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09年我国新闻出版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跨入世界新闻出版大国行列。尽管我国新闻出版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国际新闻出版业的竞争中,我国版权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2010年年初,柳斌杰代表新闻出版总署发出了"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2.
在“丝绸乏路经济带”建设这一大背景下, “一带一路”战略给新闻出版走出去带来了新机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实时地提出了“丝路书香工程”走出去战略,为我国新闻出版业划定了新的产业国际布局.如何在海外实施本土化战略、拓展海外投资布局,是目前我国出版业面临的新问题.本文以调查土耳其图书市场,分析探讨了我国新闻出版企业进入土耳其图书市场的战略模式,为我国新闻出版业国际本土化开扩了视野、拓展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2012年1月9日,新闻出版总署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发布了《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把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作为“一把手”工程,这标志着我国政府已将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提升至国家层面进行系统考量.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新闻出版业的支持持续加力,利好财政政策不断推出,给新闻出版业注入了巨大的新的发展动力.与此同时,制约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的投融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破解“信贷难”“融资难”“投资难”等老难题,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业繁荣发展,仍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系统梳理我国政策扶持和市场环境变化出现的新型融资模式,分析我国新闻出版业融资问题,希冀对我国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这一大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给新闻出版走出去带来了新机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实时地提出了"丝路书香工程"走出去战略,为我国新闻出版业划定了新的产业国际布局。如何在海外实施本土化战略、拓展海外投资布局,是目前我国出版业面临的新问题。本文以调查土耳其图书市场,分析探讨了我国新闻出版企业进入土耳其图书市场的战略模式,为我国新闻出版业国际本土化开扩了视野、拓展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闻出版“走出去”战略自2003年实施以来,随着世界形势、国内形势和新闻出版业形势的发展,其内涵不断拓展,内容不断丰富,逐渐形成了以政策支持、引导为带动的5种走出去的内在动力,为进一步扩大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提供了有力保证,使我国在版权贸易、实物出口、印刷复制、国际展览以及人才建设上,均取得了良好成绩,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力、国际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同时,我国新闻出版“走出去”也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为此,应正确认识我国在国际传播格局中所处的位置和面临的挑战,准确把握发展机遇,积极探寻新闻出版对外传播规律,从贯彻政策、打造航母、占领数字出版高地等多个方面入手,认真落实“走出去”规划战略,塑造我国良好的文化形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7.
记者从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获悉:以组建出版发行集团为标志的新闻出版产业“整合”将进一步加快步伐。这意味着我国新闻出版业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版业的规模、效益和实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成果有目共睹。但在从单纯的“事业”向“产业”的转变过程中,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都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新闻出版业的结构性弊端明显,“大的不强,小的不活”,资源浪费、经营效益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矛盾越来越成为制约中国新闻出版业大发展的瓶颈。据悉,作为今年新闻出版改革的重要内容,包括进一步…  相似文献   

8.
赵亮  吕静 《新闻界》2012,(4):41-43
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系统分析新闻出版业强国建设——国际竞争力业提升的五个关健路径,即优化新闻出版业的生产要素、拉动新闻出版产品的消费需求、构建新闻出版产业集群、明晰新闻出版企业的企业战略以及完善政府对新闻出版业调控。  相似文献   

9.
“人心齐,泰山移。”统一思想是我们做好新闻出版工作,开创我国新闻出版业繁荣发展新局面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任务艰巨,我国新闻出版业正处于改革发展关键期和矛盾凸显期。我国新闻出版改革正在实现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完善的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月,新闻出版总署印发《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规划》全面回顾了“十五”时期我国新闻出版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客观深入地分析了“十五”期间新闻出版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新闻出版业应遵循的指导原则与应达到的预期目标,并从8个方面确立了工作战略重点及相应的政策措施。《规划》可以说是在我国新闻出版业处于关键时期适时而出的一份新闻出版业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创新改革之路的“路线图”,因此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本刊特以这8个工作战略重点为切入口,约请总署管理部门与相关业界人士予以深入阐释与解析。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期间,新闻出版总署对数字出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柳斌杰署长在2011年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提出:“在《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目标,即到‘十二五’期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基本到位,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数字出版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的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数字出版的发展指标提得更加明确:即到“十二五”末,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值力争达到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25%,整体规模居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一形势对出版社来说,是一次难得的转型机遇,关键是出版社如何才能抓住这次机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2月27日至28日,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在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在我国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总结经验、统一思想、分析形势、部署工作,对今后五年特别是2006年的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管理作出了全盘规划和战略部署,为“十一五”期间我国新闻出版工作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12月27日上午的大会上,于永湛同志代表总署党组作了题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动我国新闻出版业繁荣发展》的工作报告,柳斌杰同志作了关于《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的说明。当天下午,全体代表分五个小组讨论…  相似文献   

13.
《新疆新闻出版》2012,(1):14-17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及《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走出去发展规划》,切实提升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新闻出版强国建设,现就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4.
冉然 《传媒》2012,(4):21-23
正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颁布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走出去"发展规划》,首次提出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目标和政策。2012年1月9日,总署出台了年度"1号文件"——《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若干意见》,对"走出去"进行全方位布局。基于国家层面的政策与导向,在推进落实我国新闻出版走出去的过程中,一批国内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近日在京召开。这次会议,时值“十五”计划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即将开局的转换期,意义重大,备受关注。会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新闻出版业向世界强国迈进取得重要进展,继续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闻出版业发展之路。“十五”期间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五年,中国特色新闻出版业发展之路成果丰硕,尤其是2005年,新闻出版工作生机勃勃,亮点多多:新闻出版改革不断深化,试点工作取得新突破;大批优秀重点出版物广受人民群众的欢迎;数字出版、网络出版发展迅速;“扫黄打非”斗争保持高压态…  相似文献   

16.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在北京“企业文化与品牌创意国际论坛”会上的演讲中透露:到2008年底,我国整个新闻出版业的产值达到8000亿元,占GDP的3.02%。  相似文献   

17.
楚明 《出版科学》2002,(3):33-35
WTO协议涉及我国新闻出版业的主要内容,有分销服务、关税、版权保护三个方面。加入WTO对我国新闻出版业有利有弊,从长远看,利大于弊。应对WTO,要加强党对新闻出版业的领导,通过组建出版集团、发展连锁经营、加强市场监管、提高科技和信息化水平等发展壮大我国新闻出版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资讯     
《传媒》2006,(3):75-78
新闻出版总署通报新闻出版业现状;新闻出版总署再向低劣教辅“开刀”;多家媒体联合打造网上时尚杂志;《青年文摘》杂志创刊25周年;河南报业网开通“网络电视台”;国内首批数字报纸出炉。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新闻出版业发展战略重点是:积极推动现代内容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数字出版,努力构建公共新闻出版服务体系,加强出版物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印刷、复制产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出版业发展,积极实施“中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战略,以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带动新闻出版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记者 张绍文 安琪)9月1日新闻出版总署机关党委举行署直机关报告会,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就当前新闻出版业改革的难点、思路及发展战略问题作了主题报告。 柳斌杰副署长在简要回顾了新闻出版业改革与发展的历程后分析到,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