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农作物秸秆通过青贮技术处理,可以作为草食畜动物的优良饲料食用,既转化了大量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又制造了品质良好、资源广泛、价格低廉的资源性饲料,降低了养殖业饲养成本。在青贮饲料生产过程中,引进和应用各项实用技术,推广新技术和应用途径,提高农作物秸秆的饲料转化率,是实现青贮饲料产业化发展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秸秆用途十分广泛,在饲料、肥料及综合利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价值。在秸秆还田中应注意技术要求,对秸秆还田机械要正确认识和使用,以提高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意义、作用、措施和机械化技术几个方面的阐述来表明农作物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前,一种生物学处理农作物秸秆方法——“微贮”秸秆饲料技术,我国已试验成功,并列入国家科技“星火”项目。“微贮”秸秆饲料,就是在农作物秸秆中,加入微生物高活性菌种——秸秆发酵活干菌剂,装入适宜的容器(如水泥池、地窖或塑料袋)中,密封贮存,经过一定的发酵过程,可使其秸秆变成质地柔软、消化利用率高、具有特殊酸香味,为草食家畜爱吃的优质饲料,并能够长期贮存,不易发霉变质。这项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限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农作物秸秆的资源量非常巨大,从其组成成分来看,秸秆的利用可分为:秸秆还田(肥料化)、秸秆饲料化、秸秆燃料化和作为工业生产原料四个方面。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不但能够减少以至消除农业废弃物危害,而且其本身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会对农业生产过程提供丰富的能源和物质投入,从而减少农业生产过程的外部投入,达到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收入,形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作物秸秆利用过程中存在着政策、意识、资金和技术上的问题,本文就其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通过应用光合细菌,可将稻草等农作物秸秆制成高效鱼类生物饲料。该饲料综合营养好,营养成分比玉米还要高,并且由于该饲料体积大,比重小,在水中的悬浮时间长达1小时左右,利于鱼类的摄食和消化吸收,是鱼虾的理想饲料。另外,加工该饲料方法简单,可使丰富的秸秆资源得到利用。制作方法用粉碎机将作物秸秆粉碎,将秸秆粉放进发酵池内,加入秸秆粉重量  相似文献   

6.
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高效生化蛋白全价饲料,代粮快速养猪,不但是降低饲料成本,节粮养殖的重大突破,而且为秸秆过腹还田,实现猪多、肥多、粮多、钱多的目标,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氨化饲料就是充分利用农作物的秸秆在氨水的作用下形成醋酸钦和乳酸按,不仅使饲料软化增加适口性,而且扩大饲料来源,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此法成本低效率高、制作容易、使用方便,特别是冬季和早春牲畜普遍缺青绿饲草,大量推广饲喂牛羊,大有发展前途。根据本人近几年推广实践,现就氨化饲料的具体操作方法介绍如下:显露化前的准备选用新鲜的玉米秸麦秸等为原料,在风和日暖的天气进行,先挖窖,窖的大小应按氨化秸秆的数量而定。2配制尿素溶液按100公斤秸秆加2公斤尿素对公斤水的比例配制好尿素水溶液。先把尿素放在大缸中,后加足水…  相似文献   

8.
解洪业 《青海科技》2007,14(1):20-21
农作物秸秆微贮饮料含有较高的菌体蛋白质和生物消化酶类,具有较明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本文就农作物秸秆微贮饲料的制作工艺及注意要点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农作物秸秆是目前较为重要的生物资源,但一些农户将其作为垃圾,习惯收获后将其烧毁。为了对农作物秸秆充分利用,需要在区域内增加技术、资金等,促进农作物秸秆的综合使用,保证能获得更为有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定时收录机     
贵刊在2003年第九期《发明参谋》栏目中刊登了新华社记者偶正涛的《如何不让农民再烧荒》的文章,该文章据实报道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用最古老、最简单的办法火烧农作物秸秆的问题;看后的确感到可惜,处理农作物秸秆并非没有办法,就是现有的技术和办法都能做得到,如偶正涛提到的做成类似木碳的“固体燃料”和“氨化饲料”等,这些因成本和技术操作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利用EEMD和BPNN预测2020年我国秸秆产量,并分析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0%、85%和90%3种情景下,综合利用秸秆对节能减排的贡献情况。结果表明,在基线情景下,当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可节约3 000万t煤,并减少6.15亿t CO2排放。由此证明,提高秸秆综合利用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电厂秸秆资源采购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秸秆资源开发利用的起步过程中,秸秆资源的有效供应成为我国秸秆能源化亟待解决的重要"瓶颈"。论文在山东枣庄十里泉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十里泉发电厂三种可行的秸秆资源采购模式——自行采购、外包采购、产业化采购——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较,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找出了适合该电厂实际情况的最佳秸秆采购方式。本文研究思路和基本方法可为我国的秸秆发电厂建立经济合理的原料采购模式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基本现状及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从南到北农作物的分布不同,农作物的种类也不相同,文章主要阐述了我国农作物秸秆的分布农作物秸秆的产量以及秸秆的用途,并对贵州省内主要的农作物水稻、玉米、油莱、马铃薯和烟草等秸秆中的粗蛋白质、粗脂肪、木质素、纤维素等主要成分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苏、浙、皖农户秸秆处理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漆军  朱利群  陈利根  李群 《资源科学》2016,38(6):1099-1108
为了系统地研究农户秸秆处理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具有针对性地提出秸秆综合利用的合理政策建议,本文以小农经济制度理性假说为理论基础,通过Logit模型的建立,构建了农户秸秆处理行为模型,对苏浙皖三省473个农户样本的秸秆资源处理行为的调研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秸秆焚烧行为主要受户主年龄、禁烧补助以及农户对秸秆焚烧认知因素的影响;农户秸秆还田行为主要受禁烧政策执行力度、家庭生活能源情况、秸秆还田意愿和还田技术指导等因素的影响;农户秸秆出售行为受农户出售意愿和附近是否有秸秆收购站点等因素的影响;农户秸秆出售行为受农户出售意愿和附近是否有秸秆收购站点等因素的影响。为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率,首先,要继续实行秸秆禁烧政策,并加强对农户的秸秆综合利用的知识宣传;其次,要加大对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并完善相应的政策扶持制度;最后,要通过政府、企业及第三方组织等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秸秆收储运体系。  相似文献   

15.
蒋冬梅  诸培新  李效顺 《资源科学》2008,30(9):1307-1312
人口多,资源短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生物质秸秆资源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分支,以此为原料进行发电的研究和探索一直进行着,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利用生物质秸秆资源发电的综合效益尚无定量结论,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试图在秸秆资源发电的综合效益量化上取得突破.首先分析我国生物质秸秆资源现状及利用情况,然后从经济、生态、社会3个视角分析了生物质秸秆资源发电的综合效益,进而构建秸秆发电的综合效益模型对其量化,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生物质秸秆资源发电的前景十分广阔,长远看综合效益可观,但其综合效益具有滞后性,近期综合效益不太明显;②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装机容量为1×25MW、每年燃烧棉花秸秆12.31 ×104t、年供电量1.37×108kWh的秸秆发电厂一般6.23年后才能取得明显的综合效益,长期来看其综合效益可达46 277.50×104元,由此推论若将全国的生物质秸秆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发电的综合效益可高达11 822.72×108元.  相似文献   

16.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江苏省秸秆资源量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美  籍春蕾  邹碧莹  赵言文 《资源科学》2011,33(11):2197-2203
农作物秸秆是地球上第一大可再生资源,为能更好的合理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缓解日益突出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对其进行预测研究是非常之必要的。本文系统分析了江苏省秸秆资源现状及其资源量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并以1990年-2008年历史数据和2009年农作物秸秆资源普查数据为基础,选取理论资源量、人均资源量和单位播种面积资源量为预测评价指标,基于BP神经网络(BP—ANN)对江苏省农作物秸秆资源的评价指标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建立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相对误差基本在5%的范围内,平均相对误差在2%左右,预测结果与实际有较高的拟合度,且对数据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在未来5年内,江苏省秸秆理论资源量呈平穗发展趋势;而人均资源量和单位播种面积资源量呈下降趋势,前者较后者下降幅度大。预测结果与当地发展规划趋势相一致,该方法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最后针对江苏省实际,提出了农作物秸秆资源开发利用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秸秆资源开发利用的起步过程中,秸秆资源的有效采购成为我国秸秆能源化亟待解决的重要"瓶颈"。论文基于山东枣庄十里泉电厂自己设立采购点进行秸秆采购的模式建立最小成本模型,针对不同采购点数设置下的成本进行分析,选择出最经济的采购点数;然后根据区域平分、选取中心点的原则确定采购点位置;最后测量出采购点到电厂的距离,通过fortran、excel等软件的计算和处理,得出最小成本和此成本下每个采购点的最经济秸秆采购量。由分析可得,枣庄十里泉电厂秸秆采购点确定为5个时,秸秆采购成本最低,文中也说明了各个点最优的采购量分配。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基本方法可为我国的秸秆发电厂建立经济合理的原料采购模式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秸秆综合利用与秸秆产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立志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10):1125-1132
我国是秸秆生产大国,提高秸秆利用率实质上等于提高了农业资源的产出率。必须把秸秆当作农产品一样看待,在收储运等产业链环节上下功夫,把秸秆产业做大做强。我国目前尚未得到利用的秸秆如果能被充分利用,相当于增加了21%—27%的农业资源。我国地域辽阔,秸秆利用模式不能千篇一律,即使是同一地方也要多样化。要借鉴国外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和措施,重视技术集成创新,建立有效的秸秆收储运体系,制定并落实秸秆综合利用的扶持政策,全面开展秸秆资源量调查,编制秸秆综合利用规划,注重政策法规的落实,有效利用国际碳基金,并将秸秆利用纳入新农村建设环境评估奖励体系。  相似文献   

19.
高立  赵丛雨  宋宇 《资源科学》2019,41(11):1972-1981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农村土地由“二权分离”向“三权分离”转变,以促进土地流转和农业市场化,但也可能导致农户对承包经营权稳定性的整体预期下降,进而影响农民采取如秸秆还田等长期性土地投资的积极性。本文基于2016年河南省农户秸秆处置行为的问卷调研及565个地块样本数据,构建了农户秸秆处置行为三阶段分析框架,并运用二元离散Probit模型分析和识别了农地承包经营权稳定性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地权稳定性的差异,农户在拥有承包权的地块上具有更强的秸秆还田意愿。具体来说,样本农户在无承包权的地块上秸秆还田的概率比拥有承包权的地块平均低7.7个百分点。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政府应采取额外措施提高耕作者在租赁、托管等无承包权地块上的还田意愿,避免因为土地流转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农民采取保护性耕作意愿的降低,导致农村土地和环境问题恶化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20.
谭雯 《大众科技》2014,(8):80-81
文章对化验室中常见的分度吸管测量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分析了测量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度来源,并建立了测量过程的数学模型,量化不确定度分量,求出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