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学们还记得小学课里《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课内容是: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乌鸦看见瓶子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教学分析 本课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实验与观察”:中国科学馆里,有一个玻璃瓶子,里面有两条小鱼和一些水草,密封了一年以上,还活得很好。请学生解释一下这个现象,并且试着自己也做一个这样的生态瓶。第二部分“回顾与反思”:在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有没有得出让自己满意的结论?第三部分“交流与展示”:我的科学经历。  相似文献   

3.
案例: 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乌鸦喝水》的教学正在进行,学生六人合作小组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乌鸦喝水的实验。实验要求学生研究乌鸦是怎么喝上水的?学生个个喜形于色边做实验边注意观察,从“瓶子里渐渐升高的水”的现象中理解课文“乌鸦把石子一粒一粒衔起来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苏教版)的课本中有一篇课文《这条小鱼在乎》.文中讲了一个小男孩在潮退后的沙滩上.把一条条搁浅在沙滩上浅水洼里的小鱼扔回大海,搁浅的小鱼很多.而阳光很强烈。用不了多久就会把水洼里的水晒干。小男孩根本来不及拯救那么多的小鱼。这时来沙滩散步的一个大人忍不住劝阻小男孩:“有谁在乎呢?”而小男孩仍不停地捡起小鱼说:“这条小鱼在乎。”“这一条,这一条,还有这一条……”。读了这个故事。我感触颇深。这一条条搁浅的小鱼不就像班中那些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稍落后于他人的后进生吗?小男孩对待小鱼如此有爱心。如此尽力。那我们教师更应该学习小男孩。  相似文献   

5.
7月16日,爸爸妈妈带我去了秦皇岛市,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大海,大海非常宽广,波浪一个接一个的向岸边冲来,人们在波浪里欢快地游泳,远处海天一色。第二天早晨,我和妈妈5点半就来到海边,看见昨天晚上涨潮时,把一些小鱼、小虾和活的小贝壳冲了上来,这些小动物在浅滩上不能回到大海里,不能回到妈妈的怀抱。我们就拿了一个矿泉水瓶子,捞了很多小鱼,把它们灌进瓶子里,我看见小鱼的嘴巴一张一张的,好像在说:“妈妈你在哪儿?”我想我们人类失去了妈妈也会非常悲伤,我就把它们放回了大海,让它们回到了妈妈的怀抱。?帮助小鱼找妈…  相似文献   

6.
在讲三年级《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时 ,上课前我充分地为学生设计了新的实验 ,并准备了材料 ,材料有 :水槽、红水、白纸、玻璃杯、无盖矿泉水瓶两个 (其一瓶底底部周围有 6个眼 ,另一个没有眼 ) ,气球、矿泉水瓶盖一个。课堂上 ,我们利用空瓶子引入。手拿空瓶子 ,问“瓶子里面有什么 ?”有的学生认为什么也没有 ,有的同学说瓶子里有空气 ,就在学生意见有分歧时引导学生运用准备的实验器材进行新的实验 ,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具体操作如下 :图 1        图 2实验 1:现象 :瓶子里往外冒泡泡 ,水流进瓶子里了 (见图 1)。实验 2 :现…  相似文献   

7.
殷姿 《家教指南》2006,(1):15-17
从“笨”死的梭子鱼到“越学越笨”的孩子 科学家把一条梭子鱼放进一个有许多小鱼的水池里,任何时候梭子鱼饿了,只要张张嘴,把小鱼吞进去就行了。过了一段时间,科学家用一个玻璃瓶罩住了梭子鱼,小鱼在瓶子外面游来游去,梭子鱼就迎上去,但每次都撞在了瓶壁上。慢慢地,梭子鱼的冲撞越来越少,最后,它完全绝望了,放弃了捕食小鱼的所有努力。这时,科学家取走了套住它的瓶子,备受打击的梭子鱼沉到了池底,一动也不动了。无论有多少小鱼在它的身边甚至嘴边游来游去,它都不会再张张嘴。最后,这条可怜的梭子鱼就这么活活饿死了.  相似文献   

8.
《八小时以外》2011,(11):128-128
场景:你在森林的深处,向前走,看见前面有一座很旧的小屋。1.这个小屋的门现在是什么状态?开着关着2.你走进屋子里看见—张桌子,这张桌子是什么形状自勺?圆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3.在桌子上有个花瓶,瓶子里有水,里?满的一半空的4.这个瓶子是由什么材料制造的?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一个知识传递的过程。对于中国的语文教学而言.很多人将其理解为读与写的结合。尤其是初中语文,语文学科变成了一本素质教材.让人们在教学中不仅掌握到了知识.更能体会生活的滋味。但是。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制度与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了一种惰性思维。学生们很少去质疑书本的内容的真实性.似乎在潜意识里就已经确定了书本的正确性。那么.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这样的现象是否常见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又有哪些缺乏质疑精神的现象呢?如何才能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呢?本文将主要针对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究.并深入阐述关于质疑精神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教学“容积和容积单位”一课,教师提着一桶水,带着一个小漏斗、一些大小不一的饮料瓶或矿泉水瓶进入课堂,所带的瓶子中有1升、500毫升、350毫升、170毫升、100毫升的各若干个,瓶子上的标签不要撕掉。上课开始,把瓶子摆在讲台上,教师依次提起几个瓶子,提出一系列问题,并在黑板上把问题用图画(画大小不等的瓶子)表示出来。①最大的瓶子(1升)1瓶水与第二大的瓶子(500毫升)2瓶水的量有什么关系?先猜再用水量试。②最大的瓶子是否能装第三大的瓶子(350毫升)3瓶水?③第三大的瓶子与第四大的瓶子(170…  相似文献   

11.
正那是阳光明媚的一天,我跟爸爸妈妈一起去湖边游玩。透过清清的湖水,我看到了很多的小鱼、小虾。于是,我像只小猫一样,趴在湖边,一会儿捉小鱼,一会儿捕小虾,玩得不亦乐乎。我把捉来的小鱼小虾都放在一个透明的瓶子里,目不转睛地看着它们在水中游动。可是,没过多久,我就发现有几条小鱼变得死气沉沉的。我轻轻地摇晃瓶子,可小鱼还是无力地漂浮着。我想到妈妈对我说过,有阳光,小草才能生长。我想,小鱼一定是和小草  相似文献   

12.
自制气压计     
材料和用具水、硬纸片、胶带、塑料汽水瓶、碟子。问题三百多年前,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切利,首先想出测量大气压的方法。你可以自己动手,制造一个简易的气压计吗?实验游戏碟子里装一半的水,再在瓶里装四分之三的水。用拇指盖住瓶口,将瓶子倒转过来。移开拇指,将瓶口快速放进碟子里。剪一条硬纸条,画上均匀的刻度,用胶带粘在瓶子外侧。会发生的现象水不会从瓶子中流出来。而在气压改变时,水位会稍微上升或下降。原因空气对水的压力留住了瓶子里的水,气压和瓶内的压力相当时,水就不再上下移动。而外界空气压力发生改变时,这种压力…  相似文献   

13.
乔斌  谢毅 《山东教育》2005,(1):93-94
1.出示药瓶:在一个标有容积刻度的瓶子里,装有大半瓶的液体,求这个瓶子中窗余部分的容积是多少怎么办?小组合作交流,看着哪个小组想法更巧妙?  相似文献   

14.
看钓鱼     
池塘边,有个小姐姐在钓鱼。我走近一看,发现她的钓鱼杆很有意思:一根小树枝,一根鱼线,鱼线上系着一条小蚯蚓。她把小蚯蚓放在水里,等着鱼儿上钩。一会儿,鱼线动了,小姐姐猛地一提,一条小鱼咬着蚯蚓上来了!她忙抓住小鱼放进瓶子里。一会儿,她的瓶子里装满了小鱼。看钓鱼$湖南第一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二年级@莫傲岩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舶来的问题,是这样说的:有一只鹅,在很小的时候就被主人放到一个大肚长颈的瓶子中养着。鹅的身子窝在瓶子里,脖子刚好能伸到瓶口之外。每天,主人都来喂这只鹅。鹅在瓶子里养尊处优,很快就长大了。当鹅的身子膨胀到不能经由瓶口被拿出来的时候,用什么样的办法可以在既不损坏瓶子又不弄伤鹅的前提下把鹅从瓶子里取出来?  相似文献   

16.
龟兔赛跑     
材料和用具水,2个相同的大饮料瓶(塑料的),2块木板,2张小木凳。问题让龟、兔赛跑,谁会跑得快一些?实验游戏找一块平地,并排放上小木凳。将长木板一端放在凳子上,另一端放在地上,使两块木板形成两个斜坡。把一个塑料瓶装一半的水,另一个则让它空着。然后,把两个塑料瓶都横放在斜坡顶端,同时放手。会发生的现象一开始,装有水的瓶子会很快滚下斜坡,速度比空瓶子快。但是,到了平地上后,有水的瓶子很快就停下来,而空瓶子则滚了很远才停下来。看来,是一开始跑得较慢的“龟”赢得了比赛。原因装在瓶子里的水,给了瓶子额外的…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把一条梭子鱼放进一个有许多小鱼的水池里。梭子鱼只要饿了,就可张张嘴,随口把小鱼吞进去就行了。过了一段时间,科学家用一个玻璃瓶罩住了梭子鱼。刚开始时,小鱼在瓶子外面游来游去,梭子鱼一见就迎上去,但每次都撞在了瓶壁上。如此这番,慢慢地,梭子鱼的冲撞越来越少。最后,它完全绝望了,放弃了捕食小鱼的所有努力。这时,科学家又取走了套住它的瓶子,但备受打击的梭子鱼已经沉到了池底,一动也不动了。接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1.抓住描写小鱼可怜和小男孩救小鱼的句子,通过朗读感悟,体会小男孩的一片爱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9.
大海的一次涨潮就会将成千上万的小鱼带上沙滩的浅水洼里,随着浅水洼里的水的干涸,小鱼的生命也随之结束。这种现象对于生活在海边的人来说早已习以为常,然而有这样一个执著的小男孩,将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条条捡起来,用力扔向大海。这么多的小鱼,他知道自己是捡不完的,但他尽力地捡着,扔着,这就是《浅水洼里的小鱼》中的那个小男孩。从文中小男孩的活中可以体会到,他并不是在玩着一种游戏,而是对小鱼那微不足道的生命的尊重与珍惜。对孩子们渗透珍惜生命意识的教育无疑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20.
一位教授上的课,令我难以忘怀。这位教授在给企业界的学员上课时,只带了一大一小两个瓶子和一个充了气的气球。上课时他问道:谁可以把这个气球塞进瓶子里?有个学员见气球的大小与瓶子口径差不多,气球又是有弹性的,于是就上前试着把气球硬塞进去,可是就是差一点点无法塞进去。这时教授把气球中的气放掉,把气球放进瓶子之后再把它吹胀。然后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变”字,并且说,有变化,才有企业的发展。接着教授又问学员:有谁能够把我手上的这个瓶子摆放五种不同的状态?又一位学员很自信地走上前来,把瓶子摆出了五种不同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