(手指课题)再把题目读一读. 生:(齐)读碑. 师:看到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作者读的是什么碑? 生:他读的时候,是怎么读的,有怎样的心情? 生:作者为什么要读碑? 师:也就是说,读碑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是吧? 生:为什么是"读"碑?  相似文献   

7.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活动引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少年雏鹰争章”活动有哪些章吗?你得过什么章?生:活动有礼貌章、安全章……我得过文明章、阅读章……师: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大家看,这是什么章?(出示课件:“信用章”图片)怎样才能得到“信用章”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课《讲信用》。(板书课题)2.看课题质疑,探究学习方法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生1:什么是讲信用?生2:为什么要讲信用?生3:怎样做到讲信用?生4:讲信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那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生1:读课…  相似文献   

8.
一、课前谈话,激趣促思 师:孩子们!上课之前咱们一起到录音棚去玩一玩吧!怎么玩儿呢?先看老师的!嗯!真香!下一张看你们的了!请你! 生1:好渴啊! 师:龙头儿大哥!行行好!给一滴水吧!下一张,谁来给它配配音? 生2:伙计!接招吧! 师:瞧这架势,多厉害呢? 生3:看我降龙十八掌送你回老家! 师:你这小子可真够狠的! 生4:妈妈,抱抱! 师:真可爱,老师先抱抱!请看下一张,谁来给它配配音?  相似文献   

9.
(开课,请学生做播音员,转播上节课学过的两次赛马的过程)师:面对这两场比赛,同学们可能有这样的疑问:同样的马,比赛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生:因为田忌调换了顺序。师:调换顺序就一定能赢吗?生:不一定能赢。师:不一定能赢为什么又赢了呢?这里面的奥秘和窍门何在?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孙膑是根据什么想出这个办法的”这个问题来进行深入探究。反思:转播环节的设置,把读与说相结合,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开阔了语文学习的视野,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有助于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并由此环节巧妙过渡,设置问题情境,制造矛盾冲突,明确探究点,…  相似文献   

10.
[课例]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5小节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时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师: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经过了谁的努力呢?生:经过李博士的努力。师:怎么让你想到李博士呢?书上是怎么写的?生: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所以这里的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应该是李博士。师:现在我们把李博士加进去,读一读这段话。(生读:经过李博士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难道靠李博士一个人的努力就可以完成了吗?生:还要靠青年的努力。师:…  相似文献   

11.
一、重温导入,直奔主旨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 生:(读课题)爱如茉莉. 师:忘啦?"茉莉"的"莉"读轻声,再读. 生:(再读课题)爱如茉莉. 师:先重温一下咱们上节课体会到的映子父母之间的爱.谁来读?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实录 1.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并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阅读速度. (2)通过自由读、默读、有感情朗读等方式,了解每个文本的大体内容,感知并梳理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示议题. 师:(板书:角色)同学们,你们知道“角色”是什么意思吗? 生:故事中的人物或主角. 生:电视剧中的人物. 师:书籍或电视剧中的人物就是“角色”.课前交流时,老师知道咱们班同学课外看了许多的课外书,有哪些让你难忘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呢?和大家交流一下.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干净"的童话 (出示丰子恺的没有面部五官刻画的漫画) 师:这幅漫画有什么特点? 生:太简单了,连脸部的五官都没有画出来. 师:哈,是的,有人说丰子恺画画"不要脸". 生:(笑)我觉得丰子恺的漫画非常干净. 师:我很喜欢你用的"干净"这个词.今天我们要读的这篇童话也很干净.这个童话真的很干净,第一句话就告诉了我们这个童话里的两个主要人物—— 生:小鸟和树. 师:而且告诉我们他们是好朋友.小鸟和树好到什么程度呢? 生: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鸟儿唱歌.  相似文献   

14.
[教学片段] 静心阅读,自主探寻答案 师:同学们,上节课结束的时候,大家又提出了怎样的一个问题? 生:为什么小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呢? 师:是呀,答案在哪里? 生:(七嘴八舌)在课文里. 师:对,这个问题是我们自己提出来的,这节课我们就通过阅读课文去探寻答案,解决问题.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的第2~8自然段,读完以后勾勾画画,在文中寻找答案.(PPT呈现默读要求.学生静心阅读,教师巡视,从旁指点)  相似文献   

15.
正[板块一]开门见山,揭题解题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第24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诗——(生读课题)师:诗题比较长,共有九个字,要读好它,停顿很重要,请再读一遍。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生:这首诗是写早上走出净慈寺送别林子方的事。师:你从哪儿知道了这是在早上发生的事呢?生:晓就是早上的意思。师:理解非常准确,那么是谁走出净慈寺呢?  相似文献   

16.
一次试教     
一次试教袁微子第二节师:上一节我们学习了两段.现在咱们再学下去。先请一位同学往下念,谁来念呢?生:(读,从“过了一星期”到“……神经学”)师:停,刚刚学习了两段。大家学习鲁迅的文章,要懂得该怎么来读,现在咱们来看这一段。这一段想让同学自己来读一读,读...  相似文献   

17.
<正>师:当看到我这个陌生人站在讲台上,同学们会想些什么呢?生: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会怎么上这堂课?师:有好奇、有期待、有思考、会提问是优秀学习者的标志。我曾经在这里上过课,你们相信吗?生:不相信(有人说相信)。师:2009年的9月,我就在这里上过一节阅读探究课。同学们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你  相似文献   

18.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通过初读你们都读懂了什么呢?生:我知道圆明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师:你读哪段知道的?生:我是读课文第3段知道的。师:那么读了其他各段,你还知道了什么呢?生甲:我知道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那里收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生乙:我知道圆明园由三座园组成,那里的景观很美。生丙:我还知道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师:看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现在,老师请大家再读读课文,看看你还有哪些没读懂的地方?请提出来。自由…  相似文献   

19.
片段一(开课)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少年闰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还记得少年闰土长什么样吗?咱们玩个“猜猜看”游戏,请看大屏幕(屏幕上出现了三个人物画像)。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一个是少年闰土呢?生1(没等老师叫名字,就抢着说):第二个。生2:第三个少  相似文献   

20.
【这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在“2004漓江之春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新理念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所上的一节阅读教学课。这节课在体现教师的角色转变、对学生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凸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等方面将会给我们以诸多的启发。】第一课时(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师:读得很好。现在我请你们再读课题,如果要突出英雄人物,该怎样读?(以下先指名个别读,评价后再齐读。)生1: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师:如果要突出事件,该怎样读?生2: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师:如果要突出人物的精神,又该怎样读?生3: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师:如果要突出你怀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