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学科课程文化的建设、课程管理系统的构建应注重和谐和生长的特性,和谐是构建教育学科课程管理系统的重点,是该系统的价值取向、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评价标准。和谐也是构建教育学科课程管理系统的难点,必须正确认识和谐的含义,以全局的观点、生长的观念看待教育学科课程管理系统的构建。以学习者的角度和高于学习者的现实角度来评价和谐教育学科课程管理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中等职业学校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课程改革,离不开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又会反过来促进中职课程改革、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策略;然后论述了关于开展行动研究,加大专业课程改革的力度;最后提出中职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加快文化课改革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第一小学在三级课程建设中坚持以校为本,通过有效实施国家课程、创造性实施地方课程、特色化实施校本课程,使三级课程成为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整体,实现了人与文化、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有效实施国家课程实现教与学的和谐我校在国家课程实施过程中,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学什么、怎么学",通过教材研究、高效课堂研究、综合实践课程研究,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特殊教育和谐课程探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特殊教育和谐课程以生活为核心,是教学双方领悟生态与存在的根本,也是共同探索生命成长导向和谐的过程。本文对该课程的产生、特点、由此引发的教育改革以及该课程观念与实践所激发的特教思考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和谐校园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建设和谐校园需要人文精神,大学文学艺术课程是普及人文精神的主要阵地。因此我们应该了解文学艺术的作用,加强文学艺术课程建设,在教学中把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既教书又育人。本课题组就文学艺术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和要采取的措施提出见解,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论武术课程在和谐校园的影响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文献综述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推理等方法,分析了在建设和谐社会这个大背景下加强建设和谐校园的必要性,并从武术追求和谐的价值观方面着手对武术课程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影响力做了研究分析,指出武术课程在服务于和谐校园的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特殊教育》2005,(9):36-36
张京在2005年第8期《中国特殊教育》上发表《特殊教育和谐课程探新》一,他提出,特殊教育和谐课程是以生活为核心,是教学双方领悟生态与存在的根本。也是共同探索生命成长导向和谐的过程。他认为特殊教育和谐课程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8.
邵春安 《现代教学》2011,(7):130-131
众所周知,学校课程领导力的要素主要包括学校课程计划编制能力、学科建设能力、课程评价能力和课程管理能力等。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以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以“和谐教育”的理念为引领,立足校本,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和实践,结合学校特点,富有创意地实施国家课程,用行动诠释课改理念,构建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9.
季洪旭 《上海教育》2010,(12):51-52
课程是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们高度重视课程建设,明确提出“以夯实基础,发展个性特长为着眼点,构建可供学生选择的和谐发展的课程;以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类课程为主要生长点,构建重基础、多样化、多层次的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冲突中走向和谐,这是课程理念及实践发展的基本路径。从人类整体进步与社会生产力发展角度所构建的和谐课程具有社会功效性、人类整体发展性以及多维度发展性等特征。在社会新时代发展要求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要努力突破传统功名伦理的局限,更要通过建立和谐课程理念来积极倡导多元立体课程模式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冲突与和谐——当代国际基础教育课程理念发展研究》一书系统研究了课程在人类社会、民族国家和人类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理念发展、冲突和创新情况,揭示了课程理念在冲突中走向和谐的发展脉络和基本规律,是一部具有独特研究视角的课程论著。  相似文献   

12.
综合课程研究的生态主义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生态主义世界观、价值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基础的生态主义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研究范式,以生态主义观点研究综合课程,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能使他们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并从中汲取力量、获得智慧,进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的综合性、整体性循环的教育经验。为此,自然资源必然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和谐理念下的高校全人教育课程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人教育以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为理念,从身心、智力、审美和情感意识、个人责任和精神价值等多方面整合人类个体知识。约翰.米勒提出"平衡、包容与联结"为全人教育课程遵循的三原则,为我们提供了实践全人教育理念的途径。和谐理念下的高校全人教育课程与通识教育课程,都是培养全面和谐大学生和提高文化素质的模式,以整合的理念整体思考高校课程体系,融课程规划、目标、内容、评价和管理为一体。以公共基础课程、通识课程和课外学术活动或业余活动为主要实践阵地和实施途径,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贯穿其理念和思想,在教师教学方法中融渗全人教育理念和思想。此外,建立专门机构进行课程的规划、审核与实施,建立评价体系是落实全人课程和保障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从教育信息生态视角审视高职院校课程的网络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信息生态学注重系统的动态平衡,强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从教育信息生态的观点出发,发现当前高职院校课程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网络课程中的生态失衡现象严重,教学资源数据规范化和应用率不高,资源共享应用程度不高,学习支持服务严重不足等缺陷。因此,为解决以上缺陷,需要以系统观指导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设计,以多样性原则引领教学资源的建设,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与制度法规,以生态平衡的目标促进网络课程的协同进化。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网络课程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后现代主义对教育领域影响的日益扩大,在西方课程研究领域出现了向后现代转向。文章首先介绍了后现代课程观,并借鉴其中一些观点从网络课程系统开放性、内容呈现形式和学习环境建设三个方面阐述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网络课程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中职学校,要建设和谐校园,让学生"健康与和谐发展",必须加快课程改革,尤其是专业课课程的改革。本文就专业课课程改革的现状,提出了一些亟需实行的措施:实现专业课课时上的突破;加快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编著理实一体化教材;建设好理实一体化教学场地  相似文献   

17.
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然而我们以往的课程观念局限于国家统一设置的课程和教材,对丰富多彩的地方课程资源没有进行开发利用。与此课程观念相对应的则是教师在课程教材方面只是执行者而不是研究者和创造者。随着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体制,我校积极进行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中心、学生需求为基础、自主发展为导向”开发地方课程资源的试验,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和谐与和谐教学 和,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相合也,有协调、无抵触、无冲突之意。琴瑟和鸣,黄钟大吕,这是艺术的和谐;和风细雨,桃红柳绿,这是自然的和谐;政通人和,安定团结,这是社会的和谐。和谐是自然和社会的理想状态,我们在课程改革中提倡和谐教学的思想,就是要实现多方面的和谐,达到和谐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9.
冯建强 《教育家》2004,(3):19-20
我们的基本思路之一是走改革课程之路,走开发课程化之路。我校在反思校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感觉到,一般意义上的课程总免不了带上一种工具的色彩,带上一种强化训练的印记,带上一种学生被动接受的痕迹。如何以人为本?如何通过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这需要提高课程的价值——课程化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0.
论基础教育和谐发展:基于课程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翔 《教育研究》2006,27(4):19-23,42
基础教育和谐发展最终要通过学校课程落实于人的发展。基于此,基础教育和谐发展包含个体和谐发展与群体均衡发展,并反映相应的课程价值。促进基础教育和谐发展的课程策略涉及物质、制度和意识三个层面,即有效开发与均衡配置课程资源;建立上下贯通、职责分明的课程保障制度;树立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课程意识和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