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景志刚 《视听界》2011,(3):24-27
从2004年确立“情感”定位,到2010年升级为“幸福”定位,江苏卫视不断实现高位跨越,打造出了一个具有鲜明品牌辨识度和强大影响力的全国性媒体品牌。频道一直将品牌定位作为战略发展的核心,在频道机制、平台内容、覆盖渠道、宣传推广、广告经营等方面创新思路,实现了整体突破。  相似文献   

2.
《体坛周报》品牌建设的专业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今的中国媒介而言,“专业化”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许多“大众化”媒体开始尝试走“小众化”、“专业化”的道路,相关的理论探讨也屡屡见诸报刊。在博弈日益激烈的中国传媒市场,“市场细分与定位”几乎成了所有媒体运作的出发点。可以说,Segmentation这个从营销学过渡来的概念,对于中国媒介目臻娴熟的市场化、国际化运作,确实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然而,仅满足于“细分与定位”是远远不够的,它只是媒体品牌建设的第一步,在确立了目标市场、明确了自身定位之后,更重要的是建立和维持一整套的品牌运作理念,并将之付诸实践。许多媒介之所以在品牌道路上走得不远,就是因为它们并没有完全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专业化”,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旧有的媒体操作思维而建立革新意识,只是简单地用“新瓶”装“旧酒”,或在专业化道路上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相似文献   

3.
姜迪飞 《新闻战线》2023,(23):89-90
上饶日报言论栏目“信江时评”有的放矢、快速发声,努力以鲜明的针对性让言论品牌更“实”,以突出的时效性让言论品牌更“亮”,以强大的引导力让言论品牌更“响”,并着力为打造言论品牌提供人才保障,就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4.
林轩 《今传媒》2005,(11S):80-81
没有人怀疑“大红鹰”做大市场的霸气和野心,但是,也难以想像缺乏品牌内涵支持的这只“红鹰”能飞多久,能飞多远?现在也许是其反思整个战略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5.
张志安 《传媒观察》2005,(12):22-24
“品牌是世界上最值钱的不动产,是消费者脑中的一个角落”,这句市场营销界的经典明言,前半句强调了品牌的价值,后半句点出了品牌的本质。现代竞争中,产品本身的有形竞争逐渐被由产品及其他多种要素综合的品牌的无形竞争所取代。品牌越来越成为企业间竞争的核心要素,甚至成为决定企业生命力的关键因素。年轻的消费者们,即使还不懂得如何赚钱,却已经习惯了选择“麦当劳”、“可口可乐”、“耐克”……这些全球知名的品牌已经悄无声息地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润物细无声”般地决定了他们的消费选择。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的十里,我们目睹了很多图书品牌昙花一现,有些品牌名存实亡,日益空壳化。“布老虎”能够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极高的含金量,绝不是因为一时的幸运。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期刊市场逐步形成,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期刊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创出自己的品牌。当然,品牌一经创出,还必须精心经营,并充分利用品牌资源延伸品牌价值,扩大品牌的知名度,有效发挥品牌的市场“通行证”作用,实现编辑效益的最大化。找准定位,打造品牌期刊是连续出版物,它借助于连续出版,锁定了一个特定的读者群。这就为期刊品牌的形成和稳定提供了前提。期刊要创出品牌,首先必须找准定位。这里说的定位包括读者定位与内容定位两个方面。所谓读者定位是指刊物要办给什么样的人看,即刊物想锁住一个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8.
李效文 《新闻窗》2005,(4):24-25
“品牌”一词最早出现于商业经济领域。“作为一种外在标记,它把产品中无形的,仅靠视觉、听觉、嗅觉和经验无法感觉到的品质公之于众。”尽管“品牌不是产品,但它赋予产品意义并确定产品的形式、形象和价值。”正是因为如此,人们通常也是按照品牌的结构——商标、标记、包装设计、广告或赞助、形象及品牌意识并根据其商业价值来认识和评估品牌的。特别需要明确和加以指出的是,真正的品牌管理应该有完整、统一的战略构想和规划,其中,概念是品牌的品质而不是品牌的形象,这种品质需要界定和管理,是品牌管理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9.
李登清  李佺  许玲 《中国广播》2014,(9):103-103
对任何媒体来说,除了发行和广告这两项盈利的硬指标,还有一项软实力,就是媒体的“品牌”。传统媒体利用自身的品牌影响力,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吸引相关的合作对象,服务特定的受众人群,这一方面可以继续提升品牌的影响力,一方面也推动了媒体的专业化和分众化。一些媒体在“品牌运营”上走了歪路,演化为以牺牲品牌价值换取短期利益。比如:热衷于制造各种“排行榜”,企业花钱就能上,谁给钱多谁就排第一;或者搞“黑名单”,谁不给钱就曝光谁。  相似文献   

10.
如何让图书馆的讲座得到持续、健康发展,其策划和品牌的塑造是关键。通过介绍"金沙讲坛"品牌讲座从品牌设计、品牌定位、品牌管理、品牌推广到品牌保护的发展过程,揭示出一个品牌讲座的建立是通过多方合作,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才能得以推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图书馆讲座事业的蓬勃发展,公共图书馆的讲座品牌战略对提高公共品牌构筑的竞争力至关重要。本文以广西图书馆“八桂讲坛”为例,论述了构筑讲座品牌的三大途径。  相似文献   

12.
陆颖 《记者摇篮》2006,(1):57-58
内容提要:利用“品牌”开拓市场、应对竞争是现代电视人决胜千里的一个法宝。“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电视栏目、电视频道都存在一个品牌形象的打造与维护问题。通过分析电视“品牌”的成功范例,从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财富”。我国的电视荧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多彩过,观众手拿遥控器看个红火热闹。但是,在屏幕背后,却站满了一群群紧皱眉头的电视人。随着竞争的加剧,他们面对的是从不曾经历过的压力与困惑。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电视人如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电视媒体经营靠的又是什么呢?答案是品牌。品牌是什么品牌…  相似文献   

13.
凤凰卫视连续6年被评为“中国最受尊敬企业”,2006年更获得“亚洲500最具价值品牌奖”,在开播第四年即在香港成功上市,实现了与世界传媒资本运作市场的准确接轨。凤凰卫视成功的品牌塑造与其新闻传播的创新密不可分。从凤凰卫视的运作中,我们可看到其鲜明统一的CIS导入,正确的品牌定位,以人为本的品牌传播,借助大型活动和多元化的品牌宣传网络等一系列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戴志军 《今传媒》2005,(11S):82-83
面对越来越多的强势品牌,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红金龙”需要重新找回品牌的准确定位,以期重振往日辉煌。  相似文献   

15.
郑晓慧 《传媒》2016,(7):91-93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漫画作为动漫产业的源头和基础,对于全面提升我国动漫产业链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主要从树立“互联网+”的品牌意识、提升用户参与度、扩大授权合作、文化创新和预防“品牌劫持”五个方面对漫画品牌成长的路径进行分析,以保证漫画品牌的持久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初,央视提出了“品牌营销”的概念。湖南卫视也通过自己的媒体推介片宣告了其打造“最具活力的中国电视娱乐品牌”的理想。而眼下,2006央视黄金广告资源招标会展开“相信品牌的力量”主题推广活动,全国路演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毫无疑问,品牌已经取代了电视台举办大型活动,成为2005乃至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电视传媒新的“关键词”。从“活动营销”到“品牌营销”,更迭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从表象到内核的回归,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值得贩售,而一个被认同的品牌,往往让人主动选择。  相似文献   

17.
对于拥有百年馆史、传统办馆经验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自身发展的云南省图书馆来说,要想在当前和今后的市场竞争中,保住自己传统的竞争优势和地位,并在同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运用品牌战略,积极打造“百年云图”品牌,争创自己的资源品牌和服务品牌,以独特的、个性化的、具有差别优势的服务,来吸引更多的读者和客户,赢得在信息市场中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王丽明 《今传媒》2006,(4X):6-8
2006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许多媒体为了在激烈竞争中崭露头角、更胜一筹,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尽展报道绝活。综观这些媒体报道,可以发现,无论是单一媒体内部还是各个媒体之间,无论是频道还是栏目,都无一例外地在定位上加大了创新力度,电视媒体尤为突出。它们在原有框架下,开新版块、推新栏目、树新品牌。笔者以为,这是在实施“版块化、分众化、品牌化”战略,做细、做透、做好“两会”报道,效果自然不同反响。  相似文献   

19.
江苏卫视连续三年的“感动中国十大真情故事”评选活动已经有了品牌的影响力。创建品牌,这是当今电视媒体梦寐以求的东西。那么,这一活动是怎样进行自己的特色定位的.它的人文内涵有什么核心竞争力.它又怎样营构节目形式和进行传播以获取知名度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论“品牌传播”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品牌”是传播的产物 ,品牌研究应定位于传播学 ,提出“品牌传播”概念并进行系统研究。其提出背景为 :世界市场制胜的关键是品牌传播 ,媒介的市场生存需服务于品牌传播 ,整合营销传播空前凸显品牌因素。而品牌传播的特点则为 :信息的聚合性 ,受众的目标性 ,媒介的多元化 ,操作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