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耕获菑畲”是初中语文第六册《甘藷疏序》一文中的句子,课本中对这句话的注释是:“这里是耕种和收获的意  相似文献   

2.
“菑畬”解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语文第六册《甘疏序》一文,“耕获葘(zi)畬(yu),时时利赖其用”一句,“耕获葘畬”课本的注解是:“这里是耕种和收获的意思。葘,荒田。畬,开垦三年的田。”对这条注解我认为值得商榷。 这里的“耕”是“耕种”,“获”是“收获”;“葘”如果解作“荒田”,那么,“耕获葘畬”又何以成了“耕种和收获的意思”呢?况且“葘畬”二字也没有得到落实。新版《辞海》注:葘,初耕的田地;畬,开垦了三年的熟田。《尔雅·释地》:“田,一岁日葘,二岁日新田,三岁日畬。”据此,“耕获葘畬,时时利赖其用。”可以解释为:“耕种收获一两年以后,常常享受到这些东西(指新品种)好作用的利益。”这样,上下文意也就贯通了。  相似文献   

3.
“畲”字来历甚古,在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诗》,《易》等经书中,已有出现。《诗经》的《周颂·臣工》有“新畲”,《周易》的《无妄》有“苗畲”。对“畲”字的含义,各家看法不尽相同。《尔雅》解释力“田三岁曰畲”;《说文》解释为“三岁治田也”(田垦三岁谓畲)。郑玄注《礼记·坊记》时,则主张“田二岁曰畲”,《诗诂》也认为“田二岁为畲”。但不管二岁或三岁,指的都是刚开垦出来的二年或三年的田地。《周  相似文献   

4.
课本第204页第八行中提到“1669年,康熙帝(1661~1722年在位)宣布原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即实行‘更名田’)。”如果到《现代汉语词典》后面的中国历史纪年表中去查,可以清楚地查到康熙帝在位时间(1662~1722)。“康熙”即位在何年?$江苏大丰市新丰中学@方道林  相似文献   

5.
问:义务教育五年制、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参观人民大会堂》和《在金色的海滩上购篇课文中都有“情不自禁”这个成语,“禁”的注音都是jin,去声;而第八册《《师教学用书》和《语文第八册教案》的注音则都是jin,阴平。这是为什么,怎样读才对?高密市蔡家站镇中心小学焦杰冠县东古镇中心小学赵育答:“禁”是一个多又多音字,既读加,又读加。对“情不自禁”这个成语里的“禁”字到底读去声还是阴平,各种词典的注音历来不尽相同,就是同一部词典,旧版新版也不一样,这是课本和教学参考书、教案出现不同注音的客观原因。但是,同…  相似文献   

6.
“不禁”、“不仅”、“不尽”三词读音相似,“不禁(jin)”、“不仅(jin)”、“不尽(jin)”,在词性上几乎同属副词,词义上有相同之处,都与“不”有关,但它们在词义上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修禊事”通释田有成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有:“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高校文科教材如《古代文学作品》、《古代汉语》、《大学语文》等,多选用了《兰亭集序》,不一而同的都对“修禊”注为:“古代一种风俗。人们欢聚水...  相似文献   

8.
由元嘉元年的严重旱灾、水草的生长周期、文学作品中"水草"的地理指向等因素出发,颜延之《行殣赋》当作于元嘉元年(424)春末至秋末(农历三到九月)之间。这一时期刘宋境内发生严重旱灾,南方水草生长茂盛,颜延之正在远赴始安(今广西桂林)就任太守的途中。《行殣赋》文本表层为哀叹路旁死者惨状,其深层含义在于悼念宋少帝刘义符、庐陵王刘义真,并表达了对自己前途和命运的担忧。由于刘义符、刘义真被杀在元嘉元年六月,因此可以进一步将颜延之《行殣赋》的写作时间缩小为元嘉元年秋(七到九月)。  相似文献   

9.
陈智峰  李小丽 《文教资料》2006,(32):150-151
《孔雀东南飞》一诗中“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句中之“故”,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即“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必修)”(“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第三册第9页,注释为“总是,老是”,整句诗解释为“婆婆总是嫌我织得慢”。笔者对此解释心存疑惑,于是查了大量古汉语相关辞书,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学生古汉语词典》、《词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虚词诂林》等,发现“故”字并无“总是,老是”之义项,显然这是个误释。据上下文看来,此处“故”字是作副词,修饰后面的动词“嫌”字…  相似文献   

10.
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韩非子的《五蠹》中有“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一句。对这句话,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1988年7月版)译为:“近古时代,桀、纣残暴,(天下)混乱,而汤和武(起兵)讨伐(他们)。”显然,《教参》是把这句话中的“乱”字释为“(天下)混乱”。查《辞源》“乱”字条,共有⑨个义项,其中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第三册(必修)对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征帆去棹残阳里”一句里的“去棹”,教材编著者注释为“停船”。思之再三,觉得此注不妥。首先,“去”在古代汉语中没有“停”这一意义。查《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等主编)、  相似文献   

12.
《信陵君窃符救赵》是《史记》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备课时,我们感到教材中有三条注释似乎欠妥当,现在提出来,与同行们商榷: 一、“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教材注“急人之困”为“解脱别人的困难”,并特别注明:“急”为“解急救患”。这样注根据不充分。查《说文》得知:“急”从心,意符表示一种心理状态,是自动词。一般讲,  相似文献   

13.
陶有宏 《现代语文》2008,(11):13-14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蒙学教育的传统。我国古代对8—15岁儿童的教育叫“蒙养”教育。如果说“四书”“五经”是中国经学教材典范的话,那么我国古代也不乏以识字为主的蒙学教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则莫过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习称三、百、千)。中国蒙学教材的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尤其是“三、百、千”在我国古代语文启蒙教育中曾赢得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4.
一、耕种行为并非人类的专利,细菌也会播种并收获自己的食物 最新的英国《自然》杂志介绍说,美国赖斯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一些盘基网柄茵具有耕种行为。盘基网柄茵是黏菌的一种,虽然名字中带个“菌”字,却并非通常说的细菌,它属于真核微生物。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2015,(26)
日前,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既提出了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提出了劳动教育的工作目标,要求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8月3日中国新闻网) 说到“劳动教育”,对于现在的中小学生来说,已然是个陌生的话题.对于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而言,却不是这样的,那时候不但中小学都安排有正规的“劳动课”,很多学校甚至还拥有自己的“责任田”,完全由老师带领学生耕种打理,收获的粮食、蔬菜或者是供给学校的食堂,或者变卖以后作为学校的各项经费.即便是到了后来,学校不再耕种“责任田”,但仍旧要求学生参加勤工俭学,以培养劳动意识、锻炼劳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 ,苗、瑶、畲都曾是畲田民族 ,其中瑶、畲最为典型 ,畲田的历史很长 ;苗、瑶、畲也都有盘瓠崇拜 ,但是苗族的盘瓠神话已经衰落 ,且流传范围很小 ;畲田民族对渔猎有很强的依赖性 ,而盘瓠神话恰是渔猎经济的表现 ,盘瓠神话在畲田民族中产生并流传至今。梅山文化的内核也是渔猎经济的产物 ,比较苗、瑶、畲的情形 ,文章认为勉瑶先民是梅山文化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17.
高中地理教材的编写应当寻求学科本位、社会本位和以学生发展为本三种因子的最佳平衡点,而我国一直以来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编写思想重视不够。2003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增设了选修课《自然灾害与防治》,在这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认知程度及学习兴趣的问卷调查,结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编写思想,提出“查漏补缺、纠正偏差”“符合学生认知结构”“图文并举、互为补充”三点编写策略。此探讨试为今后我国高中地理教材的编写体现“以毕生发展为本”思想提供一种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公安县楊厂区国胜民办小学,于一九五五年創办。学生有十五人,教师徐家庚,六十岁,教齡三十年。这个学校的学生,每年讀书十个月,完全采取“点背”的办法。一年級:識字教材有《跃进三字經》《农民三字經》《小学語文》一二册,写字教材(先认后写)有阿拉伯数字、汉字大写数字、識字数量按年齡大小有不同要求:五六岁小孩可識一百多字,七岁小孩可識二百字,八九岁孩子可識五百字,十岁十一岁孩子可識一千多字。二年级:識字教材有《語文》三、四册,写字教材有《百家姓》《四言杂字》二十四节气  相似文献   

19.
2001年,教育部初审通过了三个版本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即:江苏教育出版社“苏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和语文出版社“语文版”《语文》实验教材。三种版本的“课标”《语文》实验教材于同年秋季进入实验区以来,  相似文献   

20.
一、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对其中“三驱”的理解,历来颇多分歧。归结起来,主要有下列两种:(一)、《古文观止译注》(阴法鲁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版)注为:“三驱,一年打猎三次。因为打猎时必须驱赶禽兽,所以称打猎为‘驱’。”《释文》引马融说,认为“三驱”是指(国君每年)打猎三次。《礼记·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田”通“畋”,打猎;“岁三田”即每年打猎三次。《历代文选》(中国人民大学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