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辞海》在其历版编纂出版过程中形成了“辞海精神”,巢峰同志将其概括为奉献精神、严谨作风、科学态度、整体意识、严明纪律。文章从以上五方面出发,阐述了新时代下“辞海精神”如何贯穿于《辞海》(第七版)编纂修订、审稿通读、营销发行全流程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2.
《辞书记失》以1 43篇小文章,简洁明快地辨析了包括《辞海》在内的一批辞书在释词、编纂上的各种失误。这一工作至少有两方面的意义和启迪:一是重现了巢峰先生等老一代杰出编辑出版工作者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对出版事业无限忠诚的"辞海精神"。在出版业态正发生着重大转型的今天,亲历者的现身说法是传承伟大编辑精神的急迫而重要的工作。其二,在"记失"词汇的背后,更有着近35年来中国思想文化观念的变化以及政治、文化的多种冲突背景。这些"今日之是"与"昨日之非"彰显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大变化,尤其值得人们"小题大做"。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化、系统化思想内涵。新时代的中国出版业作为宣传思想文化的主阵地和建设文化强国的主力军之一,理应走在践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最前列。文章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落实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运用系统思维的方法,从突出“内容为王”的原则,打造蓬勃发展的出版产品圈;倡建出版命运共同体,形成良性互动的出版朋友圈;加强多方联动协作,构建规范有序的出版生态圈三大层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出版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4.
文化强国背景下,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具有创新精神的出版人才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党的领导下,各部门各单位积极推进新时代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在融合发展趋势下取得出版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的突破,但也面临出版人才队伍建设配套政策有待完善、出版融合发展人才队伍建设进程较慢、高校出版人才培养出路问题尚未理顺等问题。对此,新时代出版人才高质量发展应坚持“党管出版”“党管人才”原则,完善促进出版人才队伍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复合型和专业化的人才结构,加快出版融合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步伐,以推动我国出版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现代化人才建设列入现代化国家和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基础工程,并明确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强企”不仅成为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成为出版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出版社作为重要的国企和国有文化企业,必须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促进新时代出版队伍建设的现代化,以“文化就是生产力”的新理念培育有技能、有情怀、有追求的出版人才队伍,以“制度就是生产力”的科学理念实现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创新,把新时代“人才强企”战略融入国家层面的“人才强国”战略中,落实到新时代的出版队伍建设中。  相似文献   

6.
为巢峰同志的文集作序,我当然力不胜任。充其量不过讲点粗浅的读后感,供本书的读者参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是个大题目。1979年以来这十多年大概只能算是开头。完成这个历史任务恐怕少不了几代人的持续努力。而且需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从实践上多方试验,从理论上多方探讨。理论问题是根本问题。我们在出版方面的理论准备显然不足。因此加强出版理论的研究自然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198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出版、印刷、发行的科研工作”。这个指示及时地有力地推动了出版理论研究的开展。同年,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召开了首届出版年会.巢峰同志在会上发表了论文《出版物的特殊性》,并且荣获首届优秀出版论文奖。这以后巢峰同志不断有研究文章发表。可以说,在十多年来出版理论研究逐步展开的进程中,巢峰同志是走在前列的。收入《出版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引领驱动”等关于人才的重要论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出版强国建设,需要锻造一支勇于担当时代重任的出版人才队伍。文章以优秀编辑的独特视角,提出优秀编辑所具有的特质:高度的情怀、讲政治懂理论、八类基本素养、“三确”统一等,以精准画像为编辑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文化强国视阈下,我国出版行业承担较大社会责任,应对出版“走出去”意义进行分析,提升文化影响力。文本主要阐述文化强国背景下出版行业“走出去”战略应用的必要性,在外在因素和内在需求两个维度,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说明,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文化强国背景下,我国出版“走出去”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9.
出版本质上是理想主义者的事业.出版人的人文情怀与社会担当是出版工作永恒的主题.纵观当代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优秀出版家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无时不在.文章以巢峰之于《辞海》、姜椿芳之于《中国大百科全书》、陈翰伯之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钟叔河之于"走向世界丛书"的编辑出版实践为例,分析其社会担当精神及行为,以期能对当下出版从业者职业操守与使命意识的培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吴键 《采.写.编》2023,(6):113-115
展望2035年,我国将建成出版强国,图书出版业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激发,优质内容供给能力显著增强。立足深入推进出版强国建设的“十四五”时期,图书出版迫切需要做强做优主题出版、打造新时代出版精品、壮大数字出版产业,这为编审工作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和目标。文章结合《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内容,从理念守正创新、技术科技创新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三重维度,对新时期做好图书出版编审工作进行了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1.
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年末发布了《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布局“十四五”时期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方向。文章基于对我国“出版大国”成就的总结,纵向比较新中国成立以来多期出版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分析《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为“出版强国”列出的战略目标和发展举措,概括提出我国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转变所应关注的重点问题和所应坚持的路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从“互联网+”时代到“智能+”时代,数字技术的每次飞跃都带动内容产业的全新革命。积极推进主题出版的数字化发展,是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更好推进文化强国和出版强国建设的题中之意。本文基于理清主题出版数字化与传统主题出版的三组关系,对主题出版数字化发展现状与短板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政策配套、机制创新以及资源管理等方面提出发展路径,以期对推动主题出版数字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巢峰同志是一位在事业上有建树、理论上有创见的学者型出版家。他长期担任上海辞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工作,还在全国和地方一些学术团体身兼多职。他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出版理论进行不断思考和探索,撰写和发表了一批较有影响的出版理论和出版评论的文章,为推动出版事业健康发展和出版科研的深入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最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出版论稿》一书就是巢峰同志自80年代以来,将散见于报章杂志和学术会议上的论文、讲话集结而成的,反映了一个时期我国出版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国梦”的宏大目标,“文化强国”“中国梦”一时间成为热门词.如何从全球传播大环境下认知并实现这一目标便是本文的主旨.文章以当下的文化乱象为切入点,从全球传播的角度阐释“文化强国”和“中国梦”的社会功能、现实意义以及相互关系,并通过揭示发达国家对弱小国家进行“文化殖民”的现实,从历史和现实角度阐释“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国梦”有效助力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5.
出版作为内容生产与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肩负着推进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使命。因此,出版业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等五个方面推进出版高质量发展,以出版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征程贡献思想源泉与智慧力量。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文化典籍大国,但远未成为文化典籍传播强国, “互联网+”时代为中国文化典籍出版与对外传播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模式.了解“互联网+”时代文化典籍出版与对外传播的特点,继而探讨互联网对中国文化典籍出版与对外传播带来的影响,析出“互联网+”时代中国文化典籍出版与对外传播策略,最大范围内实现对外传播效果,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以文化典籍为载体,传播中国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国家公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及2009年国务院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发展数字出版产业作为国家文化建设、出版传媒产业发展、国家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战略。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抓住这次机遇成立上海世纪创荣数字出版科技有限公司,进军数字出版产业,肩负起集团数字出版产业的重任,凭借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完美结合,以“辞海悦读器”为契机,肩负着中国数字出版产业与产销模式整合与创新的时代重任,依靠国家政策和自身的产业优势开启了数字出版全新的渠道架构。  相似文献   

18.
陈雪  李洁 《出版科学》2001,(3):24-24
2001年5月17日下午,上海出版界专家巢峰、雷群明、郝铭鉴、胡大卫等一行5人作客珞珈山,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的师生作了一次精彩的讲演。 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上海编辑学会会长、《辞海》副主编巢峰同志首先发言,他谈到新中国出版业的三次变革以及面对“入世”中国出版的改革方向。他提到的盗版屡禁不止、出版机构布局不合理、出版集团如何有利于出版生产力的发展等问题,给在座者带来更多的思考。巢会长的精彩讲话,让同学们领略了  相似文献   

19.
文章盘点了2022年我国数字出版持续迈向高质量发展,成为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文化强国和出版强国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即出版业融合发展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推动出版融合迈上新台阶;数字出版意识形态阵地作用更加凸显,持续推进精品化发展;出版科技创新应用水平不断提升,数据赋能作用逐渐显现;“走出去”迈向深入,国际传播力、影响力不断增强。在此基础上,对2023年数字出版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来,少儿出版经历了一次次高潮,也迎来了一次次挑战。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少儿出版该如何开拓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作为专业少儿出版社,新蕾出版社在顺应市场的变迁中不断探索,秉持“精品出版、创新出版、尊重读者、引领市场”的出版理念,坚守精益求精的出版精神,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以国际视野兼容并蓄,吸收先进经验滋养原创出版,以文化传承和教育引导为使命,打造出两条支柱型产品线——“国际大奖小说”为代表的儿童文学板块与“博物馆里的中国”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板块,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更探索出少儿出版在新时代的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