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日本,福利教育是中小学综合性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简要介绍了日本的福利教育,具体内容包括:日本开展福利教育的意义;福利教育的课程化及其与综合性学习的关系;福利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综合学习是日本中小学课程体系中除学科课程以外的一种重要课程形式,也是近年来日本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亮点所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等多种特点.研究和了解日本中学综合学习的目标、内容与实施,不仅对推进我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时对深化我国中学课程改革,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性学习在国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修定的“学习指导要领”,日本中小学从2000年开始开设“综合学习时间”,并计划在2002年将其纳入正式的教育课程。新“要领”指出,”综合学习时间”是由各学校实施的内容超过教科书范围的横向的、综合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4.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它对当前语文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了解农村中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情况, 《内蒙古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调查研究》课题组于2007年以各种形式对内蒙西部部分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内蒙古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令人失望。“新课程标准”意义上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举步维艰、流于形式。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有两点思考:(一)制约农村中小学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最大的瓶颈因素是语文综合性学习隐性长效目标特点与人们在现行应试教育体制下追求眼前显性短效目标观念之间的矛盾。(二)“新课程标准”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理念和课程形态对师专语文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1996年,日本第15次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了要在中小学设置“综合学习”课程。此后.由教育课程审议会对此进行了论证,在1998年7月的咨询报告中明确了在小学、初中、高中开设综合学习课。1998年12月和1999年3月日本修订了中小学的《学习指导要领》(即将课程计划与教学大纲综合而成的课程方案),规定了小学和初中从2002年开始、高中从2003年开始正式开设综合学习课程,这是日本在世纪交替之间课程改革的一个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1.日本中小学的“综合学习时间”根据新修定的“学习指导要领”,日本中小学从2000年开始开设“综合学习时间”,并计划在2002年将其纳入正式的教育课程。新“要领”指出,“综合学习时间”是由各学校实施的内容超过教科书范围的横向的、综合的学习活动。设置“综合学习时间”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把从各科所学的知识、技能在实践中综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课题来自以下3个方面:①国际理解教育、信息教育、环境教育、福利与健康教育等综合性课题。②儿童感兴趣和关心的课题。③具有地区特色和学校特色的课…  相似文献   

7.
1998年12月,日本文部科学省新颁布的《学习指导纲要》,在原有的语、数等主要科目板块、道德板块、特别活动板块的课程结构上新设了“综合学习”板块,并将其定为必修课。2002年日本小学和初中开始正式实施“综合学习”。2003年,日本各所高中也开始全面开展“综合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8.
崔昌淑 《教育》2012,(3):63-63
根据新修定的“学习指导要领”,日本中小学从2000i年开始开设“综合学习时间”,并纳入正式的教育课程。新“要领”指出,“综合学习时间”是由各学校实施的内容超过教科书范围的横向的、综合的学习活动。这是日本社会为了培养年青一代面对国际化、信息化社会所必备的素质和能力所采取的具体的教育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9.
周晶 《江西教育》2005,(4):14-14
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其目的是。追求踌学科的、综合性的学习.并确认选种学习对培养儿童的生存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以国际化、信息化等标志的社会变化是十分必需的”,并在2002年把“综合学习时间”作为重要的课程领域。由于日本的“综合学习时间”与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谋程有许多相似之处.不少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但是笔者在大量解析“日本综合学习时间”课程实例时发现,  相似文献   

10.
对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综合性学习已成为新课程下语教学改革的一大“热点”和“难点”。怎样理解综合性学习?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作为语学习内容之一,并列提出,意味着什么?如何开展综合性学习?对综合性学习效果,应当怎样进行评价?等等。这些问题几乎成为中小学教师在研读《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探讨语教改规律时,共同关注的话题。在此,本将围绕上述问题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11.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is believed to contribute to innovative, pupil-centr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In these environments, curriculum characteristics fit pupil characteristics better and teachers act as coaches instead of lecturers. This article presents results from a study of teaching–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ole of the teacher in ICT learning environments. Observations were carried out in classrooms of 25 technology-rich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five European countrie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ults show that in many cases ICT is used to facilitate traditional ways of teaching. Some examples of promising ICT teaching–learning situations are presented. In addition, quantitativ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earning environments are more pupil-centred when there is a higher degree of curriculum differentiation and when teachers act as coaches. However, even if teachers act as coaches, they tend to stay firmly in control of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研学旅行作为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活动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容易产生“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的问题,构建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指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为此,以课程要素分析为理论框架,根据我国中小学研学旅行政策文本,从准备要素、设计要素、过程要素、结果要素和反馈要素五个维度构建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体系,为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实施、评价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研学旅行成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新模式,其课程化建设成为保障研学旅行科学化、规范化的必由之路。文章借鉴情境感知理论,结合旅游和学习情境,以“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研学基地”为研学场所,设计研学旅行课程,阐明课程设计思路,以提升学生研学旅行效果。为进一步保障研学旅行课程的有效性,研究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评价标准作为综合实践取向,设计了研学旅行学习效果评价的标准和内容,以完善研学旅行评价机制的建设。研学旅行课程化是研学旅行常态化的重要路径,在不同领域体现着多元的价值属性,综合推动研学旅行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This introductory article accompanies three further articles forming a case study research project undertaken to describe the experience of four urban secondary schools implementing a competence-based curriculum for students in their first year of secondary education. The nature of such competence-based curricula is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secondary schools before providing an outline of the context of each of the case study schools. A democratic and emancipatory view of education provides the rationa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ferable competencies, and this is considered with respect to the challenges of engaging in a cross-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the curriculum. These challenges are viewed through the lens of Bernstein's concepts of strong and weak framing and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scourses. Each of the accompanying articles takes up a different aspect of education, focusing on curriculum plann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respectively. Further challenges with regard to changes in the English curriculum are briefly reflected upon. Finally an outline of the case study methodology which was employed in the study is provided.  相似文献   

15.
国外中小学在课程决策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它们赋予学校一定的决策自主权,充分发挥决策主体的作用,建立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个性化学习决策理念,注重实践性课程决策,创建决策团体,发挥集体优势,建立一定的保障措施。这些对我国中小学学校课程决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全面改革的背景下,创客教育已成为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当前,国内中小学创客教育普遍存在课程体系缺乏、教材短缺、课程单一及考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根据创客情境学习理论的教育思想,以宁波市中小学创客教育为例,归纳总结宁波市中小学创客教育重比赛轻教学的特点,并提出打造规范化的课程体系、开发标准化的课程教材、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等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施及价值备受关注。本文以东京都大田区矢口小学六年级的新矢口渡调查为例,通过对矢口小学六年级学生新矢口渡调查活动的组织、实施及评价过程的考察,分析了日本小学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特点,以期为我国中小学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The study explored the contributing factors in implementing the learning study approach in Tanzanian secondary schools. Three mathematics teachers formed a learning study group, guided by the variation theory of learning, to share their experiences on how to implement a Learner-Centred Approach (LCA) in their school milieu. Teachers were interviewed at the end of each intervention phase on the prospects they encountered in the course of implementing the learning studies. Classroom observation notes were taken to supplement the interview data, which were analysed using phenomenographic variation framework.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hool’s administrative support, the existing curriculum and perceived positive outcomes of the learning studies were the key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learning study perfection. We therefore, conclude that careful attention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to promote key aspects for sustainabl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earning stud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secondary schools with similar attributes to the Tanzanian context.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德国中小学课程历史演变与发展历程的介绍分析,揭示了德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增强课程的宽泛性;加强有关欧洲教育;重视基础性的关键技能及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个性化;加强作为思想方面的价值观的教育。并提出几点启示:优化课程结构;注意课程衔接;充实课程内容;重视潜在课程;加强个别化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