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腊尔山苗族银饰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银饰艺术承载着苗族的意识、审美、文化、地理等多方面的符号,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与丰富的审美价值。它的发展是苗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文章从腊尔山苗族银饰的历史、纹样符号的意蕴和艺术价值入手,对其价值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2.
苗族银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苗族银饰已经淡化。苗族银饰的再设计应与时代潮流相结合,以满足受众审美需求,创造出具有时代化、装饰化风格的银饰文化。银饰再设计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贵州苗族银饰与苗族文化传统相依存,是贵州独具特色的银饰类型。苗族银饰以古朴大气为特色,造型简单,纹样设计朴实大方,它可分为头饰、颈饰、服饰等。苗族银饰制作工艺精湛、奇巧,装饰效果华美。论文从银饰的加工,分类及银饰图案等方面来论述苗族银饰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湘西苗族银饰以凤凰山江的种类最多、最具代表性,其工艺制作讲究色彩性、精巧性和自由拆装的铆接组合性。湘西苗族银饰具有优美含蓄、温婉阴柔之美。在艺术创意中,体现出深沉、恒定及超时空的审美认识以及追求银饰响铃碰撞的音色美学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凤凰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展示了一个蕴含丰富的精神世界,具有很高的民族文化价值和鲜明的审美价值.运用综合欣赏法和游戏法对幼儿进行苗族银饰欣赏教育,既能使幼儿形成对苗族民俗文化的认同,又能使幼儿在感受银饰美的过程中发展审美能力,在讲述有关神话故事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6.
旅游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间,带来了文化的嬗变。苗族银饰是苗族社会发展的物化形式,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苗族崇尚自然、浪漫审美的特征。随着旅游业地迅速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影响了苗族人民的审美意识,本文通过阐述旅游语境中德榜村苗族银饰文化功能的嬗变,分析德榜村苗族银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7.
苗族,是一个有着优秀的审美文化传统的民族。她的银饰、刺绣、蜡染、铜鼓、芦笙、舞蹈、建筑等审美创造,象一颗颗熠熠闪光的珍珠.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放射出夺目的光彩.早已为世所称道。当我读到英华当年的苗族学者罗义群的新著《中国苗族诗学》时,我再次被苗族同胞的又一审美创造——诗歌迷醉了。  相似文献   

8.
田玲 《凯里学院学报》2009,27(4):139-140
锦鸡舞作为苗族民间舞蹈文化与苗族其他艺术文化一样,是苗族人民为了展现自己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以及满足人们对关的爱好和追求而逐渐创造出来的艺术瑰宝,不论是从舞蹈的造型还是舞蹈的唱调上,无一不反映情、意、形三者的融合,尤其是仿照锦鸡舞的羽毛刺绣而成的各种花纹图案的衣裙、银饰搭配模仿锦鸡觅食、嬉戏的舞步,表现出鲜明的主题动律,是苗族人民的艺术结晶,值得艺术院校舞蹈专业的师生学习和继承。  相似文献   

9.
锦鸡舞作为苗族民间舞蹈文化与苗族其他艺术文化一样,是苗族人民为了展现自己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以及满足人们对关的爱好和追求而逐渐创造出来的艺术瑰宝,不论是从舞蹈的造型还是舞蹈的唱调上,无一不反映情、意、形三者的融合,尤其是仿照锦鸡舞的羽毛刺绣而成的各种花纹图案的衣裙、银饰搭配模仿锦鸡觅食、嬉戏的舞步,表现出鲜明的主题动律,是苗族人民的艺术结晶,值得艺术院校舞蹈专业的师生学习和继承。  相似文献   

10.
任晓萍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4):18-20,52
苗族是一个古老而智慧的民族。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审美理想以及传统文化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就服饰而言,虽然长短各异,式样纷呈,但色彩浓烈厚重,挑中带绣,花团锦簇,显示出赫然的民族艺术特色。白、蓝、青等色彩及女装的桃花乡朵,银饰的雍荣华贵风格,作为艺术,它凝聚了苗族的审美心理和美学体验,给人以雄伟、秀婉交融的自然情趣。  相似文献   

11.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形象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绿色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21世纪的企业究竞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毫无疑问,“企业绿色形象”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形象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了"选科"和"走班"两类新的问题,"选科"的结果是"定向"(或分流),"走班"是"选课"的结果。科学的"选科"是基于能力倾向测验的分类决策,"选课走班"是基于学业评价的安置决策。这两种测验的目的不同,优秀的标准不同,施测的时间不同,效度要求不同,参照的选择不同,编制的依据不同,计分和结果呈现的方式不同,结果的解释不同。  相似文献   

16.
没收财产作为附加刑的一种应当具有惩罚的性质。没收财产分为没收全部财产和没收部分财产。犯罪分子在没收财产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并经法院决定,应当予以偿还。偿还债务虽然具有正当性,有利于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但没收财产毕竟是刑罚的一种,理应具有一定的惩戒作用,因此应当合理界定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的范围以及偿还的方式。在没收部分财产的情况下,以没收的部分财产与犯罪分子剩余财产的比例确定偿还债务的范围,可以同时考虑到刑罚的惩戒功能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宪法实施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宪法主体的交互行为。知晓并理解宪法则是各宪法主体交互行为有效发生的逻辑前提,由此要求宪法必须以"公开的大众知识"和"被广泛知晓的法律常识"品格出现,才能使知晓和理解宪法成为可能。两种品格的形成过程本质上就是宪法社会化的过程,其有助于宪法实施文化基础的形成、实施实效的巩固以及实施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不同的宪法主体,宪法社会化的媒介与方式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共党史渐成人文社科学界颇为关注的研究热点。就中共党史的学科建设而言,当前在若干研究领域内专门知识的生成与知识体系的系统化专门化均已取得了不小进步。不过,在知识体系的充实完善与研究对象的细化和基层化等方面,该学科尚有待加强与突破。迄今为止,党史上的一些重大课题已经得到了较充分的研究,并逐步呈现饱和化趋势。但基于翔实生动的地域性史料基础而展开的中共地方史研究,仍尚有许多值得开拓的空间,该领域的进一步深化拓展,可以对中共党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充实完善作出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响堂山石窟的类型进行分析,得出分期结论并总结其不同的特征。进而通过对响堂山石窟与东魏-北齐其他石窟的比较,发现东魏-北齐初年响堂山石窟的独特性极为鲜明,到北齐中期以后,响堂山与其他地区石窟特征趋同,形成所谓的"响堂样式"。而这一变化过程正是高氏家族由"胡化"转为"汉化"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的发展来看,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农村建设既关系中国的自强、复兴与社会的稳定,也关系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的诸多问题。因此,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的四代领导人对农村建设的问题都是高度重视。党的指导思想从起始于马克思主义以来,有着一显著特点,即一脉相承性,同样,农村建设也不例外。为此,从哲学理论依据、理论品质、发展目标几个方面论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思想的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