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走入重"人文"虚"语言"、重"拓展"舍"文本"、重"手段"轻"效率"等误区.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回归本色,即关注语言的发展,浸润在语言的芳泽里.因此,有效整合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让学生在有效的朗读中形成语感,在比较中品味内容与形式,在讨论中明析语像与情意;在仿写、批注中迁移语言,在想象补白中生成语言,在总结、改编中创造语言,在转述、辩论中内化语言,在交流评议中发展语言.并希望阅读教学的语言与精神能同构共生,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工程图是工程界交流的语言,提出了工程图学"语言"教学理念,通过设计"语言"教学过程、实施"语言"实践性教学、建立"语言"新型网络平台、改革"语言"考核评价方法,构建了"教学过程-实践方法-交互平台-考核评价"的工程图学"语言"教学模式。从一个崭新的视角诠释了工程图学教学。实践证明,该模式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3.
美国"政治正确"语言是"政治正确"思潮在语言方面的反映,是"政治正确"运动在语言上推进的变革成果。美国英语中的"政治正确"语言主要是对种族、性别、年龄、职业、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歧视性语言的更正性语言。"政治正确"语言在交际中主要发挥避讳功能、礼貌功能和自我保护功能。这些交际功能是美国人在交际中频繁使用"政治正确"语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课程研究需要借助语言视角,来使一切课程"事件"变得明亮起来。自20世纪以降,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激发了课程语言意识的觉醒,促使新的课程语言系统和叙述结构得以重构与敞开。不同的课程语言具有异质的品格、秉性和旨趣。其中,科学化课程语言的贫困、制度性课程语言的规训、隐喻性课程语言的张力、叙事性课程语言的真实、"新课程"语言的人文关怀等,为我们澄清课程语言自身所承载的不同的教育学意义提供了一幅清晰的图画。在推进课程变革的过程中,我们需警惕课程语言的欺骗功能,进而采用一种充满"正能量"的课程语言来真实反映我们"周围实在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正在语文课堂中,我努力践行着从"阅读本位"走向"表达本位",从"教课文"走向"教语言",从品味"语言"走向习得"言语"的尝试。一、进行比较,发现独特魅力比较,是一种站在语言之外看语言的方式。教师可以针对文本中的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甚至是不同文本的语言,采用增、删、移、换等方式揣摩语言含义,体验蕴含其中的情感,在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个普遍的概念,体现在小说中的语言形态实际上是熔铸着作家独特的个性气质、情感倾向、美学追求的个人"言语".从"语言"向"言语"的转化过程,也就是作家独特的文体语言风格形成的过程.从小说语言的话语层面、语象层面、意蕴层面分析阿袁小说语言的古典美.  相似文献   

7.
传媒语言的性别歧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新闻语言"轻女重男"、广告语言"唯女独尊"、网络语言"宠爱女性"、户外传媒语言"歧视女性"的大量事实的分析,揭示造成传媒语言性别歧视的成因,提出消除传媒语言性别歧视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何谓语文?叶圣陶先生答曰:"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此外,还有若干回答,如:"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章""语言和文学""语言和文化""语言和文明"等。凡此种种,莫不首先强调"语言"。可见,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知识、  相似文献   

9.
语言资源与语言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些年来,我国的"语言资源"热逐渐形成,但有待进一步升温,而过去将语言视为问题的认识正在淡化.其实语言有两重性,既是社会资源,又是麻烦问题,二者总是相伴出现相互转化的,从而促进语言的演变与发展.论文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具体论述了语言资源与语言问题的关系和语言资源的形成、分类及其性质转化以及语言问题的构成、表现、转化及其与语言安全的关系.论文还对"语言问题"与"语言安全"作了描述与界定.  相似文献   

10.
"教学活动"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思想表达、信息传递主要工具。语言作为一个受特定规则制约的体系,具有创造性、文化传递性等特征。语言种类繁多,"肢体语言"或称"非口头交流",属于语言范畴的一个很小的  相似文献   

11.
克拉申语言监控理论是美国著名语言应用学专家斯蒂芬·克拉申提出的语言习得理论,主要包括语言监控假说、语言输出假说以及情感过滤假说,有利于高中英语教师正确区分"英语习得"与"英语学得"的差异,通过实施"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教学,提升英语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2.
简单教学理论的核心理念是"简单的教,丰厚的学";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在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上,要做到"精练有声语言、多用体态语言、用好心灵语言",以达至润物无声的高质育人效果.有声语言主要包括声音,体态语言包括"衣着、装扮、站姿、走位、板书、手势、表情、眼神"等,心灵语言包括"精神、人格、修养"等.教师教学语言的修炼需持之以恒地进行"内化于心、融化于情、强化于炼、外化于行"的训练,方可从技术走向艺术,从教学走向教育.  相似文献   

13.
杨海蓉 《语文天地》2013,(10):43-4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让学生以语言实践为核心,通过踏实的诵读记背,形成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能力。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教学设计尤为重要。语言教学怎样设计,才能让学生形成"研读赏析"、"体现反思"和"拓展延伸"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建设及可持续发展以语言沟通为先导。为使语言能更好地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我们应把语言建设纳入"一带一路"建设整体规划之中,在语种学习与使用、语言资源创新规划、语言人才储备等方面加强建设。还要着力打造属于自己说的、体现中国特色的、蕴含中国元素的语言理论话语体系,形成话语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要从语用层面探索语言的语用策略,并制定相应的语言服务规划和服务体系,用以指导"一带一路"外宣实践,最终提升语言的应用能力,更好地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5.
艺术语言中的"活法"与语法中的"定法"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与语言和言语的关系有相通之处。语言中的"活法"表现为语法形式上的"活法"和语用层面上的"活法"两种形式。语言的定法是一个静止的、抽象的状态,语言的"活法"是一个动态的、具体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沙建华 《生活教育》2014,(19):70-72
儿童语文学习的"根"即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大量阅读对儿童的语言感知、语言积累、语言运用以及语言品质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日一诵"、"专题阅读"、"读写绘说"、"经典品读"这些具体做法,为积极探索课外阅读和语文课程、语文教材、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提供了可行的实施途径和操作策略,滋养并夯实了儿童语文学习之"根"。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独特的语言风格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喜爱,被亲切地称为"习式语言"。"习式语言"具有质朴亲民、直面问题、引经据典、与时俱进的特点,其巨大的魅力离不开习近平浓郁的民本情怀、长期的工作实践、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对时代准确的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应积极探索"习式语言"的深刻内涵,厚植情怀,提升语言感召力;直面问题,提升语言启发性;研习经典,提高语言表现力;与时俱进,提高语言吸引力,多措并举,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8.
人物形象的解读,是小说教学的重点。解读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从"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这两个角度切入。人物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可以从中明确人物的个性、体察人物的内心。叙述语言包括看似可有可无的修饰词、"闲笔",可以从中触摸人物灵魂、感受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文就是语言",已经包容了"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含义。语文教育既包含口头语言的学习,又包含书面语言的学习;既包含语言形式的掌握,又包含语言内容的理解;既包含语言系统和规则的学习,又包含言语行为的训练和言语作品的学习。语文教育就是关于祖国语言的教育。汉语是中华民族的通用语,也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母语。中国语文课程教材要体现汉语言教育、母语教育的特点;中国语文教学应按照汉语言教育、母语教育的规律来进行。  相似文献   

20.
缪文姬 《文教资料》2013,(10):74-75
中职作文教学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学生大多谈"文"色变,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已刻不容缓。注重语言积累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厚积才能薄发。本文从"从生活中积累语言"、"从贮藏材料中积累语言"、"从流行艺术形式中积累语言"三个方面探讨写作语言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