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就必须了解这个国家和民族的风俗习惯。英语教师在传授学生英语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中西方文化的对比教学,使学生不仅掌握英语知识,同时也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本文就为什么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西方文化渗透及怎样进行渗透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巫萍 《考试周刊》2008,(10):193-195
本文首先阐述了文化和语言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一个民族的全部文化.文化包括语言,同时文化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语言和制约着语言的形式.由此揭示了要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后介绍了高职院校文化教学的内容、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3.
语言从深层次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要学好一个民族的语言,必须学习该民族的文化。因此,在英语视听说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英语视听说教学导入文化的重要性等方面作一探析,同时给出了一些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吴远玲 《四川教育》2004,(10):44-44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处处充满了创造精神和民族智慧。我们既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吸纳人类进步文化的基础作用,使学生从小扎下民族文化的根,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同时又要培养他们先进、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让学生在语文中体味中国语言的丰富和多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两者关系十分密切。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反过来又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6.
王琨 《考试周刊》2013,(32):69-69
语言是人类文明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文化突出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民族的语言既受到本民族社会文化的制约,又反映了其特定的文化内容。在英语教学中应加强文化意识教育,明确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只有了解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才可能把语言习惯与文化背景知识融为一体,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社会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好英语,熟练运用英语。  相似文献   

7.
周莉 《教育艺术》2011,(5):39+25
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习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民族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学习外语,不仅是掌握语言知识本身的过程,也是接触、了解另一种民族文化的过程。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说,要恰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必须对所学语言国家的国情及语言文化有所了解。因此,在俄语教学中,在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向学生传授一定的俄罗斯国情和语言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而民族院校俄语专业的语言文化知识教学,还应该考虑民族院校学生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因而我们学习英语既要学习语言也要学习文化。  相似文献   

10.
梁欢 《高教论坛》2010,(9):91-9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现代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枯的作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测试的方法,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21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对他们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现状和造成现状的原因,并探讨了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以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平等意识,提升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为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文化水平,本文通过对教学中文化导入必要性的分析,阐述了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输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已成为外语界的共识。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的关系.决定了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然而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严重的文化失衡现象.导致学习者大量的跨文化交际失败。因此应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加大中国文化的输入。实现中西文化的兼容并蓄,在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学习不能独立于文化学习之外。本文结合英语教学的实际.从英语语言学习和文化的视角入手,对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实施原则和可行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教师在语言教学的同时应尽可能加强文化意识的渗透,在教授语言的同时教授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与洞察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进一步推动我国英语教育事业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精神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语言的反映,并影响语言的发展。语言学习也即文化学习(Hall,2005:66),其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英语全球化要求我们对英语文化教学重新审视。英语文化已不仅指英美文化,也包括英语非母语国家的英语文化,因此我们的文化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全球文化意识。要以全球化的视角来实施文化教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众多英语教育工作者已意识到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并就此展开了一系列调查研究。但针对高职英语教学中此现象的存在状况等问题涉猎不足。本文意参照教育部高教司推荐的《中国文化概况》中包含的文化知识,着重对高职院校学生及英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知识掌握情况、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及其对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态度和对改进这一状况的期望等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国文化知识的掌握较好,却难以用英语表达,而高职英语教师翻译部分中国文化内容等能力也略显不足。中国文化知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涉猎不足是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高职院校学生及英语教师对克服这一状况怀有足够的信心和期待。  相似文献   

17.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学习外语必须了解这门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本文指出了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脱节的问题,并且指出了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相应地也提供一些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原则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导入必须遵循一定原则,讲究一定方法,以期提高语言学习效率,为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外语教学从语音、词汇到表达都渗透着异国文化的色彩。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同时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与需要。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教学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英语教学缺少真实、地道的英语环境,在英语文化教学中要积极创设环境,提高文化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