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孙中山与毛泽东的人民观都包含争取民主权力,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国民素质等问题。但由于二人处于民主革命的不同阶段,又决定了他们的人民观在本质上又有许多差异。前者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派的自由、平等,脱离下层人民的切身利益,因而资产阶级革命得不到下层人民群众的支持。后者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成功地把握了发动群众战胜敌人的斗争方式和方法,这是孙中山不可比拟的。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优秀成果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硕果。毛泽东重视传承中国优秀的哲学思想,从“实事求是”观、辩证法思想、知行观、伦理思想及社会历史观上,都体现了毛泽东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批判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霞 《历史学习》2001,(3):23-23
1945年8月,正当抗战取得胜利,国共两党关系紧张之际,蒋介石连发三电,相邀和谈。毛泽东当然不会忘记“鸿门宴”的典故,何况不久前蒋介石的发言人还在招待会上称共产党为“人民之公敌”。毛泽东深知蒋介石的底细,因此对于第一次来电极为冷淡,但毛泽东最终还是去了重庆。这从不去到去,当然经历了一个极其审慎而积极的思考和准备过程。归纳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征途中,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形成了内容极其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民众现。本文对毛泽东民众观的形成条件、毛泽东民众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民主体观、人民至上观、人民主权观、群众路线观以及亲民作风观等)和毛泽东民众观的深远影响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革命观是以社会发展超越论为价值内核的历史观。它以农民革命动力论的阶级斗争为动力机制,以斗争哲学为思维惯性,以道德自律为精神支柱。它曾指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使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空想社会主义实践证明:这是超越生产力发展阶段的超越论,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只能是不可超越的超越论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优秀成果相结合的产物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硕果。毛泽东重视传承中国优秀的哲学思想 ,从“实事求是”观、辩证法思想、知行观、伦理思想及社会历史观上 ,都体现了毛泽东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批判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琳庆  陈文庆 《红领巾》2004,(3):9-11,61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优秀成果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硕果.毛泽东重视传承中国优秀的哲学思想,从“实事求是“观、辩证法思想、知行观、伦理思想及社会历史观上,都体现了毛泽东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批判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征途中,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形成了内客极其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民众观.本文对毛泽东民众现的形成条件、毛泽东民众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民主体观、人民至上观、人民主权观、群众路线现以及亲民作风现等)和毛泽东民众观的深远影响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蒋介石在台读毛泽东著作五十年代,在台北“介寿馆”蒋介石的办公案上,摆放着一本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在毛泽东此书的千千万万读者中,蒋介石是最特殊且读了最有体会的一位读者。因为毛泽东此书所写的,就是如何打败蒋介石的战略问题。当年,蒋介石就翻...  相似文献   

10.
鉴于对蒋介石国民党历史和本质的了解及对美蒋特殊关系的全面把握,毛泽东等中共党人对抗战胜利后中国局势的发展趋势形成了这样的认识:美国政府如果不对蒋介石国民党施加积极的影响,蒋介石国民党将把内战强加到中国人民头上。基于这样的认识,毛泽东利用美蒋特殊关系,对美国发起统战攻势。第一、抓住美蒋矛盾,晓之以理,声明大义。二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转向欧洲,与苏联在东欧展开争夺,不允许它全面直接武装干涉中国内政。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共因素,美国担心为其远东战略支持点的蒋介石政权最终崩溃,导致美在华利益受损.毛泽东抓住…  相似文献   

11.
尹雪华 《成都师专学报》2006,25(2):17-18,88
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对《世说新语》文体的讨论,指出这一现象折射出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向传统回归的趋向.同时认为要弄清这一问题既需考虑历史和小说两种文体自身的发展演变,也要考虑古今、中西文学观念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思想史上,社会批判思想是表现人的觉醒的一种意识。陈献章对悦生恶死观念的批判,体现了道家尤其是庄子对白沙思想的明显影响,彰显了白沙社会批判思想中的道家化色彩。  相似文献   

13.
革命传播的研究视角,是苏区史研究创新的一个方向。革命从城市传播至乡村,演成苏区革命的燎原之势,反映了革命翻转现实社会结构的特定意向,受到国共两党政治竞争的有力推动,在某种程度上适应了乡村农民在危机状态中的心理需要。中共的革命传播模式,具有全能主义政治的特质,使其能够在大众媒介并不发达的乡村传播环境下,获得较为显著的成功。革命传播的知识体系,通过改变人们的意义感和身份认同等途径,参与甚至引导了社会建构的过程。革命传播的研究,实际上超出了思想史或观念史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14.
正义在人类政治及法的发展史上既有深远历史,又有深层复杂含义。西方正义观的发展传承过程反映了思想家们不懈的理性思考,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宝贵财富。但西方非马克思主义正义观陷入了机械主义和“一劳永逸”的泥潭。相比较而言,马克思主义正义观是历史的、辩证的科学观点,是指导我们立法及制度构建的科学武器。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合法性。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意识形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揭示了意识形态的本质内涵,从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相关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出马克思意识形态具有以下特征:至高的科学性与理论性、鲜明的阶级性与人民性、充分的现实性与实践性。  相似文献   

16.
以一种历史的眼光看,法的现代性因素并非源于现代社会,以宗教作为切入点,通过回溯法律的宗教传统,尤其是宗教与法律、知识与信仰的关系,方能够对法的现代性问题做出更为恰当的回答。伯尔曼的学说体系中对前述问题的分析,反映的是在一种与众不同的历史观之下对法律传统形成过程的认识与讨论。借助于他的这种理论的相关探讨,以及该理论与其他关注同样问题的理论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将有助于更为深刻地理解法的现代性问题,也有助于进一步明晰对法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从地域性的视野分析,家法族规是赣南客家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历史久远。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族规家训无论是从规范的范围,还是从规范的观念和功能等方面,都与旧族规家训有着根本的不同。从传统和变迁的角度看,已演化为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形态,是国家法律之外的道德约束和规范,反映出赣南客家人的思想观念和客家文化的价值取向。因此应认真研究发掘,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之与现代社会调适,并服务于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理解。马克思的自然观与消极的自然保护观,传统的自然开发论皆不同,其阐述的是自然与人的统一的观念。人们应该扬弃自然保护观,自然开发论,追求"实现了的人道主义"和"实现了的自然主义",促进人和自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冯友兰的哲学思想是与唯物史观所关注的都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冯友兰哲学思想可在某些方面补充唯物史观。特别是其境界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唯物史观所不曾提及的精神境界的修养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伏尔泰理性史观有 3个特征 :1 历史是可知的 ;2 历史进程是有序的 (规律 ) ;3 反宗教史观。伏尔泰的历史认识有其方法论根源 ,主要来自于实验科学、经验主义和自然哲学。培根、牛顿和洛克的思想对其影响致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