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元宇宙语境下正成为热词的“元游戏”,通过为人们提供虚实互嵌的数字实践影响数字社会运作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因而,不能将它简单地视同于作为其历史来源的“元博弈”与“亚游戏”,需要从媒介学角度重新加以审视。本文将元游戏理解为“元宇宙语境下数字社会的调节”,从改进人类认知方式和社会运作方式的角度探索元游戏的“调节”,认为元游戏能够纠正人类传统认知偏向,从横向和纵向对数字社会运作进行调节。元游戏的“调节”可进一步升华到建构媒介文明的高度:以元游戏为“元媒介”,连接数字社会的媒介文明建设主体;以“远程元城市”为系统,将元游戏作为媒介文明的存续方式。元游戏正以独特的方式建构数字社会的媒介文明新样态。  相似文献   

2.
对人类认知基础的问题,不少思想家用不同论证方式提出了各自的看法,然而,不管是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还是认知主义的“小人”理论、抑或是康德的“先验图式”、胡塞尔的“意向性”和迪卡尔的“我思”等论断,在推理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忽视了人类历史、社会、所处的环境对人类认知能力所产生的作用。因为对语言的认识并非在历史和艺术之旁的“第三者认识领域”,而  相似文献   

3.
魏景飞 《青年记者》2017,(11):30-32
人类传播方式的演变与传播技术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人类的语言媒介的产生到人类第一套体外化信息符号系统——文字的出现,再到依赖于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使人类社会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印刷媒体,从颠覆了信息传递方式和速度、丰富了传播内容的早期电子媒介的出现再到使人类社会成为“地球村”的网络媒体,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革新了媒介信息表达的方式,另一方面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重新构建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慧婷 《青年记者》2010,(16):102-103
从全世界来看,所有的文字都无一例外地起源于图像,读图是人类认知世界、感知世界的最朴素、最原始的方式。图像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不是现在才兴起的,而是随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轮回,逐渐又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阿莱斯说:“无论我们喜欢与否,我们自身在当今都已经处于视觉成为社会现实主导形式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一、研究理论与背景18世纪工业革命和19世纪“交往革命”的发生,迅速改变了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环境认知方式,大众传媒营造的“拟态环境”已成为人类了解外部世界的首要方式。各国的新闻媒体本身就是意识形态机构,它们的立场会不由自主地体现出意识形态倾向。这种倾向在涉及国际新闻时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的革命,使整个人类社会的空间缩小。人们通过因特网。以超文本链接方式航行于两维临境之中,从一个结点跳到另一个结点,从一个信息源跳到另一信息源。由此带来的所谓‘‘全球脑”、“全球意识”.使人类认知方式具有新的特点。改变着我们获取客观世界信息的方式,改变我们重构客观世界模式的方式.引导人们重新审查传统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诸多概念。  相似文献   

7.
周海晏  隋艺菲 《现代传播》2023,(12):110-116
在抖音算法影响下,航拍媒介原来意义上的“上帝之身”被更能视为“上帝”的庞大算法系统所取代,其突破了基于实体的感官生产传统,可视为“无器官的身体”。抖音航拍短视频的感官生产,在算法作用下还形成了“无身体的器官”,这是器官对身体等级化组织关系的反抗。当下算法规则下媒介感官生产中器官与身体的关系是多元的、复杂的、暧昧的,其形成方式是流动、永不停息、自生成的动态重组方式。这为新的感知和意识模型的崛起创造条件,使媒介感官生产延伸到社会实践,甚至成为社会系统的调配方式,从而全面形塑人类社会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管理理念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的信息管理活动,不论从历史的纵向还是从空间的横向来看,都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通过对人类社会信息管理活动发展过程的考察与分析,我们可以勾勒出这样一个“信息管理发展过程螺旋循环图”(图1):  相似文献   

9.
情报学认知学派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报学认知学派产生自对主流实验室情报学研究的反思,关注人对信息的利用与吸收,强调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认知风格等主观因素在信息的感知、接收及创造活动中的作用.认知学派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研究用户的个体认知特征为主,对认知活动的社会性认识不足;第二阶段开始重视社会或特定领域背景下用户认知特征的研究,提出社会认知观、领域分析、集成式认知信息检索观等新理论.尤其是集成式认知观及相应研究模型,涵盖技术、人类行为及其互动等不同方面,是对面向技术的信息检索与面向用户的信息查寻所作的首次合成研究,亦是当前情报学认知学派有代表性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结合恩特曼的话语框架分析理论,阐释1934条新浪微博中有关“历史虚无主义”的评论。微博用户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含义认知是由静态语境与动态语境共同形塑,用户不仅会将历史虚无主义泛滥的原因归结到诸如意见领袖、自媒体/网络平台等外因上,也会主动从自身寻找内因。微博用户经历了从“习惯性道德评价”到“反思性道德评价”的阶段,因此,微博用户既要求对传播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群体与重点领域进行专项治理,也提倡多方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社会培养不同的时间观念。本文认为,人类的时间观念在经历了自然时间、钟表时间两个阶段后,正在向新型的“媒介时间”过渡。从自然、钟表到媒介,构成了人类时间观念的三部曲。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下,钟表时间正面临着危机,塑造新型时间观念的任务落在了传播媒介身上。传播媒介通过对人类日常生活时间的建构,转移了人们的时间参考标准,并且通过技术、内容对时间进行雕琢。塑造了以瞬间性、零散化与无序性为特征的“媒介时间”,这种新型时间观念将对社会发展与人类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当代的大环境和情报学面临的挑战情报学的成长、发展,同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密不可分。目前,人类社会朝着什么大趋势发展? 特别是九十年代,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人类社会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最近,日本情报学家山下甫认为,人类社会正朝着“智慧创造阶段”发展。“智慧创造阶段”,也叫“智能化阶段”,它是信息化社会的第二阶段。按照山  相似文献   

13.
自图书馆学概念提出以来,已有二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依据不同历史阶段的研究主题,可将其研究对象划分为机构范式、社会学范式、信息范式、知识范式和人文范式五个阶段。不同研究范式反映了各个历史阶段研究热点或主题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每个阶段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演变与发展。总体上,图书馆学研究发生了三次大的转向:一是从技术、经验主义发展到理性主义;二是从静态的客体观演变为动态的过程观;三是从系统的结构主义转向更为本质的认知主义。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演化,近似地遵循人类认知演化模型。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演变的成因,既有学科发展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因素,又有学科内在因素,还有本学科认知主体因素。从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历程看,图书馆及其事业的发展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影响较大,也是其演变发展的主要动因。图3。参考文献59。  相似文献   

14.
智媒时代舆论战范式升维成“认知战”,人类认知空间的重要性凸显,明晰信息竞争与认知竞争两种舆论传播方式之间的逻辑差异对传播研究意义重大。从元传播层面切入,分析发现智媒技术及微粒社会将媒介效果解释权转移到用户手中,以往基于控制信息流、操控均化受众的信息竞争传播规则式微,基于影响独异个体、建构个体认知框架的认知竞争传播规则兴起。未来传播研究需在“刺激—认知—反应”的研究框架下,重新审视“认知”在传播效果中的撬动和过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战迪 《编辑之友》2016,(10):83-88
作为人类区别于动物本质特征之一的语言,对其生成、理解、驾驭是社会互动的基础,也是传播学的重要关注领域.早在五万年前,人类就已获得了口头语言,而文字语言的出现距今不过5000年的时间.口语文化塑造了社会化内容世代沿袭的传统,造就了社会化主体对长者为先的前喻文化的推崇,也形塑了主客体交往关系的亲密无间.文字语言的发明,不仅促进了人们信息传播与接受的能力跨越时空,更促进了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不断强化.认知传播学研究,更关注以人为核心的语言使用状况,在词语认知、交际心理认知、主体间言语交往认知以及语言与大脑等问题的关系图谱中,寻求语言学与认知传播交叉运用的分析路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据与可视化技术不断发展,数据图表常现于新闻报道,与文字共同传达信息。在种种新闻体裁中,数据新闻最能直接体现语图内容结构之间的配合。本研究以LC4MP为理论框架,基于对76名被试的实验研究,测量数据新闻中五种语图内容结构(图表统摄、文字统摄、语图重合、语图对话、语图协商)在三个认知阶段(编码、存储、回想)的认知效果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语图结构在不同认知阶段效果差异明显,文字统摄的短期认知最佳,最有助于长期记忆的内容结构是语图重合和文字统摄。研究进一步评估了读者长期记忆中的信息质量,发现语图重合与文字统摄结构使读者认知的信息质量整体上更高。值得一提的是,图表统摄会让读者记住更多中心信息,也有利于读者对信息的再应用,促进新闻报道内容的知识化。文字在受到新技术冲击的情况下仍处于数据新闻的“招牌”地位。根据对不同类别信息的传播效果期望,新闻制作者可选择合适的内容结构进行灵活组合。  相似文献   

17.
语言叙事与图像叙事是既传统又现代的叙事方式.文章从广告传播的语图叙事沿革、图像转向、评判等角度展开论述,认为在广告传播中,采用哪种叙事方式既是广告效果的考量,更是社会认知和社会文化使然,认为只有二者真正有机结合、相互映衬的共生状态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王道.  相似文献   

18.
季丹 《传媒》2012,(10):51-53
正微博正在悄然改变人类社会,尽管其对人类发展的影响程度究竟如何目前尚无定论,但总的来看,它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使人类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方式与人际关系图谱等都产生了某种程度的改变。不仅如此,微博时代下的新型营销方式——微博营销在国内也初露端倪,尽管这种营销模式在国外已渐成体系,但目前国内相关的研究与实际应用尚处于尝试性阶段。本文拟从微博营销案例入手,探析其商业价值、内涵、本质及其对中国未来营销  相似文献   

19.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手机即时通讯工具,它的出现体现了新媒介时代“混合媒介”、移动性和“互动传播”的特点。微信为代表的新的媒介形式将会改变人类的认知方式和社交方式,这是技术的选择,也是人类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一、大数据“大”在哪 目前为止,人类社会数据的产生方式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正是数据产生方式的历史发展,成为大数据产生的根本原因. 第一阶段,运营式系统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数据是由于一定的运营活动发生记录而产生的,比如企业的销售或人员调动、学校的招生及教学活动等,此阶段产生的数据记录多是由组织运营造成的,而由此产生的档案数据多是被动的、宏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