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昱  刘志桂 《寻根》2021,(1):138-139
庐陵地区自古文风昌盛,人才辈出.历史上三次大的北人南迁,文化南移,庐陵地区是重要的落脚点.宋代开始,北方的世家大族迁徙遂川,人才在此聚散,文化在此融合,并促进了人口的繁衍和经济、文化的繁荣.宋代是遂川书院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官方与民间积极办学,书院创办时间早,功能全,效果好,既发展了本县的教育,也吸引了周边县的学子前来...  相似文献   

2.
鲁先圣 《寻根》2011,(3):8-11
自唐宋以来,书院文化崛起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阵地。尤其到了宋代以后,渐渐由开始时期的民办性质过渡到官办性质,走到文化发展与普及的前台。一直到明清时期,书院始终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脊梁,是中华文明书香漫溢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书院□阎国平书院是北宋到清末的一种重要文化教育组织,它在封建社会的政治、教育和文化发展中都曾占有重要的地位。书院之名起源于唐代,如唐开元时宫廷中有丽正殿书院、集贤书院。但这种书院实际上是宫廷藏书、修书的地方,并不是后来含有教学、讲学内容的书院...  相似文献   

4.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机构,是士子与学者读书、学习、讲学、休憩和崇祀先贤的场所。书院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其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功能,突出人与建筑的协调统一,反映“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底蕴,十分讲究内部结构的建筑规划,形成了一定的规制。  相似文献   

5.
侯敏 《华夏文化》2004,(2):36-37
中国书院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代孔墨的讲塾,就是一种区别于“官学”的“私学”。但真正把讲塾推进到书院,还是秦汉以后的事情。两汉后以至隋唐,官学以外,名师大儒都聚徒讲学,传授结业。宋代学者在寺院教育的启发下,将唐代藏书、校书乃至研究学术的书院改造成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对中国教育和学术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四川书院的发展与改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特殊教育组织,是教育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方面军,又是传播文化、进行教化的重要场所,为中国历史上教育的发展繁荣,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衍续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书院一词最早见于唐代。五代十国期间,南唐境内已有几所书院。北宋时,书院普遍兴起;南宋时,书院有了很大发展,确立了书院制度。元明清时期,书院继续发展,书院制度日趋完善,直到清光绪(1875-1908)末年书院制度废止。 同全国书院的发展进程相一致,四川地区的书院也有上千年的历史①。历代四川都有一些闻名全国的书院,如沧江书院、鹤山…  相似文献   

7.
书院是中国士人围绕着书,开展包括藏书、校书、刊书、读书、讲书、教书、著书等各种活动,进行文化积累、创造、传播事业的文化教育组织。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书院。如作为读书之处的书院,作为著书之地的书院,作为藏书之所的书院,  相似文献   

8.
祭祀是古代书院的重要活动,一直得到人们的重视,致使世人以为书院之设"或以袭圣,或以表贤,或以就祀."(《嘉庆四川通志》卷八十)祭祀是清代"北五省"(包括河南、山东、直隶、山西、分省前的陕西即分省后的陕西和甘肃)书院的重要活动课程,是检查生徒的重要实践考评活动.  相似文献   

9.
邓洪波 《寻根》2006,(2):7-10
新生的文化组织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从地方志中看,它最早出现于唐太宗时期,如大将军李靖在山东读书和研习兵法的书院。从官方的文献记载看,它则始于唐玄宗时期开设的东西二都丽正、集贤书院。书院的出现,是隋唐推行新的印刷技术使书籍大量流传于社会之后,中国士人围绕着书,包括藏书、校书、修书、著书、刻书、读书、教书等进行文化研究、积累、创造、传播等活动的必然结果,它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新的文化教育组织。  相似文献   

10.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机构,是士子与学者读书、学习、讲学、休憩和崇祀先贤的场所。书院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其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功能,突出人与建筑、环境的协调统一,反映“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底蕴。书院十分讲究风景环境的选址和地域环境特点的考察。  相似文献   

11.
徐梓 《寻根》2006,(2):22-25
在古代,书院往往被称为祠学。如元代的宋禧曾说:“国朝于天下祠学,所谓书院者,例设官置师弟子员,与州学等。”(《庸苍集》卷十四)在古人看来,山长的职责,不过是教与祀而已。现代研究者将教学、祭祀和藏书归结为书院的三大功能,这一切,都说明了祭祀对于书院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书院教学的革新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炳照 《寻根》2006,(2):11-15
书院在中国历史上存续近千年,清末改书院为学堂也已百余年,翻阅一下书院发展史,研读一下书院研究的著述,我们似乎有一种深切的感受,这就是:古人创办书院,今人研究书院,都贯穿着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就是对教育进行革故鼎新的强烈愿望、执著追求和笃实行动。革故鼎新精神是书院生命力的象征,也是书院研究者关注的核心与焦点。  相似文献   

13.
说“校长”     
“校长”顾名思义,即一校之长,一个学校的最高管理者。但是,中国古代学校的管理者并不称作校长。自从有学校开始,管理人员名称可谓各不相同。商周时期,学校的管理者称为“大乐正”或“大司成”。汉代,在中央“兴太学,置明师,并制定博士弟子制”;在地方上设置“文学校官”、“五经百石卒史”等职务来管理学校。魏晋时期,学校中设有“校官”。而隋代则设祭酒管理学校。唐代学校除祭酒之外,还设馆监来统辖;宋代除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外,在名山胜地常常设有书院,书院中主持教授者称山长、院长或洞主。元明清三代大体沿袭前代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王立斌 《寻根》2004,(5):124-127
牌坊是一种集建筑与雕刻艺术于一体的门洞式的纪念性建筑物,一般用木、石、砖等材料建制,开雕、题刻、镂空,多见于书院、寺庙、陵墓、宗祠、衙署、园林、街道等。牌坊的建造,一般是皇帝御批,再则是经当地官府逐级呈报,直至朝廷批准后,方可建造。  相似文献   

15.
孙君恒 《寻根》2006,(6):134-137
在武汉市新洲区东部的旧街镇黄林乡黄林墅境内,有一个山村名叫孔子河村。村北一座山,名孔子山;村南一条河,名问津河。在孔子山腰、问津河旁,矗立着几栋残存的古式建筑,这就是楚黄历史上有名的问津书院,亦称孔子庙,为湖北最大的孔庙和书院,是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全国惟一以“子路问津”的典故而命名的古书院。  相似文献   

16.
灯火樊楼     
逯耀东 《寻根》2001,(6):23-32
《水浒传》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人白虎堂”,写到高衙内与陆谦定计,诓林冲出来饮酒,说:“林冲与陆谦出得门来,街上闲走一回,陆虞侯道:‘兄长,我们休去家,只就樊楼内吃几杯。’当时两人上到樊楼,占了个阁儿,唤得酒保分付,叫两瓶上色的好酒,稀奇果子按酒。”樊楼是北宋汴京最豪华的酒楼。施耐庵的《水浒》,其中的制度与设施虽与宋代吻合,但谈到饮食,写的虽然是宋代,却实际反映了施耐庵自己生活时代的情况,元末明初之际,战乱后的社会经济萧条,他无法写出细致的宋代饮食风貌,所以,对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樊楼,就轻轻一笔叙过。  相似文献   

17.
严其林 《寻根》2006,(4):123-127
宋代人口迁移在中国移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宋代移民现象与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的完成密不可分。镇江处在大江与运河两条古代高速通道的交汇处,是两宋移民重要分布地。移民大量迁入,给本地区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因。  相似文献   

18.
正纵观嵩阳书院的发展史,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到现在,它经历了一系列转型和变迁。从嵩阳寺、嵩阳观、奉天宫再到太乙书院、太室书院乃至最后的嵩阳书院,它完成了从佛教活动场所、道教活动场所、佛道共同活动场所再到学者讲学传道场所的角色转型。从这漫长而波动起伏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北宋时期对嵩阳书院的发展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换句话说,称北宋时期是嵩阳书院成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关键时期并不为过。那为何北宋时期能成为嵩阳书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其座落于大理古城北郊、苍山龙泉峰麓,是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的主要拍摄地。景区占地700亩,由大理国、辽国、西夏国、女真部落和摄影棚五个部分组成,是一个集影视拍摄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大型主题文化公园。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依托宋代建筑特点和公园主题特色,以建筑为形、文化为魂,"宋代大理国市井文化""大理白族文化""金庸武侠文化"三大文化产业靓点为一体的大理的一张亮丽的文化旅游名片。迄今为止,已有《十全九美》《倩女幽魂》《少年  相似文献   

20.
如果除却书院存在时就有的书院志书不算,以书院为对象的学术研究,在我国也有七八十年的历史。通过这七八十年的研究,学者们为我们勾画出了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存在了1000余年的书院概况,但这些研究成果,多宏观的总体把握,少微观的具体研究;或者虽然有一些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