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忽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学校里,教师遇到痛苦或不适,坚持给学生上课,这样的事很平常,谁也没有把它看得很重要.有资料表明,有78.6%的中小学教师感到精神压力太大(<中国教育报>2002年10月5日),心理障碍发生率急剧增高,已经达到50%(2002年6月25日<羊城晚报>),而我国正常人群的心理障碍比率只有20%左右.有心理障碍的老师,当与学生、同事、家长等发生矛盾的时候,有可能导致情绪失控,产生后悔终生的恶果.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行业规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于2002年6月25日教育部令第12号正式颁布,并于2002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 《办法》依据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保护学生、学校合法权益为基础,突出强调了学校依法保护学生人身安全,积极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界定了学校对学生伤害事故承担的责任、程序及赔偿等。根据《办法》第二  相似文献   

3.
2002年9月1日,由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办法》中涉及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具体有以下几点。《办法》提到了学校的场地、其他公用设施,以及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等,学校应当承担相应责任。《办法》具体规定在6种情形的学生伤害事故中,如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学校无法律责任。其中,第(三…  相似文献   

4.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各界的期盼下,教育部于2002年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当年9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办法》为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和责任承担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也给学校、教师和家长吃了一颗定心丸。但围绕《办法》的法律地位及内容的含义,人们又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对《办法》进行正确的解读。一、《办法》的法律地位及其效力1.法律地位及效力。《办法》是由教育部制定的规章,属于行政立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的规定,其地位在…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加入WTO的需要,逐步与国际通行作法接轨,规范和简化劳务人员出国手续,促进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事业的发展。近日,外经贸部、外交部、公安部联合发出2002年第2号令,发布《办理劳务人员出国手续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2002年4月1日起执行。《办法》明确规定,劳务人员出国,一律由公安机关办理护照。  相似文献   

6.
袁征 《教育文汇》2006,(10):18-19
禁止教师课堂接手机、禁止教师发牢骚、禁止上课无教案……不久前,一部划分细致、处罚严厉的《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台。该《办法》以定义教学事  相似文献   

7.
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4个城市168所城乡学校2292名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抽样调查:51.2%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32.2%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2.5%的教师出现"心理疾病"(2007年第34期《成才导报》)。平时教学任务的繁重对教  相似文献   

8.
从2002年9月1日起,教育部新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简称《办法》)将施行。《办法》适用的范围是: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以及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伤害后果的事故的处理。《办法》具体规定了学校应当承担相应责任的12种情形,如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小学生伤害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小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令学生家长、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伤透脑筋。国家教育部特制定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2002年9月1日开始实行。《办法》的实施,虽然使中小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0.
《辽宁教育》2014,(8):24
正2014年1月11日,教育部以教师(2014)1号印发《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该《办法》共14条,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第一条为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保障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等机构的教师。前款所称中小学教师包括民办学校教师。  相似文献   

11.
由教育部颁发,并于2002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与其职务无关的个人行为或者因学生、教师及其他个人故意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造成学生人身损害的,由致害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这里所说的实际上有两种情况。一是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与  相似文献   

12.
2002年8月21日教育部制定和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欲为日渐增多的校园伤害事故纠纷提供解决依据,本文针对该《办法》的法律效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10月28日,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教师[2016]10号)(以下简称《计划》);2017年3月31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教师厅[2017]3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2017年8月11日,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又印发《关于做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年度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教  相似文献   

14.
近期读琳之老师刊于《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5年第6期)的《真的很累》一文,深有同感,但是感慨之余,也有话要吐!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曾对辽宁省168所中小学2292名教师进行检测,结果显示: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因此,我们不少教师总体身体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均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不少教师都在喊“忙”喊“累”!因为他们个个都在高速运转,身体、心理早就疲惫不堪!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快乐真的远离教师了吗?教…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02年9月1日开始实施了,为了使同学们全面了解该《办法》,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特将《办法》的主要内容用对话的形式向同学们作一介绍。问:为什么要颁布《办法》?  相似文献   

16.
信息窗     
教育部颁布《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部最近颁布《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作出了具体规定。该《办法》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办法》共分为:总则、事故与责任、事故处理程序、事故损害的赔偿、事故责任者的处理以及附则  相似文献   

17.
声音     
<正>很赞同《江苏教育》(教师发展)2017年第6期上《教育也需要工匠精神》一文的观点。所谓"工匠精神",就是热爱你所做的事胜过爱这些事给你带来的利益。教师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事业。我以为教育的"工匠精神",应具备这三个关键词:"热爱""专注""卓越"。专注是成功的重要条件,一辈子做好一件事,集中80%的精力优先做好20%最重要的事,梦想总有一天会实  相似文献   

18.
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为学生出现伤害事故后的责任承担提供了法律依据,在此规章颁布以前的诸如监护权问题、学校过错责任等等争议较大的一系列焦点问题也因此有了定论。过错责任原则是贯穿整个《办法》的基本原则。此《办法》的实施,也为相关方的行为提出了规范要求,使他们明确了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管理》2002年第6期刊登了滑万东老师《“权宜之计”并不宜》的文章,认为孙汉宁先生《100元能加3分》(见《中小学管理2002年第2期》)中的做法既是在教孩子弄虚作假,又是在强化金钱在孩子头脑中的作用,引导孩子“向钱看”。对此观点,我完全赞同。滑老师所提出的处理交假币这件事的办法,比起不少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就毫无顾忌地数落老师的不是的做法要高明得多,但这个办法是否就没有负面影响呢?我看未必。  相似文献   

20.
我校于2000年4月20日经同济大学第六届教代会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了《同济大学住房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并于2002年4月15日校长办公会通过了《同济大学教师公寓管理暂行办法》 (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从而实质性跨出了对教师公寓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第一步。一、我校教师公寓的现状及制定《暂行办法》的背景同济大学经过两次大规模的并校,学校教师公寓相对比较分散。通过前几年的筒子楼改造,部分教师公寓的居住条件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