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中考实行了大胆的改革,从考试方法上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其中,思想品德学科考试采用开卷的方式进行,考试题目也越来越体现综合实践的考查,体现开放性教学理念,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学生自身发展,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运用能力的考查。学生阅读水平影响思维能力的发挥,也影响考试的成绩。因此,思想品德任课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也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一、培养学生想象力,给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提高阅读感悟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远比知识更重要,  相似文献   

2.
“促进每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全面提升”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指标之一,在这种课改理念支撑下,我县尝试运用了“学生成长记录夹”,并得到了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庄巧月 《科学教育》2006,12(3):39-41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深入地进行。课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科学教育理念,即每一个受教育的学生都应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本人在实践中体会到只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执行新课程理念,才能真正落实课改的精神。学生练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练习可以让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各项能力得到发展,教学信息得到反馈。因此只有牢牢抓住这一环,充分挖掘学生练习中的潜在功能,才能保证我们的课改努力不付之东流。下面就谈谈本人在课改实践中对《科学》学生练习的认识、实践和思考。1对新课程《科学》练习的认识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练…  相似文献   

4.
张爱平 《学周刊C版》2014,(3):142-143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中考实行了大胆的改革,从考试方法上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其中,思想品德学科考试采用开卷的方式进行,考试题目也越来越体现综合实践的考查,体现开放性教学理念,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学生自身发展,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运用能力的考查。学生阅读水平影响思维能力的发挥,也影响考试的成绩。因此,思想品德任课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场刷新时代的教育实验与变革已经启动,为了学生和教育的明天.我们不断学习、思考、尝试、实践、反思.提出了“真心实意搞课改,扎扎实实抓课堂”的口号,确立了“以科研促课改,以特色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一年来,我们依托一年级实验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的为重点,以课程改革系列活动为载体。凭借市新课程改革实验基地的优势.全面展开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6.
随着《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的实施,建立一种适合新课程需要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已迫在眉睫。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评价必须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修养、信息技术常识和信息能力的全面评价,应有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改变原来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意识,认识自我.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认为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高三是学生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时期,也是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新课程理念下,高考的改革力度也相应增大,高考试题重在考查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深刻性,重在考查知识的综合灵活运用.面对新形势的挑战,教师必须充分应用新课程理念重新审视以往的  相似文献   

8.
走进新课程,用新课程理念审视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那么,作为给学生发展奠基的服务者,在新课程视野下,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关注自己的教育对象呢?  相似文献   

9.
随着课改逐年深入和作文成绩在考试中的比例逐年上调,作文不能不引起许多人的重视,写好文章永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任务.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解决作文难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写出精彩的文章呢?  相似文献   

10.
2003年9月,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在浏阳市起始年级全面铺开。新的课程、新的理念,呼唤新的思路。面临挑战的同时学校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我校决定:以新课改为契机,“着力校本教研,着眼师生发展”,立足新课改,谋求新发展!2003年暑假,经过认真地策划、请教、学习、讨论,我校全体教师形成了共识,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办学宗旨是“让每位师生有发展的空间,给每位师生以成功的机会”。我们的育人理念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幸福奠基”,  相似文献   

11.
钱丹凤 《江苏教育》2004,(3B):36-37
“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是课程评价改革的核心,考试评价的改革是热点也是难点。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英语考试应摈弃传统考试中过多的选拔、甄别因素,增强其激励、改进的功能,使考试评价的研究与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达到同步发展。借助课改的东风,笔就小学  相似文献   

12.
2008年金华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试卷,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紧扣《浙江省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符合《金华市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工作意见》的各项要求及金华市的教学实际,彰显新课程理念,突出新课程立意,全面落实三维课程目标要求,做到了知识与技能并重、过程与方法并举,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基础,强化应用,突出课改,发展能力,稳中求新,较好地发挥了学业考试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正确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是许多教师对新课程下如何备课,怎样写教案产生了困惑。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如何备好课,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探究的问题。为此,我校就新课程理念下的改革做了一些尝试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相似文献   

14.
卓智聪 《中学理科》2005,(11):14-15
(一)新课程理念与以前数学教学观念的区别.在新课程的使用中,我理解到:课程的改革既是基础教育的改革,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改革.原来教学观念要求学生掌握的是头脑中的知识,而与实践能力脱钩,几乎没有实践能力,教师只重视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及解题能力的本领.而现在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为目的,把学生从观察现象改变为探索现象的观念上来,培养学生要有实际能力的本领,也就是要求教师把那以往的教学观念,陈旧的教学观念彻底地转变过来.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构建一个探索性的学习空间,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因此,如何挖掘新教材的教育功能,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持久、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它的好坏关系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课改理念理应超前于现实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自2004年秋季起在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四省(区)开始实施的高中新课改实验已近2年了,此次课改后的中学教学与课改前相比有哪些异同点?课改的基本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对新课程所遇到的困难我们应该怎样面对?本文将对此作一简析。  相似文献   

16.
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中考命题必须有利于全面和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课程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有利于引导教师按照新课程理念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有利于普通高中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择优录取学生,实现普通高中的均衡发展。为此,我们在2004年南京市中考化学命题中,按照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探索命题策略,  相似文献   

17.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学生评价的研究任务成为众人所关注的焦点,它关系到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是否健康发展的问题。就现状而言,或许是出于对外显的教育目标——升学的过分关注,学生评价慢慢演化为考试的附庸。自2000年基础教育课改起,对于学生的评价越来越关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何在新课程中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理念?鉴于此,以下在对学生评价问题作了探析之后,通过梳理和借鉴国外学生评价理念与实践,以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的设计与对策。新课程需要新的教育评价,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的教育评价观应该突出显示教育评价的发展功能、强调评价主体的互动和参与、评价内容与方式的多元化以及评价过程的动态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的实施,为广大体育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教学空间,也为体育教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体育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催生下,非常重视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尤其重视在体育实践课上运用体育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逐步展开,那种仅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应试教育为主的旧教学理念,将被“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学习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指导,培养具有较高人素养的全面发展义具个性特征的学生的新教学理念所取代。那么,面对课改的机遇与挑战,应如何激活高中历史教学呢?使学生从厌学历史,到想学、会学和活学历史,本人想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在《走进新课程》的通识培训中,有的老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顾虑就是“考试制度不改,新课程改革难行”。但是,如果我们分析一下云南省2002年高中(中专)招生统一考试物理试卷中的部分试题,就可以见一芽而知春,真实地看到考试改革的动态,是与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理念、课程目标及内容标准密切相关的。我们应该坚信“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初中升高中的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能得到制度上和政策上的相应保障。例如第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