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现义务教育目的的基本保障.也是推动学校健康发展的持久动力一近年来.寿光世纪学校一直致力于课程改革,始终坚持“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的理念.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探索适合师生、适合教学、适合学校发展的课程体系与评价模式.通过不断拓展课程内容,创新课程评价,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三级课程体系”和科学合理的“多元化多层次”评价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增强了师生整体素质,提升了学校办学品质寿光世纪学校的探索和实践.为义务教育学校的课程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的品牌,一个学校的发展力。优秀的学校文化能给师生营造一个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塑造出全体师生的灵魂,引领师生的生命成长。那么,我们港区一小如何打造学校文化,如何发挥学校文化的作用,促进师生生命的成长,促进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呢?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提出了以“港口文化”为引领,为师生生命成长奠基,为学校内涵发展铸魂的学校文化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3.
课程建设与学校文化建设存在内在互动机制,课程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和载体,校本选修课程则是体现新课程“校本”理念、凸显学校自主性和文化性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实践,发现校本选修课程在凝练学校发展特色、凸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文化精神、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品位和档次、提升教师文化品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学校课程品质是特定学校的课程在动态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整体品质属性。学校课程品质建设通过学校课程的适应性、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学校课程结构的优化等作用于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品质建设主要体现在反映时代要求的办学理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学校培养目标、规范有序的学校课程开发机制、多元主体参与的学校课程决策过程、体现智慧的学校课程实施的路径和方式、动态发展的学校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学校课程作为培养人的蓝图其价值举足轻重,南京市推进的“基于脑的教育”“基于网的教育”“基于小班的教育”实践探索,引领区域课程改革进入到提升品质的新阶段。学校课程需要从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教师的发展、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几个方面来衡量其质量与品质的提升。注重从学校课程总体规划与设计的科学性,学校课程实施的高质量,学校课程评价多元以及学校课程文化构建几个层面对学校课程系统做出解析,并以此为基础探寻提升学校课程品质的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6.
我校是一所有着40多年历史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我们在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培育师生“谦恒”品质为内核的学校文化,努力打造学校品牌。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文化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上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因此提升学校品位,实现学校发展愿景,也需要学校文化的有力支撑。近三年来,我们紧紧抓住教育改革的契机,围绕着“多元评价,全面发展,提升品位,创出特色,弘扬光华精神”的学校发展总目标,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把改革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本溪市群力小学以“强队伍、优课堂、精管理、健文化、创特色、铸品牌”为学校的内涵发展理念。通过语文校本课程研发,构建“书香校园”,让师生在全面育人的文化气息熏陶和感染下,得以智慧、深刻、灵秀,彰显“新生活教育”的办学特色,走向提升学校文化品位的内涵发展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无论人的主观上承不承认,品牌学校都是客观存在的。一些学校特别受到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关注和青睐,具有广泛的需求空间,这样的学校与品牌性产品在市场上的情形十分相似。但学校品牌的核心在“品”而不在“牌”。一所学校之所以能名扬天下是因为它的品质、品位,而不是因为它的牌子,即品质、品位在先,牌子依附于品质和品位。笔在弗吉尼亚大学访学,想拍个照片作为纪念,却到处找不到校牌。但这丝毫不影响学生对学校的真心向往,  相似文献   

10.
学校文化是所学校的灵魂所在,是其内在底蕴的反映、办学理念的载体、精神内核的体现,以及办学品位的标志。近年来,校园文化建设直是我校开展“我能行”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主题。我们从拓展文化载体和深化文化内涵来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积极构建体验成功的教育环境,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充分发挥师生才智,共同营造特色突出、环境雅致和氛围浓厚的文化校园,不断提升办学品位。  相似文献   

11.
刘永书  梁中凯 《农村教育》2004,(6):25-25,29
农村学校实现”两基”攻坚战目标之后,应该思考怎样运用文化管理学校,带领学校进入文化管理阶段?怎样丰富农村学校文化内涵,提升义务教育办学质量?这应当成为学校管理的聚焦。龙家小学是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的一个边远乡镇中心百年老校。学校1998年通过国家“两基”验收合格。学校以独特的农村义务教育身份,在“九五”、“十五”期间,承担主持国家教育部“特级教师专设课题”、“规划课题”教育科研任务。2004年,成为国家教育部表彰的“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在贵州是唯一获奖的农村学校。成绩的取得源于学校注重校本研究,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提升义务教育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竞争的加剧和人们对高质量学校教育需求的不断升温,从外延扩张式发展走向内涵式发展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所学校的发展,唯有以品质提升品位,以品位形成品牌,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品质、品位、品牌应该成为学校发展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3.
构建“精忠文化”沃土。进一步凝练和提升学校办学理念.通过构建校园文化、管理文化、班级文化,将办学理念根植于5000名师生头脑。对校园文化进行全方位打造.建设精忠文化走廊和浮雕.扩大校园绿地.全面打造“品位校园”,提高师生生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沈祖芸 《上海教育》2009,(17):26-27
上海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托管”20所农村薄弱学校两年来,受益面覆盖农村400多个班级15000名中小学生,实现了教育品牌跨区域流动,农村学校办学质量显著提升。2009年8月21日,上海市教委召开郊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工作推进会,启动了第二轮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工作,郊区43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将委托中心城区优质教育机构或品牌学校采取团队契约的方式进行全方位管理。 会上,市教委主任薛明扬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委托管理的方式有效实现了市中心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的辐射,受托学校办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学校划片区域老百姓的教育需求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因此,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推进此项工作,进一步扩大规模,让这一举措惠及更多学校的师生、家长和社区。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创新思路,完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认真做好第二轮郊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生命?实践”教育学对参与其中的中小学校来说,提升了研究的自觉,提升了研究质量,也教会了中小学教师如何做研究。在理论的引领下,学校教学实践发生了新的变化,而且也改变了教师的生活方式。参与新基础教育研究和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研究对学校发展、师生发展的价值,研究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价值和师生精神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16.
名牌的背后是文化,名校的背后也是文化。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它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对塑造思想、陶冶心灵、发展个性、促进师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可以丰富学校发展的内涵,提升办学质量与办学品位,实现健康发展、高品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因此,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校园文化,丰富学校内涵是提升办学水平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7.
晏金玉 《中国德育》2005,(11):51-51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具有强烈的、恒久的隐性教育功能,对师生的政治素质、思想品质、道德情操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熏陶作用。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引领休闲文化、提高管理水平、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品位、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阵地。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突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的品牌,一个学校的发展力。优秀的学校文化能给师生营造一个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塑造出全体师生的灵魂,引领师生的生命成长。那么,我们港区一小如何打造学校文化,如何发挥学校文化的作用,促进师生生命的成长,促进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呢?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提出了以“港口文化”为引领,为师生生命成长奠基,为学校内涵发展铸魂的学校文化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19.
黄凤超 《湖北教育》2023,(10):23-24
<正>“办一所让人心动的学校”是光谷二初的办学愿景。学校以“动教育”为主线,聚焦“悦动课程、生动课堂、灵动学生、睿动教师、联动家校”五个维度,遵循“安全稳定就是教育质量、身心健康才是教育根基、优良质量作为立校之本、服务品质提升学校品位、环境优雅让人流连忘返、多彩活动重在立德树人、教师成长滋生发展动力、和谐关系体现简约团结”八条路径,构建了“一五八”育人模式和文化体系。本文从涵养人文底蕴、促进身心健康、提升服务品质入手,谈一谈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高品质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20.
杜育敏 《现代教学》2014,(7):112-113
我校自2007学年以来,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建立并实施“多学科主题整合”校本课程,丰富学科知识,引导师生实践,力求校本课程基于学校实际、体现办学理念、普惠全体学生、彰显育人品质、追求校本特色。我们认识到: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教育目标、支撑办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学校创建特色、提高师资专业水平、提升管理能力的主要载体。如何更好地认识课程、理解课程和发展课程?我们企求以“见树又见林的艺术”来整体系统地思考,着力实践基于师生实际又富于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多学科主题整合”校本课程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