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教师精神生命在职业生活中的激活与焕发,首先需要重新认识教师职业的性质,跳妯原先知识传递的角色定位。只有认识到教师职业的本质是创造人的精神生命,才可能把“创造”还于教师职业。在此,并不否定教师的工作必然与知识相关,传递知识依然是教师要做的事,  相似文献   

2.
20年前人们呼唤教师节时,既有对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情感需求,又有改善工资、住房、福利条件的生活需求。如今人们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增加了教育改革理论的思想成分,也受各种人事制度改革的触动。叶澜教授重视教师精神生命在职业生活中的激活与焕发。她认为需要“跳出原先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定位。只有认识到教师职业的本质是创造人的精神生命,才可能把创造还于教师职业”。这样,“教师职业才会有内在的尊严”。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阐释相比,教师职业生命突出了创造。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新课改,教师没有创造精神一切都无从谈起。重新审视教师职业这个话题,激活教师的精神生命,焕发出每个教师潜在的创造力,这便是我们谨献给第20个教师节的一份心意。“言人之所未言。”如果您还有新观点、新感受,欢迎您来稿参与讨论。E-mail:zhengyan-luntan@163.com.  相似文献   

3.
20年前人们呼唤教师节时,既有对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情感需求,又有改善工资、住房、福利条件的生活需求。如今人们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增加了教育改革理论的思想成分,也受各种人事制度改革的触动。叶澜教授重视教师精神生命在职业生活中的激活与焕发。她认为需要“跳出原先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定位。只有认识到教师职业的本质是创造人的精神生命,才可能把创造还于教师职业”。这样,“教师职业才会有内在的尊严”。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阐释相比,教师职业生命突出了创造。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新课改,教师没有创造精神一切都无从谈起。重新审视教师职业这个话题,激活教师的精神生命,焕发出每个教师潜在的创造力,这便是我们谨献给第20个教师节的一份心意。“言人之所未言。”如果您还有新观点、新感受,欢迎您来稿参与讨论。E-mail:zhengyan-luntan@163.com.  相似文献   

4.
20年前人们呼唤教师节时,既有对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情感需求,又有改善工资、住房、福利条件的生活需求。如今人们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增加了教育改革理论的思想成分,也受各种人事制度改革的触动。叶澜教授重视教师精神生命在职业生活中的激活与焕发。她认为需要“跳出原先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定位。只有认识到教师职业的本质是创造人的精神生命,才可能把创造还于教师职业”。这样,“教师职业才会有内在的尊严”。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阐释相比,教师职业生命突出了创造。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新课改,教师没有创造精神一切都无从谈起。重新审视教师职业这个话题,激活教师的精神生命,焕发出每个教师潜在的创造力,这便是我们谨献给第20个教师节的一份心意。“言人之所未言。”如果您还有新观点、新感受,欢迎您来稿参与讨论。E-mail:zhengyan-luntan@163.com.  相似文献   

5.
20年前人们呼唤教师节时,既有对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情感需求,又有改善工资、住房、福利条件的生活需求。如今人们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增加了教育改革理论的思想成分,也受各种人事制度改革的触动。叶澜教授重视教师精神生命在职业生活中的激活与焕发。她认为需要“跳出原先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定位。只有认识到教师职业的本质是创造人的精神生命,才可能把创造还于教师职业”。这样,“教师职业才会有内在的尊严”。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阐释相比,教师职业生命突出了创造。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新课改,教师没有创造精神一切都无从谈起。重新审视教师职业这个话题,激活教师的精神生命,焕发出每个教师潜在的创造力,这便是我们谨献给第20个教师节的一份心意。“言人之所未言。”如果您还有新观点、新感受,欢迎您来稿参与讨论。E-mail:zhengyan-luntan@163.com.  相似文献   

6.
以游戏精神创造职业美一事物之所以美,之所以能唤起人们的喜爱和愉悦,是因为其中包含着人类最珍贵的特性———自由创造。游戏精神的核心就是自由创造。教师以游戏精神进行职业美的创造,就会感到自由自觉的快乐。1、以游戏精神促进师生和谐发展。当一个人自觉自愿地选择教师职业,认真而富有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时,他将从中获得情感的激发、智慧的启迪和收获的愉悦。备课时的突发奇想、教学相长带给他的启发、学生成长中的感人故事,都为教师积累了教育经验,它以自由创造的精神带动着教师和学生在体力、智慧、情感和道德乃至生命的各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7.
积极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在职业生命中,高校教师要学会与运用积极的理念和方法,采取合理的策略追求积极的情绪体验并获得幸福感,即用积极的眼光认识教师职业,以积极的心态享受教育过程,并通过积极的行为创造幸福生活,从而创造、享受教师职业生活所内含的快乐、幸福与尊严。  相似文献   

8.
在漫漫教学生涯的长河中,我始终扎根课堂,情系学生。正是充满创造潜力的学生以及那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活为我的教师职业生命增添了亮丽的风采。  相似文献   

9.
博华 《山东教育》2011,(35):52-53
从事了教师职业,让自己有机会终日与文字打起了交道。时间久了,文字这些在常人眼里显得也许有些呆板、枯燥的符号竟变成了一个个富有灵性和生命气息的思想音符,每天律动在我的精神世界里,让我平凡的生命世界里平添了许多生命的感动和心灵的震撼,引导我在这个充满世俗诱惑的现实世界里,用一种达观的心态和一颗波澜不惊的心,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做着实至名归的事情。生活虽然清贫了点,但精神世界却充盈着教师职业带来的那份特别的幸  相似文献   

10.
积极是一种情感,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在职业生命中,高校教师应运用合理的策略去追求积极的情绪体验和获得幸福,用积极的眼光认识教师职业,以积极的心态享受教育过程,通过积极的行为创造幸福生活,享受教师职业生活内含的快乐、幸福和尊严。  相似文献   

11.
爱心辅就成功路,智慧沐浴新教坛.在我国,教师仍是最辛苦的群体,教师职业仍是最清苦的职业,尤其是中小学教师.自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我是苦中求乐,主动去寻找教师职业中的快乐与幸福,我求乐的办法是热爱学生,把自己融入到学生里去,让自己的精神生命与学生的精神生命融为一体.我很喜欢当班主任,它能让我更快地融入到学生中去,更近距离地去接触学生.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师职业形象的内在精神及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彧 《教育探索》2006,(2):123-124
现代教师职业形象的建构是萌发于传统、立足于现实并指向未来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当突破外在的、单向度的研究教师职业的传统思路,关注教师的专业意识、职业动机、职业效能感、职业满意感、职业美感等内在精神和自身的生命价值,使教师形象既表现出外在的社会角色特征,又内聚为职业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教师仍是最辛苦的群体,教师职业仍是最清苦的职业,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最好的办法就是苦中作乐,主动寻找教师职业中的快乐和幸福。要寻找到教师职业中的快乐和幸福,最重要的是热爱学生。把自己融入到学生里去,让自己的精神生命与学生的精神生命融为一体。我很喜欢当班主任,它能让我很快地融入到学生里去。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主动资助贫困的学生,主动为学生举办生日班会,自费买来简朴而有意义的生日礼物送给学生。教师爱学生,学生自然就爱教师。每逢教师节和元旦,我都会收到很多学生的贺卡、短信和电话。他们还细…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育生命课程体系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的教师教育课程注重以教师职业素质为目标的专业发展,却忽视了作为专业发展基础的教师专业倾向和教师精神生命品格的塑造,这导致了教师生命在实践中的缺失.本文主张以整体生命为出发点研究教师教育,着力于从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三个角度建构教师教育生命课程内容.同时,适应实践中教师生命的缺失需求,以教师精神生命教育为重点,企图通过提升教师生命意识,培养教师自我实现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博览书屋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作者:叶澜等/出版:教育科学出版社/定介:38.00元 这是一本与教师,包括未来教师探讨关于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的著作。本书的研究重点不在“育人”,而是研究教师如何“育己”这一通常被人们忽视,然而却是对教育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因为,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总之,  相似文献   

16.
核心价值观塑造过程中高校思政课教师既是教育者主体又是受众主体,思政课教师职业精神培育可以从"国家忠诚"、"文明教化"、"教书育人"等三个层面加以表述。思政课教师职业精神培育途径主要有:在承担职业使命的实践中培育教师职业精神、在应对职业压力的实践中强化教师职业精神、在塑造职业素质的实践中发展教师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与社会主义经济相适应的教师职业伦理精神,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教师职业伦理精神主要有:仁爱精神与责任精神之融合、功利精神与奉献精神之统一、求实精神与创新精神之合一及竞争精神与合作精神之结合。教师职业伦理精神,是当代中国教育伦理精神的集中表现,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在教育领域中的贯彻落实和具体应用。新型的教师职业伦理精神对提高教师职业精神境界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汪玉侠 《教书育人》2012,(15):66-67
师德是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规范,它表现为德性和规范两个方面,只有作为外在规范的教师道德内化为作为内在生命的教师德性,才能成为教师职业生活中稳定的精神动力,从而激励着教师走向幸福的职业人生。引导教师关注内心积极的情  相似文献   

19.
职业倦怠成为影响教师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典型表现在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工作压力超负、人际关系疏离、教学技术化导致教师职业倦怠。消解职业倦怠需要教师发挥生命主体性,关爱自我,为自然生命全面发展提供保障与活力;开放自我,为社会生命营造良好的交往世界;超越自我,为精神生命提升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师职业是具有内在生命体认和外在服务价值的有机统一体。关注教师生命发展既是对教师职业生命的关怀,也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内在逻辑要求。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对教师生命发展遮蔽不仅会导致教师职业自我意识的迷失,也会造成教师创造性的丧失以及思维方式的确定化和程序化。只有关注教师生命发展的过程性、关系性和整体性,才—能促使教师在改变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理论、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使自身的教学生命不断得到滋养和提升,从而使教师的职业充满职业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