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首先让幼儿懂得相互尊重的道理 许多幼儿在交往中常常发生争吵,究其原因在于现在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意识很强,只想要别人尊重自己,而没想到自己先要尊重别人。在音乐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安排幼儿自己分配音乐作品中的角色,让他们在实践中尝试成功与失败,明白只有尊重别人,才会赢得别人尊重的道理。我在一旁观察幼儿的  相似文献   

2.
教学观点在幼稚园中,幼儿不能清楚表达意见是常见的困扰,不能好好倾听别人说话更是一个大问题。这种情形不时发生在幼儿和幼儿之间、幼儿和老师之间,或是幼儿与家长之间。尤其是一些语言表达有障碍的儿童(例如:聋哑、自闭……),更需要旁人耐心地去关怀、了解他们的想法。要让幼儿能够和别人有良好的沟通,必须做到: 1.正确表达意见:当幼儿因为意见不能被了解或接受而紧张、愤怒时,或许别人也正为不了解幼儿的意思而焦虑不安呢!因此,如何让幼儿能将所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是一片洁净温馨的乐园,幼儿德育是教师与幼儿家长共同携手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的过程.让孩子在感受别人爱的同时,也尝试着去爱别人.幼儿德育开展,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优秀品格的基础工作,也是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感和能力的过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到游戏、学习中,在潜移默化中快乐开展并欣然收获.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明确指出: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关的情感和能力.在幼儿园生活中,教师更应当与幼儿一起创造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让孩子在感受别人爱的同时,也尝试着去爱别人.  相似文献   

5.
由幼儿分享行为现状所想到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幼儿的分享行为是指幼儿在群体中生活时,把自己的物品、快乐等与别人共享的行为。分享行为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一种。幼儿是否具有分享行为,反映出他是否有体察和关心别人的思想和情感,是否具有同情心,是否乐于帮助别人,是否能和别人情感和睦、团结友爱、协作  相似文献   

6.
幼儿的分享行为是指幼儿在群体中生活时,把自己的物品、快乐等与别人共享的行为。分享行为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一种。幼儿是否具有分享行为,反映出他是否有体察和关心别人的思想和情感,是否具有同情心,是否乐于帮助别人,是否能和别人情感和睦、团结友爱、协作顺利所以,分享行为的培养很长时间以来已被认为是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活动目标 1.通过“小记者”这一特定的角色,激发幼儿用连贯的语言大胆地与成人交谈的兴趣。 2.要求幼儿专注地倾听别人谈话,能迅速掌握别人谈话的主要内容,从中获取有用的语言信息,并能讲述出来。 3.引导幼儿体验用语言与成人交谈交往的快乐。 活动准备  相似文献   

8.
一对好朋友     
建议: 1.教师应指导家长提高幼儿正确评价别人和自己的能力。 2.家长对嫉妒心强的幼儿要耐心诱导,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让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3.小朋友应能够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建议: l教师应指导家长提高幼儿正确评价别人和自己的能力。 2家长对嫉妒心强的幼儿要耐心诱导,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让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3小朋友应能够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⑦耐岍妈妈接洲H1_『呵家丽丽把“听诊器”扔F就走。①兰兰和丽丽灶邻腑.义灶对好HH友。j j嚣一优、一丽州f¨’!兰必成丁蚶川友一对好朋友@王玲莉 @田俊民…  相似文献   

9.
分享是幼儿将自己的物品与别人一同使用、体验的行为.分享行为在小班已初现端倪.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有利于幼儿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发展.为此,我对本班幼儿(小班)的分享行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一、活动目标 1.理解作品,知道别人有困难时应给予帮助. 2.通过表演故事,幼儿初步体验到关心、帮助别人后自己内心的喜悦.  相似文献   

11.
设计意图“下岗”是改革的必然产物。“下岗”的概念对大班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在班上,我们常听到孩子们互相议论:谁的妈妈下岗了、谁的爸爸没工作了。可有几个孩子知道“下岗”的真正含义?知道爸妈“下岗”后的心理感受?知道怎样安慰、帮助和对待下岗的爸妈呢!因此,设计这一活动,对于从小培养幼儿的忧患意识,教育幼儿从小学会关心别人、理解别人,增强幼儿的竞争、创新意识,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体验、讨论等形式,引导幼儿理解“下岗”一词的含义。2.教育幼儿从小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体验别人的情绪,分担他人的忧愁。…  相似文献   

12.
在幼儿园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幼儿不愿主动参加谈话,在教师提问时也不乐意回答,老是当“哑吧”。这对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害的。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应该弄清其原因。根据我长期观察和分析,幼儿不愿张嘴的原因大致有这几个方面: 1.胆小。这类幼儿胆小而“怯场”,他们心里总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常常是见生人不敢谈话,人多时也不敢说话。2.自尊心较强。这类幼儿往往是由于某一次说话或回答问题不正确而引起别人的嘲笑,而教师则忽略了对他作必要的鼓励,也没及时教育嘲笑者:这是不礼貌、不应该的。从此之后,这类幼儿便因害怕别人嘲笑而闭口不言。3.错领会家长在某种场合下的指责。这类幼儿往往是过去在家长工作忙或和别人谈  相似文献   

13.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能够围绕自己最喜爱的帽子,谈出有关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感情。 2.初步学习倾听别人的发言,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3.提高幼儿用语言和同伴交往的水平。 活动准备 1.用正方形的纸做“四角帽”。  相似文献   

14.
爱的体验     
爱是一种对待他人或事物的内在情感,对幼儿而言,爱是直接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如与人分享好吃的东西,对别人说些关心体贴的话,同情帮助有困难的人,不计较别人的过错,能够宽容和谦让等等.爱是需要模仿的.爱不是靠强行灌输而在一夜之间培养出来的.本文通过以下案例,总结出支持引导幼儿在社会生活的真实事件中,去主动体验去学习,和怎样引导幼儿体验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一、活动目标 1.学习解放军勇敢、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并在活动中学会解决困难和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2.通过对已掌握的动作技能的综合练习,提高幼儿平衡、协调能力,锻炼上、下肢力量,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3.初步学习自我保护方法,注意运动的空间位置,做到不使自己的动作影响别人,也不让别人影  相似文献   

16.
1 设计意图我身边的孩子们,从小都是在别人的关爱下成长,自己却不知道怎样关爱、同情别人。通过小鸟和长颈鹿的故事,帮助幼儿学会同情别人的痛苦,并知道怎样帮助和关心他人。同时, 通过本课件的应用,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观察、思维判断、语言表达和交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活动目标 1.学习解放军勇敢、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并在活动中学会解决困难和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2.通过对已掌握的动作技能的综合练习,提高幼儿平衡、协调能力,锻炼上、下肢力量,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3.初步学习自我保护方法,注意运动的空间位置,做到不使自己的动作影响别人,也不让别人影响自己。  相似文献   

1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掌握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 2.帮助幼儿形成敢于发表自己意见,耐心倾听别人发言,按小组统一意见协同活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幼儿园看图讲述教学活动中,"发散思维训练"似乎成了一种时尚.教师问幼儿:你能说得和别人不一样吗?当幼儿回答后,再接着问:还有谁和别人不一样?这样做,幼儿无拘无束,气氛热热闹闹,既避免了"沉闷、僵化"之批评,又可获"创新教育"之褒奖,何乐而不为!于是,一节课如此,再上一节课仍如此…… 这样的发散思维训练,幼儿究竟从中获得什么呢?怎样做才能使幼儿发散思维能力确实得到提高呢?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每个人都需要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幼儿更是如此。幼儿会通过各种形式来表现自己,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让别人了解自己。争论,正是一种通过语言交流信息,让别人肯定自己的形式。培养幼儿的争论能力,对于幼儿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一、争论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来说,要掌握语言,除了通过对外界客观事物的感知觉而产生思维活动这一形式外,还要进行必要的语言能力训练。为此,教师要创造和利用各种机会,让幼儿开口说话,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尤其是不同于别人的、具有个性色彩的想法。比如: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