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唐传奇是我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塑造了各具风采的人物形象,其中的豪侠类故事展现了风姿各异的豪侠义士和刺客形象,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义"称侠、以"武"称侠、以异术称侠三种,其实也是豪侠形象演变的三个阶段。而该类作品中的不少传世佳作,对后世的文学、尤其是武侠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确定了侠的内涵为"武"与"义"相结合,而且为其中的人物形象起到了借鉴和典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唐代是武侠小说的胚胎时期,唐人小说中女侠形象处于侠文学的初次建构时期。受盛唐雄肆宏放的文化气氛的影响,唐女侠形象体现出鲜明的刚性的审美追求,呈现出阳刚犷悍的艺术韵味。首先,在形象描写方面,唐人注重有别于男性侠客的女性特质描写,但女侠的性别特征仍是男性化的。其次,借助宗教幻术对女侠的武技进行了全面拔高和增色,标志着豪侠小说进入了幻设创造的新时期,唐女侠形象完成了由抒情时代以诗歌史传为主要载体的悲剧色彩的古豪侠向叙事时代以小说为主要载体的喜剧色彩的新武侠的转型。最后,唐女侠是未经充分道德化、个性张扬的自由之侠,有着亦正亦邪的道德观,但随着礼教的强化,女侠也被纳入封建礼教的妇德闺范。  相似文献   

3.
晚唐五代侠义小说中的侠者形象是豪侠在中国小说史上的第一个投影,活跃其中的豪侠之士充分体现了侠义精神,在这些侠士中,武侠世界中的侠女第一次大放异彩。这些卓越不凡的侠女的一件件侠义之举表现了洒脱豪迈的侠者风范,在中国豪侠题材小说史上达到了侠女形象创作的高潮,对后世侠女形象塑造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贽的一生,是尚"侠"的一生.李贽的侠,是为国为民的侠.他终身以"异端"示人,只因有着一颗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自古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同一侠耳.他以国家为根本尺度来评判人才、女色;以百姓为标准来评判豪侠与英雄,而不世俗地单以成败论之;以识见高低来评判"侠"之大小;他一反常规,认为豪侠也应讲"利","侠"越大,"利"就应越多,从而发挥其本应有的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侠文化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沿着自身的轨迹前进着,豪侠的范围不断扩大,包含了社会的各个阶层。至唐传奇,侠客们在民间异常活跃,他们居于闾巷之间、江湖之中,仍然行侠仗义、锄强扶弱,知恩图报、乐于助人,但更倾向于浪迹江湖、侠隐山林,具有自己独立的个性。  相似文献   

6.
唐传奇《柳毅传》塑造了一个"豪侠刚烈、凛然正气"的柳毅形象,元代尚仲贤将其改编成《柳毅传书》。主人公柳毅豪侠的一面被削弱,演变成一个拥有世俗价值观和爱情观的人物形象。究其缘由,柳毅形象的演变主要由不同时代的审美风尚造成的,唐传奇的作者欲借小说以炫才明志,北曲杂剧的作者则需要迎合观众世俗化的接受心理。柳毅形象的变化主要是通过不同的叙事视角和语言风格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从唐代及南北朝以来社会风气的分析入手,力图探究出唐代爱情传奇和豪侠传奇中女性形象涌现和张扬的社会原因,指出唐传奇中女性形象的张扬对后世文学个性女性出现的母题性质。  相似文献   

8.
侠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游侠"、"儒侠"、"豪侠"、"官侠"、"仙侠"、"红侠"已经在语文教材中别开生面,这些以作者、文学人物形象为载体的"侠气聚合体"使侠文化更具备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和教育性,不是空洞的经书律例,而是鲜活的人格魅力.在语文教学的领域发掘"侠文化",遵循文本意识、生本意识和情本意...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为侠客立传与唐传奇作家创作豪侠小说反映出不同时代的文人心态,我们从社会地位与正义精神的关系,彰显与隐遁的不同结局,君子耻盗与盗亦有道三个方面,对汉唐两个时期,行侠这一社会现象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力图挖掘出侠客群体所承载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唐代是女侠形象发展历史中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而清代又迎来了女侠创作的另一个高峰。唐女侠、清女侠身上既有共同的精神特质,又表现出了诸多明显的差异。文章从女侠整体的精神气质、行侠主题、行侠手段、最终归宿等多个方面来对唐、清两代女侠形象进行了对比,展示了唐、清两代不同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女侠形象所蕴含的独特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形象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绿色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21世纪的企业究竞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毫无疑问,“企业绿色形象”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形象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4.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了"选科"和"走班"两类新的问题,"选科"的结果是"定向"(或分流),"走班"是"选课"的结果。科学的"选科"是基于能力倾向测验的分类决策,"选课走班"是基于学业评价的安置决策。这两种测验的目的不同,优秀的标准不同,施测的时间不同,效度要求不同,参照的选择不同,编制的依据不同,计分和结果呈现的方式不同,结果的解释不同。  相似文献   

16.
没收财产作为附加刑的一种应当具有惩罚的性质。没收财产分为没收全部财产和没收部分财产。犯罪分子在没收财产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并经法院决定,应当予以偿还。偿还债务虽然具有正当性,有利于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但没收财产毕竟是刑罚的一种,理应具有一定的惩戒作用,因此应当合理界定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的范围以及偿还的方式。在没收部分财产的情况下,以没收的部分财产与犯罪分子剩余财产的比例确定偿还债务的范围,可以同时考虑到刑罚的惩戒功能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宪法实施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宪法主体的交互行为。知晓并理解宪法则是各宪法主体交互行为有效发生的逻辑前提,由此要求宪法必须以"公开的大众知识"和"被广泛知晓的法律常识"品格出现,才能使知晓和理解宪法成为可能。两种品格的形成过程本质上就是宪法社会化的过程,其有助于宪法实施文化基础的形成、实施实效的巩固以及实施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不同的宪法主体,宪法社会化的媒介与方式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娱乐节目如今在国内各电视台已成为与新闻、电视剧比肩而立的主打节目。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对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在新旧交替以及同世界接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梳理,正是娱乐节目中的诸多娱乐元素与受众审美需求的奇妙契合,成为娱乐节目火爆荧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共党史渐成人文社科学界颇为关注的研究热点。就中共党史的学科建设而言,当前在若干研究领域内专门知识的生成与知识体系的系统化专门化均已取得了不小进步。不过,在知识体系的充实完善与研究对象的细化和基层化等方面,该学科尚有待加强与突破。迄今为止,党史上的一些重大课题已经得到了较充分的研究,并逐步呈现饱和化趋势。但基于翔实生动的地域性史料基础而展开的中共地方史研究,仍尚有许多值得开拓的空间,该领域的进一步深化拓展,可以对中共党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充实完善作出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响堂山石窟的类型进行分析,得出分期结论并总结其不同的特征。进而通过对响堂山石窟与东魏-北齐其他石窟的比较,发现东魏-北齐初年响堂山石窟的独特性极为鲜明,到北齐中期以后,响堂山与其他地区石窟特征趋同,形成所谓的"响堂样式"。而这一变化过程正是高氏家族由"胡化"转为"汉化"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