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合"、"同"在战国时期联合成复音词,有初始义"和合齐同、齐心协力"和引申义"和谐一致、志同道合"。唐朝,其产生另一引申义"各方执以为凭的契约、文书",此义位至明代成为"合同"一词的核心义位。在现代汉语中,"合同"一词仅表示"契约、文书"一义,其他义位基本不再使用。从古至今,"合同"一词的词义系统经历了比较复杂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所谓悼亡,顾名思义,就是哀悼亡者。从现代汉语的角度乍一看,"悼亡"一词似乎是个很普通的词儿,就是"悼念"、"哀悼"、"追悼"的意思——但是,任何一种语文都有它的特殊性,"悼亡"这个词恰恰就是很特殊的一个汉语词语。也就是说,它在表示"悼念"、"哀悼"和"追悼"一类意思的时候,是有特定对象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X货"构式在网络等媒体上的广泛使用,"货"的用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形成了"X货"词族。新兴"X货"词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具体表现为:一是"货"在表示"商品"义时用法更加灵活,且指人用法较之以往更为普遍;二是在"货"的附加义方面,指人时原有的贬义成分消失,转为中性义;三是"货"的语义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泛化,并通过"X货"构式大量构词,形成了"X货"词族,丰富了汉语表达。  相似文献   

4.
一词语复习,切入新课 师:同学们,课文都预习了吧?(板书:日寇)这个词怎么读? 生:rì kòu。 师: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知道"寇"这个字以前是怎么写的吗?(老师板书篆书"寇")"寇"字由三部分组成:"宀"是房屋,"元"这里指人的头部,"攴"是手持棍子。  相似文献   

5.
英语中"家庭"这个单词的拼写是"family"。有人说,"f"表示"父亲"(father),"a"表示"和"(and),"m"表示"妈妈"(mother),"i"当然就是指我(I)了,"l"表示"爱"(love),"y"指"你们"(you)。  相似文献   

6.
“子”脚词语指以“子”字作韵脚的词(狮子/莲子)和短语(藏书万卷可教子/按着葫芦抠子)。在汉语里,词的划分有时会遇到困难。有的“子”脚结构(虎子/父子/母子)是词还是短语,人们的认识可能不一致,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子”脚词语中上声“子”与轻声“子”的区分这个问题的探讨。广义地说,“子”脚词语同时包含了上述难于确定是词还是短语的“子”脚结构。  相似文献   

7.
"夜来"一词具有"昨天"义,"来"具有"往昔,过去"之义,这在《汉语大词典》中已有收录。"夜来"一词无论是表示"昨天"义还是非"昨天"义,都应视为主谓结构的复合词。"夜来"三个主要义项"入夜"、"夜间;夜晚"、"昨天"均与时间有关,三个义项之间具有其内在关联。"夜来"在表"昨天"义时是派生词,"来"为时间词后缀的说法有待商榷。"夜来"表示"昨天"义这一用法至今仍保留在山东方言中。  相似文献   

8.
"因"是一个常用汉语词。在先秦文献里,"因"处于虚化过程中,其词性、意义和用法看似十分复杂,但如果明确了"因"的本义为"像垫子(席子)之形"或"会垫子(席子)之意",则该字的各种意义和用法就如网在纲,纲举目张,十分清晰明确了。  相似文献   

9.
李国平 《生活教育》2012,(21):29-29
"认真"这个词,《现代汉语》解释有两个意义,一是"信以为真,当真",一是"严肃对待,不马虎"。联系现实种种情况想来,"认真"的意义,还应该有第三个解释,那就是"确认是真,真指的是符合科学规律的道理、客观存在的事物"。  相似文献   

10.
    
徐灿 《高中生之友》2010,(12):37-37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挤"这个字列出了几个主要义项。第一种是最本义的解释:"(人、物)紧紧靠拢在一起;(事情)集中在同一时间内"。我想,在当今社会中,对这个解释最典型的例词就是"挤公交车"。中国人不说"乘公车"或"搭公车",那是因为搭乘公交车的人实在太多了,车外面挤着上车,到了车上就仿佛进了沙丁鱼罐,满满一车的"沙丁鱼",让你除了"挤"这个动作外无计可施。  相似文献   

11.
说“腿”     
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对"腿"的语义场以及其词义发展脉络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分析,认为从语义场的角度说,"腿"包含"人腿"、"动物腿"、"器物腿"、"火腿"四个子语义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则"股"、"胫"、"脚"等共14个词曾在历代典籍中有过"腿"义。  相似文献   

12.
三张,即西晋张载、张协、张亢三兄弟,是晋初太康时期的文学家。三张虽非西晋文坛的巨擘,但其创作在有晋一代仍是可圈可点。其文学实践中的创作倾向与审美追求,体现出重真情、重穷形写物、重文辞清丽、工整的文学创作观。  相似文献   

13.
说“娃”     
主要考察"娃"词义演变的轨迹:"娃"最早为方言词语,本义为美丽,且特指女子貌美。唐以前用例较少,唐代至元代数量增多,但仅出现于诗词、戏曲当中,应用的范围较窄。唐代,"娃"开始了低龄化的倾向,和"小孩"产生了一定联系,虽然开始仅表女性,但是到了元代,"娃"在北方口语当中可表示"小孩",且不论性别。明清之后,表女子的"娃"逐渐消失,而表小孩的"娃"逐渐由北方方言扩展开来,渗透到多个方言区,且词义也有了进一步的引申。  相似文献   

14.
清官修《明史.仁宗诚孝张皇后传》称杨士奇奏请张太后,为建文帝修《实录》、弛方孝孺诸臣文禁等三事,并称建文帝为建庶人。本文对该一史事的史源及其演变过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指出所谓的杨士奇"举三事"并不存在,明成祖朱棣亦未废建文帝为庶人,建庶人乃指建文帝少子文圭。  相似文献   

15.
泰国19世纪的银币单位Tical为Baht取代后,华人针对Baht发明音译字"金末"读为"Puak"。因此字不见于中国,改为"铢"。厦门方言中"抹""沫""末"均读buat,与Baht发音接近;泰王朝创建钱币时直接引用中国钱币"铢"作主币衡重计值单位,故读"Puak"的"金末"自然改为"铢"。  相似文献   

16.
<诗品>谢灵运条引<异苑>提到"钱塘杜明师"其人,在现有的出版物中,大抵有五种意见①杜子恭;②杜炅字子恭;③杜蓦字叔恭;④杜炅字子恭、杜昺字叔恭并非一人;⑤杜炅字子恭、杜昺字叔恭为一个人.因此,杜明师成了文学史、道教史上的一个谜.本文从史讳学的角度,揭开了这个谜底,杜明师名昺字子恭.唐高祖李渊之父名昞,为避其讳,改杜昺为杜炅,或迳称其字.<宋书>、<洞仙传>,<道学传>、<南齐书>撰于唐朝前,原本不当避唐讳,今本乃唐人所改.宋以后的著作,有的改回,有的沿用,遂成混乱.古书上的杜昺、杜炅、杜子恭、杜叔恭、杜恭实为一人,即杜明师.  相似文献   

17.
今日的杏花村文化现象都与托名杜牧的《清明》诗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其实,杏花村意象是杏花意象在唐宋文学中的诗意延伸。据考察,"杏花村"词组在今存唐诗中出现过3次,在宋诗中出现过17次,在宋词中出现过4次;"杏村"在宋诗中出现过3次。这27个杏花村除了南宋方回诗中一个"杏村"是实指外,其余全是虚称,则《清明》之中的"杏花村"也当是虚指。学者从目录学、诗韵学、诗歌风格学等角度曾经怀疑过杜牧对《清明》诗的著作权,此外,若从诗意传承的角度去看,《清明》诗也不可能为杜牧所作,它只能产生于两宋之间。南宋以来的个别词选中录有一首署名北宋宋祁的已经化用了《清明》诗意的词《锦缠道·春游》,但至少有四点理由可以认为这是一个以讹传讹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汉苍梧郡为汉武帝平南越后所设。南越苍梧秦王降汉后,汉武帝以其旧有辖地为基础设立汉郡,故其郡名为“苍梧”。而南越苍梧王之“苍梧”国号很有可能因地处南岭之北的旧泰苍梧郡而得名,南越国以“苍梧”为号设立藩国,遥领汉长沙国之地,这是当时南越与汉长沙国之间尖锐矛盾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了中古文献中动量词"番""反""返"等的使用情况,发现"番"兴起于南北朝,而"反(返)"作为动量词在东汉时已非常成熟。其动量词义来自动词义"往返","番"是"反(返)"的通假字,专门用来称量对答回合数。隋唐以后,可能由于避讳及追求更准确的语言表达的原因,"番"逐渐替代了"反(返)",并发展成为现代汉语中的专用动量词。  相似文献   

20.
颜师古在训诂著作中,常用注释用语"今"来指称唐代通语,说明从东汉到唐代汉语词语的演变发展轨迹。这些唐代通语与被释词相比较,在形态上,主要有一成不变、貌合神离、改头换面、面目全非等四种变化,而以后两种为主。在构词法上,单音词演变为复音词,以合成词为主且偏正式最多。今天仍有一部分唐代通语作为现代汉语基本词汇、一般词汇或方言词汇在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