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机械合金化球磨反应制备了含不同组元数和等摩尔比组成的合金体系Mg-TiV-Cr-Ni,利用XRD、EDS能谱分析、TEM以及DSC/TG热分析了组元数及热处理对合金球磨产物微观组织和相形成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经20h球磨后,二元合金Mg-Cr、Mg-V与MgTi体系几乎不发生合金化反应,随合金主组元数的增加,高混合熵效应可促进多元合金组元之间的相互反应和固溶,其中五元高熵合金Mg Ti VCr Ni球磨产物可形成富Mg的非晶相与贫Mg的纳米晶BCC型相.经400~600℃热处理后,合金Mg Ti VCr Ni球磨组织中的非晶相经晶化后转变为新的和贫Mg的BCC型结构相,当温度提高至600℃时,残余的金属Cr逐渐在BCC型相中固溶,最终形成稳定的单相BCC型固溶体.球磨高熵合金Mg Ti VCr Ni中形成的BCC型固溶体结构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机械合金化球磨反应制备了含不同组元数和等摩尔比组成的合金体系Mg-TiV-Cr-Ni,利用XRD、EDS能谱分析、TEM以及DSC/TG热分析了组元数及热处理对合金球磨产物微观组织和相形成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经20h球磨后,二元合金Mg-Cr、Mg-V与MgTi体系几乎不发生合金化反应,随合金主组元数的增加,高混合熵效应可促进多元合金组元之间的相互反应和固溶,其中五元高熵合金Mg Ti VCr Ni球磨产物可形成富Mg的非晶相与贫Mg的纳米晶BCC型相.经400600℃热处理后,合金Mg Ti VCr Ni球磨组织中的非晶相经晶化后转变为新的和贫Mg的BCC型结构相,当温度提高至600℃时,残余的金属Cr逐渐在BCC型相中固溶,最终形成稳定的单相BCC型固溶体.球磨高熵合金Mg Ti VCr Ni中形成的BCC型固溶体结构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非晶铁基纳米晶材料的退火脆化及防止脆化问题,并从电气控制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在液态淬冷法中制备的非晶铁基纳米晶合金条带的温度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4.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Al82Fe5Zr5Ce8非晶态合金,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非晶态合金Al82Fe5Zr5Ce8的形貌、结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Al82Fe5Zr5Ce8混合粉末经过机械合金化球磨200h后达到了非晶状态。热分析表明非晶态Al82Fe5Zr5Ce8合金的晶化分两阶段进行,在723K和783K经8h的退火后,非晶态Al82Fe5Zr5Ce8合金达到了完全晶化状态,该状态下出现了很多种中间化合物相,经不同温度退火后晶化产物相基本相同。利用Kissinger方程分析了两个晶化过程的晶化激活能,对应过程的晶化激活能分别是475.6 k J/mol和408.8 k J/mol。  相似文献   

5.
利用较低纯度的原材料通过真空铜模吸铸法成功地制备了直径为2mm的(Fe0.5Co0.5)72B19.2Si4.8Nb4块体非晶合金。用X射线衍射(XRD)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仪(DSC)研究了该非晶合金的晶化行为。结果表明,升温速率为10℃/min时,玻璃转变温度Tg为568.3℃,晶化起始温度Tx为598.6℃,晶化峰值温度Tp为608.0℃.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特征温度Tg,Tx,Tp向高温区移动.用Kissinger法得到的玻璃转变激活能E。为272.3KJ/mo|,晶化激活能E:为386.2KJ/too|,晶化峰值激活能Ep为401.9KJ/mol,用Ozawa法得到的特征温度激活能与用Kissinger法得出的激活能变化趋势是一致的,都有Ep〉Ex〉Eg 此外,用Ozawa法分析了晶化激活能随晶化体积分数的关系,表明随着晶化体积分数的逐渐增加,激活能先增加,当晶化体积分数为14%时,激活能达到最大值379.4KJ/mol,然后随着晶化体积分数的逐渐增加,激活能减少。  相似文献   

6.
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分析仪(EXAFS)对机械合金化后的FeNiPB(Cu, Nb)混合粉末进行了分析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FeNiPB(Cu, Nb)混合粉末球磨20h后合金化, 球磨80h后FeNiPB(Cu, Nb)混合粉末中的Fe, Ni原子处于非晶环境中, 粉末的形态为棉絮状, 电子衍射为典型的非晶环. XRD, EXAFS, TEM的分析结果表明在该条件下, FeNiPB(Cu, Nb)混合粉末完全转变成了非晶. FeNiPB(Cu, Nb)非晶合金在520℃加热1h后产生纳米晶, 所以纳米晶铁基合金可通过FeNiPB(Cu, Nb)非晶合金部分晶化获得.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用于压力测量的新型bridgman装置,并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XRD)研究了常压、高压条件下Zr41.2Ti13.8Cu12.5Ni10Be22.5块体非晶合金的晶化。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退火条件下(400℃,退火3小时),增大压力有利于Zr41.2Ti13.8Cu12.5Ni10Be22.5块体非晶合金的晶化;压力越大获得晶化相的晶粒尺寸越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铝基非晶合金的制备方法与力学性能.对当前铝基非晶合金的制备方法所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进行了阐述.在前人文献基础上对部分铝基非晶合金的力学性能与常规铝合金进行分析比较,并对铝基非晶合金在装甲材料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Co60.15Fe4.35Sil2,5B15非晶合金进行低频脉冲磁场处理,当脉冲频率固定,脉冲磁场强度为2500e时观察到较大的GMI效应。研究了脉冲磁场作用产生巨磁阻抗的机理:脉冲磁场作用产生的磁致伸缩能降低了非晶合金的形核势垒,使非晶合金得以纳米晶化,进而提高了材料的软磁性能,获得较大的GMI效应。  相似文献   

10.
Co60.15Fe4.35Sil2,5B15非晶合金进行低频脉冲磁场处理,当脉冲频率固定,脉冲磁场强度为2500e时观察到较大的GMI效应。研究了脉冲磁场作用产生巨磁阻抗的机理:脉冲磁场作用产生的磁致伸缩能降低了非晶合金的形核势垒,使非晶合金得以纳米晶化,进而提高了材料的软磁性能,获得较大的GMI效应。  相似文献   

11.
新型铁磁性材料的结构电磁特性及在配电变压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系统地论述了新型铁磁性材料--铁基非晶、铁基大块非晶、铁基纳米晶、铁基大块纳米晶合金的结构、电磁性能及它们作为变压器铁芯使用的优点和缺点;论述了发展大块铁基纳米晶合金对于优化变压器性能的重要性以及配电变压器铁芯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大块非晶合金的优良的力学、化学及物理性能使之在各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目前,对于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工艺、脆性问题、塑性变形能力改善途径、韧化等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相似文献   

13.
采用Lorentzian法和非晶计算理论,分析少量稀土Y取代Fe对Fe78 Si9 B13非晶合金微观结构的影响,从微观结构变化的角度对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的变化做出相应解释。结果表明:随着Y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第一近邻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排布有序度降低,非晶漫散射峰的半高宽增大;非晶合金的配位数和堆垛密度均随着Y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分别从短程序和中程序的角度反映出原子密排程度随Y含量的增加先增后减,这与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和稳定性的变化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合成成分连续可调的Co_xNi_(1-x)O合金纳米晶,揭示Co_xNi_(1-x)O合金纳米晶的形貌和晶体结构随纳米晶中钴离子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考察金属离子在合金纳米晶的分布情况。创新点:1.利用金属羧酸盐在有机体系中的醇解反应制备Co_xNi_(1-x)O合金纳米晶,其反应温度仅为270°C,显著低于文献报道中所使用的温度;2.成功实现Co_xNi_(1-x)O纳米晶成分的调节,发现纳米晶形貌随成分的变化规律;3.揭示了金属离子在合金纳米晶中的均匀分布。方法:1.在硬脂酸锂的"配体保护"作用下,利用金属羧酸盐的醇解反应制备Co_xNi_(1-x)O合金纳米晶;2.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原子发射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等手段研究Co_xNi_(1-x)O合金纳米晶的形貌、晶体结构、成分和金属离子价态等信息。结论:1.成功地制备出高质量的Co_xNi_(1-x)O(x?[0,1])合金纳米晶;2.发现Co_xNi_(1-x)O合金纳米晶的形貌和晶体结构随纳米晶中钴离子浓度的提高呈现出由Ni O特征过渡到CoO特征的趋势;3.对单颗Co_xNi_(1-x)O合金纳米晶的元素扫描揭示了金属离子在纳米晶中的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5.
用熔体淬冷法制备了Tco=94K的Bi_(0.7)Pb_(0.3)SrCaCu_2O_y高Tc微晶玻璃超导体。利用DTA、XRD、SEM等方法详细研究了该系统的晶化过程、晶相组成和晶体形貌。认为微晶玻璃超导体的主晶相为高Tc2223相和低Tc2212相的混合相组成,其Tco决定于高Tc2223相的体积比,而高Tc相的形成受到系统中非超导相的数量以及杂质Al_2O_3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50%以上的煤矸石与粉煤灰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并添加少量的CaO、A l2O3、SiO2、MgO、K2O、Na2O等矿物原料,以CaF2/TiO2为晶核剂,经过1 400~1 500℃熔制、水淬和晶化热处理等过程制备出CaO-A l2O3-SiO2系微晶玻璃。首先对微晶玻璃的CaO、A l2O3、SiO2等成分进行优化设计,用TDA研究核化温度、核化时间、晶化温度、晶化时间及升温速率等热处理工艺参数的影响,采用SEM和XRD分析微晶玻璃的形貌与晶相结构,并检测其密度、吸水率、抗折强度、显微硬度、耐腐蚀性等物理力学性能。所制备的40%SiO2-15%A l2O3-30%CaO(质量百分数)微晶玻璃以黄长石为主晶相,晶粒度约4μm,具有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在建筑材料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商洛学院学报》2018,(2):67-73
以商洛市柞水大西沟低硅铁尾矿为主要原料,采用烧结法研制微晶玻璃。在分析低硅铁尾矿化学组成的基础上,设计微晶玻璃的主晶相及基础玻璃组成,并对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对制得的微晶玻璃进行XRD,DSC表征分析,并对试样的抗压强度、真密度、硬度等理化性能做了测试。结果表明:以低硅铁尾矿、石英粉、生石灰、MgCO_3、硼砂为基础玻璃配方,在1400℃下熔制2h制得基础玻璃;经水淬、粉磨、压制成型,在1200℃晶化2h制得了抗压强度高达47.41MPa的微晶玻璃。XRD的测试结果表明,采用TiO_2+Zr_2O_3复合晶核剂,且质量比例为2:1时微晶玻璃晶化效果较佳,晶化后的物相为透辉石相(CaMgAl_3(SiO_3)_2),与初始主晶相设计相符。  相似文献   

18.
高熵合金由于其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在各种材料的应用中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FeNiCrCoCu高熵合金的拉伸力学特性,对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抗拉强度、相变演化、位错类型以及长度等重要表征参数进行了深入讨论,探究了FeNiCrCoCu高熵合金力学性能以及塑性变形机制.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目前对块体非晶态合金连接的研究现状.描述了采用液相连接方法,如爆炸焊、电子束焊、激光焊等实现同质、异质块体非晶合金以及块体非晶合金与晶态合金的连接.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Ti/Al多层膜的结构和热稳定性与溅射气压的关系,采用对向靶直流磁控溅射法在0.5、2.0 Pa的溅射气压下制备了Ti/Al软X射线光学多层膜(Λ=9.25 nm,Г=0.3,N=20),并采用低角度X射线衍射、高角度X射线衍射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其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发现:低溅射气压(0.5 Pa)下制备的多层膜具有相对高质量、有序的结晶层,导致了相对较小的表面粗糙度,热稳定性好;高溅射气压(2.0 Pa)下制备的多层膜周期性结构相对较差,晶向较为无序,表面粗糙度较大,结构热稳定性差.可见,Ti/Al多层膜的结构和热稳定性是溅射气压的函数,低溅射气压下制备的多层膜会获得更好的结构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