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诚 《青年记者》2021,(3):94-95
《民法典》第999条、《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第13条第5项规定了新闻报道、舆论监督中的个人信息合理使用制度。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舆论监督中使用自然人的个人信息须遵循以下条件:一是遵循个人信息使用的基本原则;二是新闻媒体的信息使用行为须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三是新闻媒体应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收藏和供读者借阅的是图书,它包括印刷型出版物、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等,是作品的各种载体。所以由图书馆收藏和利用图书而产生的民事关系,也应由物权法去规范和调整,而不应由著作权法去调整。《条例》第7条中关于图书馆合理使用数字馆藏的规定,存在着将作品与载体混为一谈,用客体替代载体,进而以合理使用之名,行限制图书馆借阅网络出版物之实的问题:存在着将物权法性质的法律规范纳入著作权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秦珂 《图书馆杂志》2007,26(2):17-20
《条例》第七条是权利博弈与利益相对平衡的体现,其在周延我国合理使用制度立法传统的同时,顺应国际立法趋势,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科学行使《条例》第七条赋予的权利,图书馆必须提高自律意识,限制作品传播范围、界定作品原有的版权状态与载体形式、正确处理收藏权和所有权的关系,还要注重维护著作权人的精神权利,要对著作权采取技术保护措施,并不得以合理使用为幌子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4.
关于新闻侵权纠纷的双向思考张西明新闻侵权纠纷,是指由于新闻报道或评论侵害了公民或法人的人身权利而引起的法律纠纷。人身权作为公民和法人因其人格和身份而享有的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而人格权中的很多内容,如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等,都可能因新闻...  相似文献   

5.
现行《著作权法》第24条第1款第3项规定了新闻报道中的合理使用制度,此次《著作权法》修订,将"时事新闻"改为"新闻","新闻"一词意指事实而非表达,意指报道的目的 而非结果.对于不可避免的认定,在使用作品与报道内容关系上,应以时间关联性为原则,以内容关联性为例外,同时从量与质两个角度分析作品在多大程度上可被使用.合理使用的主体,除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之外,还应包括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媒体.  相似文献   

6.
国家图书馆与北京三面向公司著作权纠纷案让馆藏绝版作品的数字化传播问题引起社会关注。为保护著作权并调和社会公共利益,避免破坏正常市场运作机制,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规定了馆藏绝版作品数字化传播的合理使用制度。从实施情况看,条例对适格客体条件与传播范围的限制过于严苛,存在违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性要求和违背利益平衡原则等问题。借鉴新修订《日本著作权法》中的相关条款,建议我国对于馆藏绝版作品的数字化传播规范宜采取如下改革措施:一是扩大合理使用的范围,建立覆盖馆内、馆际、馆外的传播体系,并设置匹配的补偿机制;二是优化客体适用条件,建立“绝版作品”的动态认定机制;三是探索建立以国家图书馆为枢纽的绝版作品数字化传播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青年记者》2021,(2):F0002-F0002
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正式施行。其中,独立成编的"人格权"不仅是《民法典》的一大亮点,一些法条内容也是媒体进行新闻报道、舆论监督时的"行为指南"。@媒体人,一起来看看"民法典时代"的新闻报道工作有哪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新闻侵权诉讼中自我保护的十项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强调报道内容基本真实新闻必须真实,新闻媒体和记者对新闻报道内容负有审查核实的责任。但是,新闻报道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要在较短时间内对每条新闻的细节都予以核对,使之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法律对新闻报道内容只要求基本真实。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八条规定:“文章反映的问题基本真实,没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的,不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这就是说,新闻报道只要内容基本真实,又没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即使某些方面与事实有出入,也不认定为新闻侵害…  相似文献   

9.
肖像是通过绘画、照相、雕塑、录像、电影、电视等艺术形式使自然人的外貌再现在物质载体上的视觉形象。在法律上,肖像为自然人人格的组成部分,所以肖像权属于人格权的一种。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是基于肖像上既有公民的精神利益,也有其派生或转化出的财产利益。我国《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这里,公民肖像权的含义是:公民有权随时通过任何形式制作自己的肖像,他人不得干涉;有权  相似文献   

10.
一、新闻侵权的概念及其构成 (一)新闻侵权的概念.新闻侵权是指行为人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传播不真实的情况或情况虽然真实但属于法律禁止传播的事项,依法应当承担法律后果的行为和事实.导致新闻侵权的直接原因及其外部特征,简言之是新闻媒体刊播了含有侵害他人权利内容的新闻作品,诸如新闻报道失实、新闻评论不客观不公正从而歪曲了事实损害了他人人格,或蓄意且擅自宣扬他人隐私等情况.新闻侵权和普通民事侵权一样,都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权利,其侵权的客体一般为人格权,即会造成他人人格权利的直接或间接损害,适用民法等调整.  相似文献   

11.
张惠彬 《编辑之友》2013,(1):86-88,96
著作权起源于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推动着著作权的立法创新。云计算既不是对著作权保护的第一次挑战,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在云计算时代,由于技术的便利导致著作权人处于极为脆弱的状态,需通过著作权法作进一步的规范。然而,法律若是对于著作权进行周全的保护,又可能约束科技的发展,限制公众合理使用的空间。在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中,须认知其间的利益平衡,在保护权利人利益、维护云计算发展及公众合理使用等方面作出均衡考虑。  相似文献   

12.
合理使用作为一项对著作权权能限制的法律制度,得到现代各国著作权法的普遍认可。本文通过分析《著作权法》第22条第11项的适用条件,从合理使用的判断准则分析着手,建议把该合理使用规则移入法定许可制度。  相似文献   

13.
《兰台内外》2003,(6):13-13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电子公文的归档管理,有效维护电子公文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和可识别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电子公文,是指各地区、各部门通过由国务院办公厅统一配置的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处理后形成的具有规范格式的公文的电子数据。  相似文献   

14.
袁锋  徐琢 《图书馆杂志》2022,(5):31-38+55
由于我国图书馆限制与例外条款自身的设计缺陷以及数字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传统图书馆限制与例外条款的不足和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主要体现为图书馆限制与例外条款中服务对象获取作品的目的限制缺失、图书馆提供数字化作品的客体限制缺失以及文本与数据挖掘带来的新型问题。在借鉴国外立法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可以通过修订《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为“ 《条例》”)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完善。一方面,在《条例》第7条中增设“为了便于服务对象研究或学习”这一主观目的限制,并在该条中明确将视听作品排除出图书馆提供数字复制件的作品类型当中;另一方面,在《条例》第6条中增设图书馆等机构基于科学研究目的而使用文本与数据挖掘的限制与例外规定。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名誉侵权问题更加重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勇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作为新闻出版工作者,正确认识新闻报道与名誉侵权的范围,全面了解构成名誉侵权的内容,适时把握新闻报道与名誉侵权的界限,这对于做好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正确认识新闻报道与名誉侵权的范围新闻侵权行为的侵害客体是人格权。新闻报道是合理性行为,不可能直接侵害他人生命、健康等权利。新闻侵权主要是侵害被称为人格权或者人格尊严的那一部分权利。侵害名誉权是最常见的新闻侵权行为,主要包括诽谤和侮辱两种方式。还有一种常见的新闻侵权行为是侵害隐私权行为,在国际新闻界宣扬隐私同侵害名誉权行为被称为传媒的两大“不当发表”。公民的名誉是对公民个人素质、品德、才能和信用等方面所综合做出的社会评价。名誉直接关系到公民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尊严,关系到他人对该公民的信任和尊重的程度,关系到公民民事权...  相似文献   

16.
《华盛顿邮报》关于“水门事件”的追踪报道对于美国新闻报道使用匿名消息来源的做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结合史实分析匿名消息来源的使用和记者独立性之间存在的冲突,并在研究分析目前美国主流新闻操作规范的基础上,提出化解冲突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人格权在当今社会非常重要,关涉人是否能有尊严地生存。但我国法律对新闻行业规范与权利保护界定不清,导致实践中常有新闻报道侵害人格权的事件发生。本文通过梳理新闻报道侵害人格权的表现形式,分析了我国现行法律对此的救济路径,并对如何完善我国新闻法律制度、规制上述侵权行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翻译作品版权的追溯保护高凌瀚国家版权局在1993年4月发出《关干为特定目的使用外国作品特定复制本的通知》(第28号文)。该文件对于《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第十七条应如何解释,加以说明。这个《通知)}涉及面十分广泛,应当引起图书出版、发行部门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字时代网络环境下,我国的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合理使用制度出现许多新问题。通过对我国2010年《著作权法》与新《著作权法》的对比研究,论文反思了2010年《著作权法》在法律规范方面存在的种种缺陷,提出该制度法律规范修改必须坚持的三项原则,并对新《著作权法》第24条第1款第1项和第8项以及该条新增加的规定提出一系列具体的修改建议,以期使我国的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合理使用制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0.
《科技档案》2007,(1):40-40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电子公文的归档管理,有效维护电子公文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和可识别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