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聚焦在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对个人及行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不仅可以适应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还可帮助学生实现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因此,基于思政教育的视角,剖析职业素养的内涵及二者的关系,通过分析目前职业素养培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提出高职院校在教学思想与教学内容中将二者融合、创造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将其培养成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基于高职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有专业建设和文化建设两大核心,根据"冰山结构""坐标结构"和"椭圆结构"理论,高职院校应坚持专业建设与文化建设"双核共振"为高职学生可持续职业发展奠基的育人理念,并可在高职内涵建设的不同层面使这一理念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社会发展对千百万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要,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改变现状,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探索未来发展之路。高职教育改革要慎重思考、精心谋划:改革要以科学理论为依据,尊重教育规律;改革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改革要形成高职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院校独特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校园文化的独特性,高等职业院校兼具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特殊属性使高职院校成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熔炉。然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在内涵上的差异,已成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障碍,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以文化渗透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通过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及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意义等的分析,探索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渗透的路径和模式,从而提高人们对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渗透重要性的认识,更主动、更科学地进行校企文化渗透的实践,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促进高职教育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院校独特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校园文化的独特性,高等职业院校兼具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特殊属性使高职院校成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熔炉。然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在内涵上的差异,已成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障碍,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以文化渗透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通过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及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意义等的分析,探索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渗透的路径和模式,从而提高人们对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渗透重要性的认识,更主动、更科学地进行校企文化渗透的实践,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促进高职教育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以市场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广大重视并长足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怀有一技之长、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的劳动者。高职校园文化乃是学生得以成长、成才的乐土,将学生应该拥有的职业素养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以"百花齐放"的内容与形式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不断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与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内涵;走校企合作之路,是实现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培养并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既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又能实现高职教育自身健康有效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8.
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在界定创新人才和理解高职校园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阐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分析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创新人才的具体策略,以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市场化程度提高和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品牌发展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也已成为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认为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是校园文化发展的更高追求,也是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围绕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四个原则,以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积极探讨高职院校如何在自身校园文化建设基础上凝练、丰富、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品牌。  相似文献   

10.
职业人文教育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的重心.高职院校的职业人文教育究竟如何有效开展,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仍是当前亟待思考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在办学理念、构建人文教育的模式、校园文化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职业人文教育评价体系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推进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职业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是以就业为导向,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毕业生具有较明显的职业技能优势。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是高职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项任务,用职业文化教育和影响高职学生,使其尽快成为"职业人"是高职院构建具有职业特色校园文化的客观要求。围绕高职职业特色校园文化的内涵,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文化育人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教育文化体系建设是新时期对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高等职业院校通过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师生对祖国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职业特色的文化体系建设,形成弘扬劳动光荣崇尚技能的职业氛围;通过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引领区域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通过学习型校园文化体系建设,形成务实民主、人尽其能、勤俭节约、注重效率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3.
高职职业文化是高等职业教育在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形成的适合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区域文化,是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相互磨合与融合的产物。"浙江海洋经济"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纳入了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构建海洋经济特色的高职职业文化,推进高职教育和海洋经济的深度融合,能更好地培养海洋经济发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也有利于提升涉海类高职院校的职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人才的核心目标,作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等职业院校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高等职业院校应科学地理解职业能力的内涵,创新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改革和拓展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职业技术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5.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得以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伴随着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的深度融合,将企业文化引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势在必行。优秀的企业文化对象牙塔内的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影响一定是多方面的,高职院校特有的人文内涵、文化底蕴也势必影响与之合作的企业文化。独具特色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必定是企业文化和高职校园文化相融相通、互为补充的体系。以企业文化引领高职院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精髓,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高职院校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刘美玲  齐菲 《考试周刊》2015,(29):161-162
职业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应该深刻理解职业能力的内涵,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转变教育理念,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高技能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相似文献   

17.
文化力是指文化对于个人及社会产生的力量。文化力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软实力。高职院校文化力建设,需要确立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和谐发展的职业人”。而高职文化力建设主要通过人文课程体系的改革、创建具有职业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来完成;同时,要在教育上实现创新与突破,建立特殊的综合文化素养考评方式;并建设高文化素养的师资队伍,以确保高职文化力建设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姜桂红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0):99-100,104
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高职院校办学目标的要求。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认真分析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内涵,探讨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策略,达到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目标。  相似文献   

19.
卫生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在高校校园文化内容中居于重要地位。高质量的卫生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对整个职业教育领域、社会文化和以及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加强卫生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既是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更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新教育观念、改革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社会进步的关键。本文通过研究,探讨加强卫生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时候,应将地方特色文化有机融入。文章以河北省为例,探讨了燕赵文化融入河北高职院校育人体系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施路径。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地方性的特点,学习实质上也是一个文化适应的过程,燕赵文化研究成果丰硕且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但河北高职院校燕赵文化融入的并不充分。建议河北高职院校建构融入燕赵文化的课程体系,建设融入燕赵文化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