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教学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艺术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同时,还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进而为现代社会输送有能力、有素养的人才奠定基础。以下主要是对小学音乐教学和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音乐与人的智力发展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人的左、右脑有不同的功能,二者有分工,又密切合作。作者通过举例说明,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一生的成就与音乐有紧密的联系。并认为音乐具有幻想的特征,能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音乐能培养和强化人脑的侧向思维和多向思维。古今中外大量事实证明了音乐对开发人的智力有神奇的功效,人们在其一生的成长中普遍接受音乐教育和熏陶,有一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音乐智力的早期表现有:喜好音乐活动;能准确地定音;容易记住一个曲调,还能顺利地正确地唱出或演奏出这个曲调;较早注视乐器并开始抚弄、操作乐器;能很快地学会识谱;能自己创作曲调,等等。如果发现孩子对音高、节奏、音色较敏感,对音乐中的情绪、情感感受力强,对音乐的整体结构也有一定的感受,就可以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习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学习用音乐来放松,使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及强烈的学习动机,保持对音乐听觉的敏感性。可播放经典音乐,让孩子听音乐家演奏,也可挑选孩子喜爱的乐器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的音乐教育改革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高师音乐教育要培养出一大批既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有良好的文化知识结构,既要掌握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教育教学的方法方式,又能开展科研工作的学生.这是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向,同时也提高了我们国家音乐教师的职业素质,够能确保音乐教育更快地向前发展,促进我国音乐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5.
荀子和亚里士多德音乐教育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乐论》和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都提到了音乐教育能陶冶人的性情,能导引志向,提倡音乐的中和之美。荀子音乐教育偏重音乐的政治教化功能,亚氏则提倡音乐是供理智闲暇时的一种享受。对青年进行音乐教育应有选择、要适度。他们音乐教育主张中的异同,对现今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魏末文学家,诗人,音乐家嵇康认为音乐是客观的实体,哀乐是情感的体现,二者没有直接的联系,从而否定了音乐能表现人的哀乐情感,不承认音乐有一定的思想内容。而我认为,音乐是人的情感的直接体现、是情感的载体。二者有着直接的联系,音乐能表现人的哀乐情感,它有丰富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7.
如何有计划地对儿童进行音乐知识技能训练和音乐能力的培养,发展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并使其长久地保持下去,是儿童早期音乐教育中值得研究的课题。小学生的兴趣广泛而不持久,容易转换,而且对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极难维持的。在音乐教学中,若能利用儿童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可有效地进行知识技能的训练和音乐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掌握学习音乐的工具和具备一定的音乐能力,而这些技能又可成为儿童进一步学习音乐知识的新的兴趣点。有了兴趣,就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能主动地、不怕困难地学习。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及时注意利用并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川 《黄冈师专学报》1997,17(1):133-135
从各种英语听力测试磁带中发现,每盘磁带的开头、结尾和中间都有一定长度的音乐。就同一套试题而言,不仅试题的前后各有大约60秒钟的音乐,而且大题目之间也有很短的音乐,笔在录制各种听力测试磁带时也采用了这一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什么几小段音乐能对应试有很大帮助呢?笔从应试的临场心理和音乐的特点等方面谈谈不成熟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一门艺术。美好的音乐能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人们的感情,美化人们的精神境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如若低级庸俗的靡靡之音,则能腐蚀人们心灵,败坏社会风气。所以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有一定影响的。在素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音乐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黄春蕾 《教育评论》2012,(2):120-122
本文以广府民间音乐视域为突破口,与高师学前音乐教育建立关系。从学生的专业成长出发,在树立高师学前音乐教育新理念、探索高师学前音乐教育新模式、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广府民间音乐实践活动等方面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期望能培养出既有一定的广府民间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良好音乐文化知识结构,既掌握广府民间音乐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教学的方法,又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学前音乐教师。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一门艺术.美好的音乐能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人们的感情,美化人们的精神境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如若低级庸俗的靡靡之音,则能腐蚀人们心灵,败坏社会风气.所以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有一定影响的.在素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音乐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音乐教师,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有事业心、有师德、有志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同时还必须具备音乐教师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结构,以及组织和领导音乐活动的能力。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结构包括两方面:一是小学教师能教些什么,即小学音乐教师胜任一般音乐课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二是真正教好音乐课,不断提高自己所应具有的一定的音乐修养。一、小学音乐教师应该能教什么?  相似文献   

13.
简析白居易的音乐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酷好音乐,能弹琴。他的诗歌以及论乐文章的数量也堪称第一。他对音乐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白居易的音乐思想强调教化,崇尚古乐,主张唱情,虽有一定历史局限性,但对今天的音乐研究与发展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节奏是构成音乐的三大因素之一,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不仅能使幼儿感受到音乐的情绪,提高其对音乐的表现力,还能促进大脑皮层重要中枢的发展,对幼儿的智力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爱听童话故事是幼儿的天性,根据童话改编的童话剧是幼儿喜欢的表演性游戏,那么在童话剧中,能发展幼儿的节奏感吗?笔者对此进行了尝试和研究,选择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童话《小红  相似文献   

15.
王辉 《甘肃教育》2003,(4):19-19
普通中学的音乐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表现技能,而这一切首先都建立在能听音乐、会听音乐、有一对听音乐的耳朵上。因此,音乐欣赏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美感、提高学生的素养是十分重要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16.
曾茵  詹海珊 《学前教育》2005,(10):21-22
小班时,孩子们已经欣赏了具有单一形象的主题音乐,对音乐欣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到了中班,我们决定让孩子欣赏具有两种明显差别的音乐形象。我们把活动的关键点定位在:能根据音乐性质及其表现手法联想动物的形象和动作特征。根据孩子的兴趣,我们选取了《小鸟和大象》这首乐曲。乐曲的音乐形象鲜明,主要表现了小鸟和大象这两种对比明显的小动物,且篇幅不太长,有一定的音乐情节,很符合我班幼儿现有的音乐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7.
音乐蕴涵着丰富的美、情、趣,音乐教学除了讲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对学生进行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的培养。一堂新颖别致的音乐课,不仅能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一定的兴趣和爱好,更能通过审美教育、情趣的引导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使学生身  相似文献   

18.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将奥尔夫教学法运用于音乐教育,对学生有很大的益处。由于幼师生就业的特殊性,以及技能学习的重要性,完全有必要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引入幼师课堂,从而真正扭转音乐教学"重技轻能""重技轻教学法"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将奥尔夫教学法运用于音乐教育,对学生有很大的益处。由于幼师生就业的特殊性,以及技能学习的重要性,完全有必要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引入幼师课堂,从而真正扭转音乐教学“重技轻能”“重技轻教学法”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一谈到印尼音乐,我们就能想到《星星索》《梭罗河》《宝贝》等优美梦幻的歌曲,这些歌曲以优美的旋律、舒缓的节奏和独有的风味将聆听者带入梦境般美丽妖娆风姿绰约的南洋风光之中,印尼音乐中历史最悠久最有特点并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就是甘美兰。甘美兰是印度尼西亚传统的民间音乐,是甘美兰乐器群的总称。甘美兰集中体现了印度尼西亚传统的音乐文化,对世界音乐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