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益红 《大观周刊》2011,(48):185-186
立体几何是一门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虽然我们有一些处理立体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但是在一些方法的运用中,还存在着一些学生很难把握的难点尤其是牵涉垂直问题,二面角的大小计算和距离的求解等是学生感到很困难的问题,如果运用纯几何的方法求解,学生一时半会不能有解题的思路,如果将其转化为向量的问题,再运用向量的知识和方法则会迎刃而解。因此作为教师来讲,如果能在这些方面做一些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好这些问题,在教学效果上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以下是本人立体几何中这方面问题的探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文勇 《大观周刊》2011,(47):146-146,137
在向量引入立体几何中之前,立体几何中有关角的计算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综合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新课标中,向量作为工具引进到立体几何中,对角的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解法。比较传统的几何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不但可以避免构图和推理的复杂过程,减少解题琐碎的技巧,降低题目的难度,而且解题思路简单明确、步骤清楚。  相似文献   

3.
文本分类相似度模型和概率模型的实现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并建立一个基于向量空间模型和简单贝叶斯的文本分类系统,系统引入小类校正和兼类判断的算法,完成层级多标签的分类。进行基于向量空间模型和简单贝叶斯分类效果的对比,实验证明,在约3万篇测试集上(共15个大类,244个小类),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大类分类高25.2个百分点,层级小类分类高26.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知识拓扑结构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在应用中的局限性及运行效率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向量空间的知识拓扑结构模型.该模型将组织中独立初创性知识和派生知识的全体构成一个n维向量空间,并与其伴随向量空间中的向径相对应.从初创性知识到派生知识的过程就转化为n维向量空间内对应向径间的线性组合,对知识的正逆向搜索、知识动态变化等操作通过相应向径间的内积运算来实现.该模型能够清晰地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搜索性能等方面得到了相应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何星颖 《大观周刊》2013,(2):137-137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复习中.我们从“以人为本.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出发.将课堂教学设计为探究性学习组织教学.发挥了较好的效果。立体几何既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又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它包括必修2的“立体几何初步”和选修2—1的“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两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算求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主动推送系统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动信息服务是信息检索的发展方向之一,传统向量空间模型用于设计主动推送系统具有一定的优点,但仍不能克服检索结果不相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优化措施,设计了一个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主动推送系统原型,更好的满足网上信息检索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SUMO和WordNet本体集成的文本分类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文本分类方法和目前语义分类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SUMO和WordNet本体集成的文本分类模型,该模型利用WordNet同义词集与SUMO本体概念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文档-词向量空间中的词条映射成本体中相应的概念,形成文档-概念向量空间进行文本自动分类。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极大降低向量空间维度,提高文本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个建立在向量空间模型上的文档分类系统。该系统着重解决向量维数压缩和中文专有词汇获取等问题。在特征项的选取上,我们并不采用文档中出现的全部词汇,而是利用语料库统计信息生成的关键词汇。实验结果表明,较之以采用全体词汇作为特征项进行分类的方法,本方法能有效地进行向量维数压缩,同时也提高了分类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向量空间模型和简单贝叶斯的文本分类系统,系统采用层级多标签的分类策略。详细介绍词语切分统计、终分类器值计算、层级小类校正和兼类判断四个子系统模块。基于向量空间模型分类的第一级大类和层级小类的微平均分别为89.7%和77.8%,简单贝叶斯分别为67.6%和66.5%。  相似文献   

10.
知识空间:知识组织的概念基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从情报组织和知识组织的具体化出发 ,提出了“知识空间”这样一个知识组织的新的概念基础。探讨了可在多维空间中表示的知识领域的“概念向量”、基于对这些概念理解的个人“状态向量”、包括知识子空间的检索系统中可能存在情报项的“表示向量”、用户扩检或缩检子空间的“检索体积”,以及这一新概念意义。参考文献 1 1  相似文献   

11.
经典向量空间模型中关键词相互独立的基本假设,造成了检索性能的限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介绍并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经典向量空间模型提出的改进研究.针对其研究的不足,通过分析经典向量空间模型的特点,构建领域本体以建立向量空间模型中关键词之间的语义联系,通过计算关键词之间的语义相似度,提出语义增量的概念,对关键词之间的语义联系进行量化分析.结合语义增量,对TF-IDF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STF-IDF算法,据此建立了语义向量空间模型,以期待提高经典向量空间模型在语义检索方面的性能.最后用实例验证了该模型在查全率和查准率方面均要优于原模型.  相似文献   

12.
以矩阵理论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将经典向量空间模型中常用的向量和集合以矩阵的形式加以重构,并认为基于向量内积法的相似性计算与相应矩阵的乘法运算等价。结合稀疏矩阵和数据稀疏的定义,分析VSM信息检索背景下数据稀疏产生的原因;同时,讨论三种情形下数据稀疏对相似性计算的共同影响--部分毫无意义的时间复杂度。最后,给出规避数据稀疏问题的三层策略:文本级策略、文本集级策略和矩阵级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基于概念向量空间的文档语义分类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文档自动分类方法和目前语义分类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概念向量空间的文档语义分类模型,该模型通过字符匹配算法将原文档高维词向量空间中相互独立的词项匹配到描述本体概念的属性集合,进而映射成属性集合对应的本体概念,形成低维的、语义丰富的文档概念向量空间。采用目前非常流行的数据集“20Newsgroups”作为实验数据集,对基于概念向量空间的文档语义分类模型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文档语义分类方法与传统基于词向量空间的文档分类方法相比,能够极大地降低向量空间维度,提高文档分类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杨兴梅 《大观周刊》2012,(31):263-263
几何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时,都需要首先作出(成证出)所求空间角的平面角,费时费力,难度较失。而利用向量法,只需求出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即可求解,体现了向量法极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医学文献检索的效率和检索结果输出的有效性,快速客观地为科研人员提供高信度、低冗余的参考文献,实现检索结果按相关度排序输出,就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文献相关度计算方案进行探讨,提出基于相关度的医学文献聚类分析和相关度排序。  相似文献   

16.
VSM中词权重的信息熵算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刁倩  王永成  张惠惠  何骥 《情报学报》2000,19(4):354-358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Shannon信息熵的向量空间模型(VSM)中的词权重算法。同时结合词与文献的相关权重的经典计算方法IDF(InverseDocumentFrequency),进一步总结了向量空间模型(VSM)中两种词权重计算的具体公式。  相似文献   

17.
智能信息处理系统的内核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军 《图书情报工作》2002,46(11):83-85
介绍当代智能文本处理的主要技术核心,以向量空间模型为基础的检索算法,并利用中文字符集的特点,设计并实现了以单字为匹配向量的算法,在全部使用散列函数的基础上,获得了非常快的文本处理速度。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检索中,代数理论是构建检索模型的重要手段之一,以代数理论为基础的检索模型克服了布尔模型不能进行部分匹配的缺点而广为采用。本文分析了代数理论的向量空间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扩展:用最小项标引词以反映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用奇异值分解来捕捉文献的语义结构;最后对这三种模型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个性化搜索的3个关键问题:用户信息搜集,用户信息库的动态更新与个性化检索算法,探索性地提出基于Ajax用户行为跟踪方案,以会话为单位动态更新用户行为信息库策略与加入用户文档的向量空间检索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实现个性化搜索引擎实验系统。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文档结构的向量空间检索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韩毅 《情报学报》2004,23(2):158-162
分析了传统向量空间检索模型在网络信息检索中的不足 ,给出了基于文档结构的向量空间检索模型。该模型将文档在逻辑上分成N段 ,依据特征项对文档内容代表能力的不同 ,选择有限的最能代表逻辑段内容的特征项构造文本逻辑段的特征项向量与权值向量 ,并以此为基础计算文档与提问的匹配相似度值 ,从而决定匹配文档的检出与排列顺序。进行了两种模型算法时间复杂度的比较分析 ,讨论了改进模型的可能应用前景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