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主要通过对“周易”形神兼备意向结合的思想的研究,就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悟性和自我锻炼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改进和武术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章通过对武术内外兼修的论述,着重强调了武术的内外兼修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论述了形神兼备是武术内外兼修的基础,内练外练是武术内外兼修的内容,内外相合是武术内外兼修的实质,“内圣外王”是武术内外兼修的追求目标。这些哲理在当代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华武术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哲学和伦理学的角度对中华武术思想的历史渊源与表现特色作了论述。文章认为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本体论构成了中华武术的认识论基础,这主要反映在武术思想中的道论、气论与天人合一论。文章指出中国古典哲学的朴素辩证观是中华武术方法论的基本原则,表现在老子的“反者道之动”思想成为武术的战略原理,阴阳辩证法构成了武术技击方法,以及武术思想中的形神统一观。文章还分析了儒家仁学对中华武术的深远影响,指出“仁义”观念成为中华武术伦理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道家思想是在人文对话与交融的历史背景下兴起的,在中国土生土长的民族宗教,以《道德经》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科学文化思想。现代武术则力图开创当代武术发展的新局面,积极促进中国体育学的建构与发展。道家以“健身、“形神兼修”、“尊道而贵德”等思想滋养着现代武术的发展。以道教文化的角度去审视现代武术,进而客观地认识它,可以充分发挥其功能,使古老的东方文化之一——现代武术显示出更强劲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长拳套路教学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拳套路教学规律的探讨王金榜(杭州大学310028)1前言拳术是中国武术中徒手技法的总称,自古被誉为“武艺之源”。因为通过拳术套路练习,可以培养人的“手眼身法步”和“精神气力功”功底,展现武术动作形神兼备的独特风采。可见,在武术教学中,教好拳术具有十...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武当武术独特的思想特征、技术特征角度出发,同健身理论相结合,探析武当武术在全民健身中的理论依据,使武当武术为全民健身服务。同时寄希望于健身活动,促进武当武术进一步在世界的传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武当武术蕴涵丰富的道家思想“清静无为”、“天人合一”、“形神相依”;“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还道”的技术特点;特有的“肥硕宽大,庄重威严”服饰美,仙骨拂尘、刚劲刀剑的“奇门兵器”,这些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健康理念的时空,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发展需要、心里需要,广泛影响着世界。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武术美育问题。研究指出,中国武术深蕴中华美育精神,在本体意涵上注重“合内外之道、达形神之备”的美育关照,强调“心灵乎其身,身妙乎其心”的美育实践,追求“立象以尽意,变通以尽神”的美育理想。武术美育“反身而诚与感而遂通”的审美化身体,“理求尽性与生生不息”的情本化身体,“天人合一与内在超越”的自然化身体等价值旨趣彰显了一种殊于西方传统美育的中国式气象。这种气象的突显,需要进一步激发武术美育的身体化经验,激活武术美育的节奏感凭借,开显武术美育的精神化赋能,体现武术美育的体系化引领。以此体验美的身体感知力、创造力和生命力,促进美育工作在武术教育实践中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8.
张可斌  华岩 《体育世界》2010,(4):114-115
本文通过查找资料、调查访问、观察等多种方法对运动员在武术套路的演练中的表现做出研究和分析,认为“形神兼备”在武术套路的演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进一步的提出平时的训练中,教练员注重运动员形态和神韵的培养,有利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武术套路演练的形和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山  王东 《湖北体育科技》2005,24(3):393-395
武术套路的演练,作为一种表现其独特技击美和艺术美的运动形式,形神兼备是其追求的最高境界。形与神的高度和谐统一,体现了武术套路运动特有的民族风格和卓然特色。该文主要阐述了在武术套路演练的过程中,演练者怎样通过形与神使武术套路表现得更淋漓尽致、出神入化。培养这种“武术意识”必须要全方位地理解套路演练的内涵和精神,而且须要方法得当,具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武术运动与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在其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蕴藏着非常深刻而又丰富的古代心理学思想,挖挖掘整理中国武术理论中的心理学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作者从“天人论”、“形神论”、“性习论”和“知行论”四个方面探讨中国武术与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契合.  相似文献   

11.
八极拳源自"巴子拳"",巴"为"钯"之略写,一拳以钯得名,这种拳也是现在八极拳的开口拳。八极拳在中国武术中是有史料记载的源远流长的拳种,这在武术发展的历程中并不多见,而且八极拳的演变不仅反映了武术拳种的发展脉络,又与每一时代的社会背景、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对其进行研究和考察不仅可以丰富八极拳的资料促进八极拳的发展,而且还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对于我们了解每一社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拳种是构成武术大厦的基石,是武术技理与文化的完整承载单元,武术文化传承应以拳种为单位切入。"拳因人兴亦因人亡",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是拳种传承的关键。基于当前拳种传承"僵死"与"活态"的背离、拳理提升的滞后及传承人的老弱与后继乏人的严酷现实,研究着意从武术普及与推广、拳种传人及拳种生存"场域"三方面展开。研究认为:武术普及与推广必须强调拳种意识;拳种传人培养应从民间师承、专门武术机构及普通学校三方面铺开;应关注于拳种生存之"惯习"、"地域"与"时域"三域的维护与调适。  相似文献   

13.
竞技武术散打攻防战术的运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吴新章 《体育学刊》2003,10(4):80-81
分析了竞技武术散打攻防战术运用的特点,并对中泰两国散打对抗赛中所存在的一些攻防战术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少年拳剑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学少年拳剑教学的成败,对中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有一定经验影响.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少年拳剑风格特点的视角,分析了中学武术教学的现状和弊端,提出了转变教学思想、凸显审美价值、倡导趣味教学、注重互动评价的改革措施,这对普及传承中华武术,健全学生素质,有积极作用,对中学体育其它项目的教学改革也有迁移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域文化对武术拳种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作为一项民族文化遗产,受不同地域条件和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在形式和内容上逐渐形成符合本民族习性的意识观念和文化特征。受不同地域文化影响的武术拳种形成不同的表现形式,本文从地域文化着手,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古文化遗存对武术拳种的深远影响,以达到促进武术运动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散手运动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和相应的防守等技法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分析散手运动的拳打、脚踢、抱摔等运动特点,对散手运动员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方法作一初步探索,以期引起教练员、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少林拳与巴蜀武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目前流传在四川地区的少林拳受到巴蜀地域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风格特点与技理已有所适变,呈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少林武术。诸多史料和事实说明,少林拳在巴蜀武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巴蜀武术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武术史学是武术进行各种研究的基础。文章主要以武术史学中的四个研究材料:文字材料、实物史料、民俗史料、武术技艺为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较为全面广泛地认识梅花拳。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对武术操的嬗变过程进行梳理,并对武术操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对创编的武术拳操进行理论分析,为武术操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并为创编的武术拳操提供理论支撑及进行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归纳演绎法、专家访谈等科研方法对战国时期中国武术的技击特征和社会环境进行较为深刻的研究。通过研究我们认为战国武术技击具有:(1)技术简单、实用;(2)战术思维尚力、重智;(3)技击理论与军事理论契合,表现出浓重的哲学意味等特征。缘由如下:(1)频繁的战争突显了武术技击的重要性;(2)特殊的政治环境为武术的兴盛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3)冶金技术的发展为武术技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4)社会思维的革新和文化事业的兴盛为武术技击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