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论非线性思维的两种形式——灵感和直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整的、成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经历“经验、理性、直觉和灵感”四阶段,后两者是思维的最高级形式,可称为“非线性思维”,是非(传统)逻辑的逻辑思维。直觉是系统理性思维的省略形式;灵感指向思维“临界点”的突破,具有“蝴蝶效应”,是主体进入忘我状态、从无序中把握有序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数学中的直觉,就是在处理数学对象时的一种迅速识别、敏锐洞察与整体判断。直觉思维就是直接感知、领悟的思维。直觉思维包含推理成份但理由可以不充分,并不要求像逻辑思维那样“天衣无缝”,不是用“严格推理”的环节来连接思维过程。它不完全纳入逻辑框架,而是通过一定的观察、联想、类比、归纳,然后产生顿悟、飞跃的认知形式。事实上,直觉思维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特别是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与果断性;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独创性;还有利于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呢?一、强…  相似文献   

3.
论直觉     
<正> 人类从未象现在这样感到必须全面而深刻地研究思维自身。直觉作为一种奇妙而实在的思维现象也在引起人们越来越大的研究兴趣。 对于什么是直觉(包括灵感),目前,研究者们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解释。在这里,我们摘抄几种流行的说法:(1)直觉是思维对感性经验和已有知识持续思考时,不受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洞察问题实质的一种认识突变(飞跃)。”(参见《直觉思维方法简论》《东岳论丛》1683年第4期)(2)“直觉是指人们思索问题时,没有传统逻辑过程相伴随,只是由于显意识和潜意识的相互作用,当信息突然沟通  相似文献   

4.
直觉思维根据对事物的生动知觉印象,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种高度省略与缩减了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非逻辑的、抽象的、跳跃式的思维形式。法国数学家庞加勒指出:“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明的工具。”可见,直觉思维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很大。  相似文献   

5.
禅宗感悟与语文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语文学习及研究,有过于强化理性逻辑分析的科学主义倾向,而少直觉、感悟(灵感)、综合的人文主义因素。人所共知,自然科学偏重于理性的逻辑思维(或曰“线型思维”),而语文学习似乎更需要灵活、直接、模糊、整合的“直觉感悟思维”。所谓直觉感悟思维,是指从...  相似文献   

6.
论直觉思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作为哲学、美学、逻辑学、心理学、思维科学、科学方法论等学科重要内容的直觉问题,已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注目。本文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讨论作为人类基本思维方式的直觉现象。一、直觉思维的界说从古希腊到现代,尽管许许多多的哲学家、逻辑学家、心理学家、科学家都曾广泛地论及和大量地使用“直觉”这一概念,但迄今为止,对于直觉的界说却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我们认为,直觉就是人脑基于有限的数据资料和事实,调动一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  相似文献   

7.
直觉思维对科学理论的发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觉思维具有非逻辑性,即表现在直觉过程中的非必然性和随机性;同时又具有逻辑性,即它的产生必须依赖逻辑,是逻辑发展的必然产物。直觉思维的基本特征是非逻辑和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引起了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变革,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的培养更是“情感目标”的一种升华.直觉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的独特地位正如庞加莱(Pocncare)所说:“逻辑用于论证,直觉用于发明”,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直觉思维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诸多方面,其中知觉方式与思维定势所起的影响尤为突出,本文就以上两个因素探讨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培养的相应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直觉思维根据对事物的生动知觉印象,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种高度省略与缩减了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非逻辑的、抽象的、跳跃式的思维形式。法国数学家庞加勒指出:“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明的工具。”可见,直觉思维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很大。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近年来直觉思维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在平常的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其合理地去猜测,以培养直觉思维能力。但也有不少教师还将其视为“异类”、“胡闹”加以痛斥,如有些思考题,学生凭自己的感觉得出  相似文献   

10.
许文 《物理教师》2009,30(7):16-17,19
1直觉思维的特点与作用 直觉(instuition)包含直观感觉和直观认识。直觉思维是指不具有明确的逻辑形式或不遵循明确的逻辑规则的思维,它以已获得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为基础,从问题的整体出发,用猜想跳跃、压缩思维过程的形式,对问题的求解产生突然顿悟,这种“直觉”的产生就是所谓的“灵感”.  相似文献   

11.
一、直觉思维的含义及特征爱因斯坦说:“我相信直觉与灵感,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庞加来认为:“没有直觉,数学家只能按语法书写而毫无思想。”富克斯则说:“伟大的发现,都不是按逻辑的法则发现的,而都是由猜想得来的。换句话说,大都是凭创造性的直觉得来的。”那么什么是直觉思维呢?直觉一词可以有两种含义,其一为直观感觉,或称为感性直觉;其二为人的思维直接把握事物本质的一种内在的直观认识,又称为理智直觉。直觉思维在数学中表现为人脑对教学对象及其结构关系的一种迅速的判断与敏锐的想象。例l、“画一个半径为scm的圆…  相似文献   

12.
直觉是一种非理性的、非逻辑的思维形式,它具有思维的简约性和跳跃性,能瞬间把握和认识事物的特征及本质。它与内部敏感性、顿悟、创造性思维以及内隐学习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直觉是一种无法进行推理和验证的认识,因此关于它的正确性有待于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数学直觉是指未经过逻辑的、明确的分析,迅速得出数学问题的比较合理的设想或答案。直觉能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助于他们智力的发展。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部分教师主观上非常重视学生直觉的培养,而在客观上却陷入“思想混乱、方法低效,甚至无效”的境地,从而在无意之中让学生放弃了直觉思维。这,不能不引起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现行数学教材建立在严密的逻辑体系之上,这方便了学生的阅读学习,却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本人将平面几何中的定理、例题、习题等重新设计成开放性问题,给予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自我创造”中发现和掌握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设计“猜想型”例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得出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过程跟所要求解差距较大,主要是直觉思维较差的缘故。布鲁纳认为“可能有时存在着适宜进行猜测的一定条件,而且这些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直觉思维。”由于许多的数学创造都是先靠猜想产生出来…  相似文献   

15.
直觉思维是一种整体的、粗线条的、高度简约的、跳跃的思维.它依托于对事物的直接认识,从整体上把握对象.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一下子触及到问题的实质,并迅速找出答案。直觉思维在本质上是突发性的。它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直觉;二是灵感,也称顿悟。法国数学家庞加莱说:“没有直觉.年轻人在理解数学时便无从着手;……没有直觉,他们永远也不会有应用数学的能力。”从小训练和培养小学生的直觉思维。对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6.
培根说过,人类主要是凭借机遇或直觉而不是逻辑创造了科学和艺术.教育学家著名数学家布鲁诺认为“学校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掌握直觉这种天赋”.数学直觉是一种非逻辑的、自发的和“不可解释”的思维形式,它省去了一步一步分析推理的中间环节,而采取了“跳跃式”的形式,是一种瞬间的思维火花,是长期积累上的一种升华,是思维者的灵感和顿悟,是思维过程的高度简化.这种思维形式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解决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极其可贵.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数学直觉思维呢?数学直觉思维是人脑对数学对象、结构以及相互关系的敏锐的想象和迅速的判断。这种想象和判断没有严格的逻辑依据,没有经过明显的中间推理过程,思维者对其过程也无清晰的意识。我们把这种想象和判断分别称为直觉想象和直觉判断。一是一种数学洞察力。它属于灵感思维,是“对于数学对象内在的和谐关系的直接洞察。”  相似文献   

18.
直觉和逻辑作为对思维多视角、多层次研究的成果,分别由众多的客观事实和科学论证所支持。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对立面的总和与统一”。因此,现实的思维过程也应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总和与统一。“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运用矛盾分析法,本文主要认为,思维是直觉和逻辑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9.
在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过程中,仅仅有理性是不够的,在某种意义上感性、灵感和直觉尤为重要,它是实现发明创造关键的一环。“科学假说的产生源于超逻辑的直觉或灵感。”“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明的工具”。章将“感性潜质与科学家的关系”作为立论前提,通过“科学理论框架的构建与感性、伽利略创立的科学语言与感性、爱因斯坦相对论与感性和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与感性”,阐述科学家发明创造中感性思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直觉思维是与逻辑思维相对应的,是未经严密推理而迅速对某些问题的结论作出大胆推测、设想的一种思维过程,在传统解题教学中,比较强调逻辑思维的作用,而事实上,直觉思维往往引导着逻辑思维的方向,爱因斯坦曾说过“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波利亚也曾指出:“直观的洞察和逻辑的证明是感知真理的两种不同方式,直观的洞察可能远远超前于逻辑的证明。”下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