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孔子论"情"     
《论语》从功用的角度出发,将文学视为政治的工具。一般认为,《论语》中的文艺思想奠定了中国文论的基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论语》并没有忽视文学中的情感因素,并且将“情”置于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秦蔚 《现代语文》2006,(12):104-104
《季氏将伐颛臾》一文选自《论语.季氏》。向来,人们对于《论语》的阐释总是重视书中所表达的儒学思想,即把《论语》作为经书来加以研究。其实,《论语》这部书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也有很高的价值。仔细研读《季氏将伐颛臾》,两千多年前人物的对话情景却宛在眼前,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据此,《论语》的文学价值可见一斑。《季氏将伐颛臾》一文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冉有、季路就季氏将吞并颛臾一事而展开的辩论。文章开头所述是,季氏为扩大自己的势力,做好攻打吞并颛臾的准备。于是孔子的两个学生,也就是季氏的两个家臣“冉有、季路见于孔子”。“见”,…  相似文献   

3.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学、道德修养等各方面的言论,《论语》对中国人的生存智慧和生存原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能把握《论语》中的做事的原则和分寸,人际关系将会和谐很多,人们的生活也将会更加阳光灿烂。  相似文献   

4.
《论语》是公认的儒家经典,学者们就《论语》的文学价值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和论述,认为它是先秦文学语录体散文的典范。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论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色、场景描写等几方面进行粗略分析,以期更好地从文学的视角欣赏和感悟《论语》。  相似文献   

5.
《论语》中直接涉及语言和文学的语词、语句以及引述、论说诗乐舞、《尚书》、《周易》等材料反映了《论语》的语言观和文学观。《论语》对语言与人的关系高度关注,提出了语言使用的原则及功能。《论语》的文学观则是书面表达意义上的文学观、文化意义上的文学观和美善合一的文学观。《论语》中所蕴含的孔子或孔门语言观和文学观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作为传统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对后世特别是文学和教育影响深远。本文试从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切入,以此来观照《论语》中的文教思想。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比较集中、细致地刻画隐士形象的作品,《论语》立足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具体生动地将隐士群体的行为方式与精神风貌呈现出来;又以具体的细节,呈现出隐士群体中的不同性格特质。《论语》通过符号式、情景式和论说式等展现方式,构建起《论语》异彩纷呈的隐士世界,显示了早期儒家对隐士的情感态度,对后世隐逸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语》作为中国重要的古籍之一,传达了中华民族的社会价值和伦理道德。在《论语》英译研究中,学界多从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等角度来进行研究,鲜有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出发进行研究者。本文将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对刘殿爵《论语》英译本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得出,在刘殿爵的《论语》英译本中,体现了译者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而对翻译策略进行相应的适应和选择,这样的处理方法准确传达了《论语》的精髓,真正搭起了传播传统文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论语》产生于诗的时代,具有诗的特质,因此可以用诗的比兴手法分析《论语》的艺术表现。《论语》中的比兴不仅形式多样,涉及对象也极为广泛。比兴的运用不仅使《论语》说理深入浅出、感情表达形象生动,而且提升了《论语》的诗境。比兴使《论语》中充满鲜明活泼的意象,影响了后世诗文创作,体现了中国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调查《论语》中使用的“之”字情况,从专书考察的角度分析“之”在《论语》中的使用情况,试图更好梳理“之”字的语法功用。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学界,《论语》是公认的儒家经典。近年来,随着对孔子和儒学思想研究的深入,《论语》的文学价值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学者们就《论语》的文学价值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和论述,认为它是先秦文学的典范,是文学史的重要研究资料,笔者对此时有拜读和领悟。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就《论语》的文体特征、人物描写、语言艺术等几方面的内容作一浅析,略述管见,以期更好地从文学的视角欣赏和感悟《论语》。  相似文献   

12.
张文绍  孙宝民 《华章》2007,(4):117-117
孔子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的地位是由他深刻的思想决定的,《论语》又是其思想的集中.本文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论语》中包含的哲学思想作全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语》被奉为儒家经典著作之首,是当之无愧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论语》被后世很多人研读,也增加对《论语》误读与歪曲的可能性。所以虽然读《论语》的人非常多,但是对于《论语》的精神实质并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从道德哲学、伦理学、政治哲学的角度都可对《论语》进行阐释,而从生命哲学的立场看《论语》,则会明白《论语》是有关人的终极关怀的生命本体运动的学说。  相似文献   

14.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历代句中的"接"和"过"两个词,从词义和语法的角度,作新的考察,得出与旧注不同的解释,对《论语》的译注提出一种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国内关于语义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汇教学、写作教学、翻译、语义场与语义模糊性等几个方面,而对语义场理论关照下的修辞研究却为数不多。因此在本文中,我们以《论语》研究为例,跳出往常人们从译本对比和修辞手法的研究角度,选择在语义场理论下考察《论语》中的修辞现象的研究角度,或许可以为《论语》的解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人们熟知的文学名著,其书名含义及得名缘由却鲜为人知。下面择要介绍几种,相信会有助于我们对这些伟大的文学名著的全面了解。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名著、先秦散文的代表作品。说起《论语》的得名,还要从古代书籍的写作体例谈起。古典书籍从体例上大体分三大类,即"著作"、"编述"、"抄纂"。而由抄纂而成的书籍,古人称为"论lun",所以《论语》中的"论"就是排比资料、纂辑成编的意思。《论语》  相似文献   

17.
《论语》中的叙事形式主要表现为记事句以及记言句和记事句的组配,此外,一些记言句也包含叙事成分。虽然《论语》的叙事语篇较为简单,但是所述之事内容完整,也运用了一定的叙事技巧。从语篇建构的角度来说,《论语》中的语篇使用了省略、指代等衔接手段,使意义连贯流畅,前后句之间的主位和述位存在密切关系,以此推进叙事的发展。《论语》中记录言语的句子反映了其时的口语面貌,有些对话具有辩论的性质,逻辑严密,说理意味强。《论语》中叙事的相关部分分布在不同章节,将这些相关部分拼贴在一起,可以勾勒出更为完整的事件。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论语》英译研究的适用性,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以威利、理雅各以及刘殿爵的英译《论语》中的个别翻译范例开展功能语篇分析。通过给予三个版本客观的评价,来对比原文和译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论语》历来有多家注解,并且经历朝历代至如今,各家注释见解也并非完全一致,难免发生分歧。此特提出"何有於我哉"及相关句式,在梳理各家岐解以及广搜材料的基础上,试从语言学及文学、教育学的角度对其辨疑解惑,以求全面地理解《论语》的原意,更好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论语》是典型的语录体,是中国散文在萌芽时期所采用的重要样式。作为"语"类著作,《论语》语录体的产生背景是怎样的?其文体特征又有哪些?本文将从文体学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