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其中最基本的是必修课的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不少学校冲破了必修课一统天下的局面,增设了选修课和活动课,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但在必修课的课堂教学中却大多还保留着习惯的方式,顽强地展现着传统教育思想。有些同志认为,提倡素质教育就是加强选修课和活动课。由此,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实施素质教育降低了升学率怎么办?似乎素质教育就是只要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多让学生活动,不追求基础学科的教育质量。在这种思想  相似文献   
2.
叶澜 《上海教育》2013,(13):15-15
正是这些"难能可贵",让我和我的同伴们没有感到时间的漫长,14年真似"弹指一挥间",在外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的"坚持",我们却乐在其中。1999年,上世纪的最后一年,"新基础教育"研究刚走完5年的探索之路,由于闵行区教育局的参与,紧接着踏上了又一个5年的"发展性阶段"研究历程。由此开始,我和闵行区教育局及区里的一些中小学,建立了为当代中国学校转型变革而开展的真实、真诚的合作研究关系,我们两支团队一路并肩走来,  相似文献   
3.
叶澜 《中学教育》2004,(7):13-16
“什么样的课算一堂好课”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但是今天的讨论是起点不是终点,今天的交流不可能马上就形成评价一堂课的具体标准,而是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探讨。我今天主要讲四点:  相似文献   
4.
"新基础教育"通过成型性研究中期评估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推进型评价"概念.本文在分析学校转型性变革中推进型评价的性质基础上,介绍了推进型评价指标体系构成的特点与权重分配,同时揭示了"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中期评估活动过程中的方法论思想,及评估活动对所有参与者产生的评估效应和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5.
叶澜 《华章》2006,(12)
“什么样的课算一堂好课”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就此我主要讲4点。开展研究性的改革实践现在有一种提法——“课程改革能不能成功,关键在于评价标准”,对此我不完全赞成。大家提出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在改革实践中感受到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对课改的制约。但是,是不是我们现在只要把评价标准弄清楚了,我们的课程改革就能成功呢?我认为目前就上海而言,二期课改有了课程标准,有了教材,有了实验学校,但是从学校实践的真正变革的层面来说,还远远没有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目标。因此,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我们要认真地投入,去实践,去研究二期课改中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如何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这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都会遇到的实际问题,也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课题。上海市中朱学区的领导和教师在“打翻身仗”的过去十年中,把“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进行了一场艰苦的转变后进学生的“持久战”。  相似文献   
7.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系列论著编委会与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本纳相会上海,就教育学问题展开了热烈的对话。本纳对普通教育学、教育过程中"教"与"学"的转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同时对"生命·实践"教育学系列论著编委会成员提出的关于复杂理论与教育的关系、德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问题做了回应。叶澜就教育学科的独特性、教育过程的复杂性、消极经验的价值等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双方一致认为,只要人类存在,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就不会终结。  相似文献   
8.
"生命·实践"教育学论著系列丛书的出版是学校领导、出版社、各界同仁和朋友们支持帮助以及各位作者齐心协力的结果。丛书的编写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包括专题研究、策划、写作和内部反思交流等阶段。今后,还将要在社会的教育责任和教育与个人人生发展两个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内容简介:《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全书共分五部分:"导论"包括对教师职业内在价值的认识和新世纪专业形象的总体概述;"教师德性论"从追问"教师德性是什么"入手,论述了教师德性的核心构成以及养成;"教师审美论"由教师职业美的产生、表现和价值三部分构成;"教师发展论"则通过对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历史梳理,对"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发展过程和机制进行了探讨;"结语"以《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  相似文献   
10.
教师精神生命在职业生活中的激活与焕发,首先需要重新认识教师职业的性质,跳出原先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定位。只有认识到教师职业的本质是创造人的精神生命,才可能把“创造”还于教师职业。在此,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